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贯街 彩虹跨河——秋游绍兴安昌古镇(之一)

滨江美刚

<h3>早听介绍说,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市萧山区相接,南靠柯桥城区,北邻杭甬高速公路。 又述,其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是绍兴师爷的故乡。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桥,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是远近闻名,其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别具一格。<br>心慕之,去年就想去,不知什么原因被耽搁了,昨天搜了百度找到了去的最佳路线,今天实地考察,待后将线路告知亲朋好友以便前往古镇游览。</h3> <h3>乘乌蓬船悠悠然去拜访安昌古镇。</h3> <h3>绍兴师爷欣欣然前来迎接。</h3> <h3>岂敢岂敢劳驾师爷了!叨扰了!</h3> <h3>颇具安昌特色的围栏——腌萝卜干的、装霉干菜的、盛黄酒的被我们要丢弃的残缺不全的坛坛罐罐竟然成了围栏的装饰品。</h3> <h3>先读一读安昌古镇介绍,因为你读了后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迫不及待地要去走一走,领略一下安昌古镇所特有的美——<br>这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更是绍兴师爷的荟萃之地。明清老街依河而建,一路铺陈的廊棚,逼仄幽深的小弄,传统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凝重的石门,三五相间的河埠,戏台、石桥、骑楼、翻轩、台门、老屋,间或有“风腊肠、扯白糖”的吆喝在耳边响着,高高低低的酒旗迎风摆动,三三两两的游客探头张望,晃晃悠悠的乌篷慢慢远去。走进“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安昌古镇,古朴祥和里,更多地洇漫着的是一种家居的平常。 <br></h3> <h3>据说,安昌可以说是绍兴最原汁原味的古镇了,古镇依河而建,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沿河的三里街市还保留着质朴的生活气息。</h3> <h3>看资料说,从景区入口往里走,北岸依次是文史馆(城隍殿)、穗康钱庄、石雕馆、绍兴师爷博物馆。其中,绍兴师爷博物馆是最值得一看的,绍兴最著名的特产除了黄酒,就是师爷了。<br>沿着河的南岸,可以在中国银行旧址看国有银行的气派,规模宏大的安康寺,而安昌民俗风情馆里大量的图片和生活用品,可以一窥安昌的生活风俗。</h3> <h3>一踏上古镇,迎面扑来阵阵酱香,眼前已是一串串油光闪闪、诱人的酱货。<br>想当初无钱时没得吃,现在有钱了,不敢吃,只好望“酱”兴叹了。人生许多时候大概都是在矛盾中走过来的吧?</h3> <h3>古镇游客中心及广场。</h3> <h3>安昌古镇<br>碧水倚长街看古镇风情如诗似画,<br>涂山仰望德颂先贤业绩安国昌民。<br>注:绍兴涂山者,禹所娶妻之山也,去(离开)县五十里,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之地。</h3> <h3>先来一碗正宗的油炸臭豆腐(霉苋菜梗汁浸的)过过瘾,杭州城里是十元10颗,这里是实打实的十元10块,权当中餐,也稍作休息。<br><br></h3> <h3>老街十七桥——安昌的小桥别具特色,千姿百态,古朴典雅。民间有“水乡古镇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三里十七桥,隔桥便是景”、“流水穿珠,船女织锦”等谚语,赞誉安昌的多桥多船。</h3> <h3>进入安昌古镇街市必定要走“清风第一廊”廊桥,其为三孔石拱风雨廊桥。上悬:“清风第一廊”,对联为:大明弘治开街市,盛唐乾宁名安昌。<br>这就告诉人们:安昌镇始建于唐末宋初,钱镠平定董昌之乱,地方得以安宁,命名此地为安昌。由于朝代变更,战乱使安昌多次焚毁,后来在大明弘治年间重建安昌,街市得以开发。</h3> <h3>安昌第一廊桥侧面,气势恢宏。