<h3>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宣讲的主要内容:</b></h3><h3>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贯彻与实施;</h3><h3> 2.垃圾分类的意义,单位和个人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h3><h3> 3.《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h3><h3> 4.生态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预防,健康饮水知识。</h3> <h3> 安全健康教育中心萱艺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加之图文并茂的资料以及各种案例,给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生态环境污染的危害、健康饮水及垃圾分类意义生等相关健康知识。教师们对培训反响热烈,并且表示会把学到的垃圾分类等知识运用到生活中。</h3> <h3> 萱艺老师在做水的酸碱性实验</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贯彻与实施</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font></b> 第一章 总则</h3><h3>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h3><h3>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h3><h3>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h3><h3>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h3><h3> ……</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二.垃圾分类的意义,单位和个人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font></b></h3> <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三.《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font></b></h3> <h3><font color="#39b54a"><b> 第一条 关注生态环境。</b></font>关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状况,了解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学习生态环境科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h3><h3> <b><font color="#39b54a"> 第二条 节约能源资源。</font></b>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h3><h3> <font color="#39b54a"><b> 第三条 践行绿色消费。</b></font>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h3><h3> <b><font color="#39b54a">第四条 选择低碳出行。</font></b>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h3><h3> <font color="#39b54a"><b>第五条 分类投放垃圾。</b></font>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h3><h3> <b><font color="#39b54a">第六条 减少污染产生。</font></b>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h3><h3> <font color="#39b54a"><b>第七条 呵护自然生态。</b></font>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h3><h3> <font color="#39b54a"><b> 第八条 参加环保实践。</b></font>积极传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理念,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h3><h3> <font color="#39b54a"><b>第九条 参与监督举报。</b></font>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积极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劝阻、制止或通过“12369”平台举报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h3><h3> <font color="#39b54a"><b> 第十条 共建美丽中国。</b></font>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自觉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h3> <h3><font color="#ed2308"><b> 四.生态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预防,健康饮水知识 </b></font></h3><h3><b> (一)危害</b></h3><h3> 1.危害人体健康;</h3><h3> 2.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h3><h3> 3.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h3><h3> 4.制约工业的发展; </h3><h3> 5.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h3><h3> 6.造成经济损失。</h3><h3><font color="#ed2308"><b></b></font> <b>(二) 预防</b></h3><h3> 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h3> <h3> <b>(三) 健康饮水</b></h3><h3><b> 好水一般都具备以下六大特征:</b><br></h3><h3> 1. 地处偏远,工农业不发达,对水的污染小,其水中不含病菌、杂质、有机物、重金属等,是无公害的水;</h3><h3> 2. 水中含有适当比例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且均以离子状态存在,适合人体吸收;</h3><h3> 3. PH值呈弱碱性,能够中和人体内多余的酸素;</h3><h3> 4. 水分子集团小,渗透性强,溶解性好;</h3><h3> 5. 负电位,能消除体内多余自由基;</h3><h3> 6. 含有适量的氧(5mg/左右)</h3> <h3> 通过本次培训,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关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预防、健康饮水、进行垃圾分类等健康意识,树立了环境健康观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