(从南岸拍过来的)</h3> <h3><br></h3> <h3>高桥——在东市漊口(即安昌桥左侧),原为石梁小桥,建于明代。相传宋时原系木桥,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宋高宗逃难路径安昌,靠人搀扶徒过木桥。时法源庵后红菱正值采摘,随从便采菱为皇上尝鲜解渴,自此木桥和红菱名声鹊起。明朝中期,人们为追怀宋高宗徒桥往事,将木桥改建为石桥,并定名为高桥。<br><br>正中午在高桥上端坐,恍惚间身旁仿佛感受到高宗惊慌失措而过的神色和脚步声,不知是真是假。这种对皇上不恭的说法其实是大不敬的倒是真的。</h3> <h3>在高桥上远眺造型奇特的第三座三孔石拱廊桥叫水阁桥。<br><br>水阁桥即安昌桥的前身,清康熙十四年(1675)僧悟澈募资重建,易名“永安桥”,俗称水阁桥。阁内供奉马太守、汤太守“二圣”塑像,纪念东汉永和年间马太守建鉴湖水利工程、汤太守明嘉靖年间造三江闸。马太守名马臻,是一个出色的地方长官,也是一个富有实干精神的水利专家。他给绍兴人民带来千百年的无穷福祉,冒死筑鉴湖,得罪了权贵,受酷刑而死。<br><br>据说阁内供奉着大禹神像,上悬匾额"福泽万民",让后人牢记大禹治水的功迹。水阁桥有桥联:“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h3> <h3>远眺水阁桥。</h3> <h3>安昌古镇的美让夫人的手机忙个不停。</h3> <h3>第二座石拱双孔廊桥“涂山廊”,这是进入安昌古镇街市的第二座廊桥。<br><br>“涂山雄峙留禹迹,女娇候夫吟绝唱”,说的就是当年大禹为了治水,耗尽心血十三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治水大业的神话传说故事。</h3> <h3>走过古镇涂山廊,便看到建于明朝的城隍殿(安昌古镇寺庙有两个,一个城隍庙,一个安康寺)。城隍殿对面有一座方形戏台,据说常有社戏在这里上演。戏台挂有“古今鉴”的匾额,两边是“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的对联。传说这两句是鲁迅先生非常欣赏的早年间中国戏园子里的对联,绍兴人杰地灵,这也算沾了先生的光。说法事实如何,不得而知。<br>城隍殿两侧对联是:<br>云乘雨势黑满天地不多时,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h3> <h3>走过城隍殿以后穗康钱庄是一个景点,它在一条巷子内(它不在主街上)。 门面是真的很小,小到很容易忽略,就是这条巷子中唯一的一个挂着灯笼的门面。<br>穗康钱庄始建于清道光30年(1850年)营业百年,现已经成为原钱庄风貌的展示厅。 在过去的百年内,绍兴钱庄就浙江钱庄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从1917年到1946年,他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全省第一,远超过杭州、宁波,可见曾经的绍兴有多么富庶,存款巨多。 这其实和当时的经济形势有巨大的关系,民国期间,最重要的经济还是来自于实业,尤其是纺织产业,绍兴正好纺织业是非常兴盛的,故当时这里的存款比较多。<br>本人第一次踏上古镇,未能成行,照片与介绍均来自网络。私下猜想也许石洞门上书写“商泽遗国”四字与绍兴(安昌)当时纺织产业发达有关。</h3> <h3>经过戏台前迎面耸立着的是一座高高的、墙面斑驳的马头墙,墙上嵌着巨大的木制“安昌古镇导游图”,图的旁边有一石洞门,上书“商泽遗国”四字。这是老街入口处,走进门洞,古镇便真正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br>【小知识】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和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h3> <h3>安昌古镇导游图</h3> <h3>跨入门洞,漫步三里长的老街上,一幅令人惊艳的江南水乡画卷和民俗风情图便开始徐徐在眼前展开,这绝对会给常年生活在以钢筋水泥为主体的城市人以极大的震撼。看来生活的原生态原本就该是这样的。</h3> <h3>小商铺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酱香。</h3> <h3>乌蓬船横卧在纵横相连的河道边,耐心地待客。</h3> <h3>绍兴有句名谚叫:绍酒行天下,酱园遍全国。”透过悬挂的酱鸭空隙,对岸白墙上硕大的“仁昌酱园”四个字清晰可见,据报道至今还传承着独特手工制作工艺。等一会跨过石桥到达南岸,便可近距离接触到了。</h3> <h3>店铺的老物件,仿佛在向游客述说着老街曾经的点点滴滴。</h3> <h3>酱文化博物馆通过大醋坛子,似乎在讲述着古镇酱文化的发展史。</h3> <h3>那一串串扎实的肉质、黑黑红红的、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光泽和咸鲜酱香的安昌腊肠,让那浓浓的肉香和酱香味直往我们鼻孔里钻。它时不时的诱惑着我们,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如果用它下酒或是下饭,定会唇齿留香,回味无穷。</h3> <h3>酱坊腐乳等绍兴特产让我们忍不住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反正不差钱。<br><br>记得曾经到山东买捣蒜的石臼回杭,被人戏为“笨人背捣臼”,这次背数瓶“霉腐乳”回家,看来又要被人戏语“老头儿弄不拎清”了。其实我也只是一个苦力而已。</h3> <h3>琳琅满目的绍兴特产,最难忘小时候吃过的鸡骨头香糕,当然还有现在偶尔要尝一回的霉干菜捂肉——不过那是回不去的味道。反正我是几十年没有吃到那瘦瘦的,脆脆的,一嘴下去满口香的鸡骨头香糕了。是条件好了嘴巴刁了,还是东西品质大不如前,自己也辨不清了。<br><br>记得读过一篇是清代文学家周容写的散文《芋老人传》。文中讲述的故事是,一位老翁用煮熟的芋头来招待贫寒的书生,书生觉得芋头的味道十分香甜,吃饱以后,立誓不忘老翁的恩情。后来他做了高官,还当上了宰相,但厨师所煮的芋头却让他觉得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香甜。他便将昔日的恩人接到京城来,想要报答,老翁却告诉他说,味道的好坏不是由于烹调方式的不同,而是由于时势地位和个人际遇的不同;人不能因为眼前的环境而忘掉了过去。这篇寓言散文文笔流畅,语重心长,生动的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言近旨远,发人深思。我该不会也犯了那贫寒书生的错吧?</h3> <h3>小时候老母按颗数分给我们几个小孩的零食,当然更是孔乙己喝酒时的最爱——茴香豆,可惜现在已无福享受了。记得老母老了时曾再三告诫我们说,趁吃得下,牙口好,要多吃点。现在想想,至理名言啊!</h3> <h3>青石板,那还是小时候上下学走过的路——记得下雨天,手里拎着脱下的鞋子,腋下夹着书本,光脚在青石板上走着回家,一路上脚板踩在石板上还会不时会溅起几朵水花,十分地惬意。<br>一个老安昌,毡帽一顶,印花兰布衫一件,反背着手,悠哉游哉在古街上漫步——似曾相识的人,让人不由得想起了鲁迅笔下的人物,是那么的形象而鲜活。</h3> <h3>背着手,带着孙子,悠闲散步的安昌本地人。</h3> <h3>“师爷馄饨”招牌有点夺眼球,不由得驻足。一位年近八旬被客人称作“老板--他娘”的,我与之戏言,简称其为“老板娘”的,热情相邀,说“如果不饿,两人吃一碗也可以,尝尝鲜”。真会做生意!</h3> <h3>那就在师爷馄饨店尝个鲜吧,尝尝师爷馄饨的味道与他有何不同。现在的生意人也会“拉大旗作虎皮”!想起那年去芙蓉镇,一路小吃店都自称卖的是正宗的刘晓庆卖的米豆腐,让人哑然失笑。</h3> <h3>看屋檐下的小街,古镇居民的生活百态尽入眼帘。</h3> <h3>从敞开的大门往里“窥视”,是不是更能近观全貌。</h3> <h3>街河里也有捞垃圾的船夫,看来“五水共治”也是一种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共识。</h3> <h3>古镇的桥是一大特色,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桥连接着小河两岸。</h3> <h3>在颖安桥边小憩,拍照为证,顺便欣赏一下桥头楹联。<br>颖安桥清风沐人宜四方游客,碧水贯街泽二岸居民。<br>【赏析】此联上句赞美安昌古镇景色优美,称其“清风沐人”;下句有“碧水贯街”点出安昌古镇的特色,且说明了河流给居民带来的莫大好处。<br></h3> <h3>与安昌当地人聊天,听到熟悉的乡音,觉得格外亲切。知道我的祖籍了吧?<br>师傅利用一技之长,一天做上几张小凳,随意开卖,聊以补贴开销。手头一杯小酒,几只虾干,还有一碟茴香豆,生活乐悠悠。</h3> <h3>古戏台宣卷馆</h3> <h3>如果你对“师爷”有特别的情结,不妨一探的绍兴师爷博物馆——绍兴出师爷,安昌又是“绍兴师爷”荟萃之地。“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的特殊社会群体,反映了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是全国唯一展示此内容的场馆。博物馆内介绍了师爷的种类、工作、生活、学幕概要与著名师爷的简历,师爷的典故,师爷的职业道德。展品有师爷的工具书、作品、手稿,多为当世绝品。<br>【注】师爷,是明清时代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请的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作幕、佐治或佐幕。 “绍兴师爷”称除了指绍兴籍师爷以外,又经辗转流传,成为一般师爷的统称,相当于现在的顾问或者是律师。</h3> <h3>师爷博物馆——娄心田故居。</h3> <h3>因买了4点多的回程车票(回程票其实不买也可,到杭州的过路车实在太多),时间关系,过桥到南岸看看——走在返回的路上。</h3> <h3>安康寺不在老街内,故未能前往,图片来自网络。<br>安康寺建成于唐长兴元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千年以来,该寺屡有毁建,于2005年11月恢复重建。新建之安康寺,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金刹梵宇,玮境清幽,道风蔚盛,冠于一方,乃学佛静修,栖心养性之佳所。<br>安康寺地址: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老街寺桥南岸安康寺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安康寺门票信息:免费开放。</h3> <h3>海盐码头掠影。</h3> <h3>乌蓬船上时光长(作者:品茶论酒赏石轩/文字来自网络)<br>乌篷船是独属水乡的灵动/穿梭在蜿蜒河道/将冉起的炊烟容纳/把浣衣的笑语收藏/载满了两岸烟火/载满了淡淡乡愁/鲁迅儿时/那一场呼朋唤友/乘船而观的社戏/像被岁月雕琢的黄酒/藏在心间愈酿愈香/在这个不停追逐的年代里/多少人在生命中选择了快捷/却忘记了闲暇与体悟/时光在乌篷船中/会变得缓慢缱绻/于是乘船/变成了一种选择/在片刻适意的人生里/拾起被丢下的韶光/和被遗忘的自我<br>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曾无数次幻想过的诗中意味/不正在温柔水乡、傍河城镇吗/船前有壶酒/船尾有卷书/在黑色竹篾篷下/在低矮木船舱中/沽酒吃茶,坐卧随心/看那一叶叶扁舟/像水乡的韵脚/将老城韵律吟诵的悠扬/比起航行/倒不如说是摇曳/就这样行迈靡靡,悠悠晃晃/融化在江南的四时光景</h3> <h3>多想乘上乌篷船/去看一场鲁迅笔下的社戏/跟随少年时代的迅哥儿/和绍兴乡村的伙伴们/迎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和两岸豆麦的香气/去往月色下的灯火戏台/台上喧闹的传奇故事/台下乌黑的看戏人家的船篷/锣鼓咿呀声折射水面/即使在野外离台很远的船上/也照样听得清亮动人/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br>在夜风的吹拂下/漾在轻柔的水波里/一夜社戏中/童年的回忆/乡村的温度/人情的意味/缠绕心间几十年/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戏/但那戏台下轻轻摇动的乌篷小船/却穿越了时间/依旧摇晃在江南的碧波<br>乌篷船游在宽宽窄窄的河道/也行在忙忙碌碌的人间/夜归人的饥寒胃口/被一碗黄酒和一碟茴香豆温热/曲折的窄巷遮掩目光/却掩不住飘散的臭豆腐香气/墙角边新漫上的青苔/像是嗅到了晾晒腊味的咸香枕水而居的人/几乎每家门外/都有一个小小的埠头/行舟的阿公扬起乌毡帽/遇到正在各家河埠头浣衣洗菜的老友/便停下手中摇橹/谈笑间仿佛都还是年轻模样/忙碌的人间烟火/可爱的世俗清欢/日复一日上演/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h3> <h3>火车、汽车、电车/本可以选择那些更快的交通工具/但选了乌篷船的人/便选了片刻闲适的人生/坐在船上/应该是山水悠游的态度/周作人说起故乡的乌篷船/入夜时可睡在船舱/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们犬吠鸡鸣/那正是沉落星河的/满船清梦<br>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像乌篷船这般不疾不徐的从容/没有地铁公交的拥挤/没有行色匆匆的路人/在“求快”的生活中松弛片刻/你会发现/时光在乌篷船上变得缓慢/慢到尽是闲暇/尽是感悟/打江南走过时/愿你是忙中寻慢的过客/更是闲适自在的归人(此组合照来自网络)</h3> <h3>敦城堂,有名无实,从门缝往里张望,里面已成普通居家。</h3> <h3>安昌民俗风情馆,顾名思义,就是展现曾经老绍兴的民俗风情,勾起儿时的回忆。展馆有展现古老的纺织文化、一些纺织用具的;还有展示婚宴喜堂、喜房的;还有农具展览,如农业工具、蓑衣等。</h3> <h3>因故未入。</h3> <h3>民居瘦弄堂。</h3> <h3>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有吉祥还要有如意。</h3> <h3>路过箍桶店,有兴趣多站了一会,与之攀谈几句,也很受益。</h3> <h3>粮桶,斗米,约十七八斤;陪嫁马桶,又名子孙桶;脚盆叫夫妻桶;听介绍很有意思,突然想起了“九斤姑娘”的故事。</h3> <h3>“中国银行安昌办事处”旧址。(因故未入,只是门口一瞥)</h3> <h3>民国二十二年(1933)中国银行在这幢房子内设立了办事处。整修房屋,掺入西洋风格,设造金库。后上海绸业商业银行、浙江地方银行相继在此开设。1949年后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办事处。(老陈图片,来自网络)</h3> <h3>据了解,仁昌酱园创建于清光绪十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酱油制作工艺。除在绍兴市区开设了5家专卖店外,仁昌酱油还畅销全国各地。<br>借2012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之力,安昌仁昌酱园成为古镇新景。仁昌酱园有限公司投资20多万元的“官酱乳坊博物馆”正式向游客开放,又成旅游景点。<br>官酱乳坊博物馆门口摆放着两只高大的酱油缸,4个金色的大字在两只大红灯笼的映衬下使台门显得古朴而又神秘,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参观。<br>除了这个酱园博物馆,公司还把一个日照恒温晒酱室和一个露天晒酱场作为旅游点,让游客零距离参观晒酱、制酱过程,了解仁昌酱园食品的安全标准。</h3> <h3>由南岸东头看水阁桥。</h3> <h3>由南岸东头看安昌桥。</h3> <h3>经过老粮倉,跨过高桥,再次回到北岸安昌入口处安昌桥之“清风第一廊”,游客接待中心及广场。<br>安昌古镇,仅仅走上二三个小时是不足以全面认识它的古,它的美的,更不要说其悠久的历史了。光是它的石桥,它的里弄,就足以让人流连,琢磨良久,何况还错过了不少景点,只好寄予下次了。好在有了第一次,下一次就方便多了。其实时间是足够的,怕公交车不好控制,自己造成莫名的紧张。结果回到北站还早了,便签票提前回杭州了。<br>再见,安昌古镇!</h3> <h3>回杭路上江南水乡图仿佛仍在眼前晃动,难以忘怀——那白墙黛瓦的民居,那形态多姿的石桥,那逼仄幽深的里弄,那一块块透着青色的石板铺就的小路,还有那用双脚划桨河中穿梭往来、发出吱扭声的乌篷船……</h3> <h3>感谢老同事逍遥豪客提供的安昌夜景照,想来如果能住上一夜也很美。</h3> <h3>杭州东站坐高铁或动车至绍兴北站(约20分钟),下电梯出站右手边有“出站通道”,出通道(即过马路)找到803公交起终点站,花1元坐车到“轻纺城物流中心”(5站)。下车往前走,见十字路口(红绿灯)往右转弯,约行200米可见118公交“龙景佳苑”站,准备2元硬币,上车直至“安昌大酒店”下车(共18站,站头较短,沿途站头若无人车不停)。从北站出站到安昌大酒店,约1个多小时。安昌大酒店站下车,直行就是古镇。回来,反之即是。当然从“轻纺城物流中心”站至北站,可供选择的公交还有其他,看站牌就清楚。<br>不知说清楚了没有?网上介绍,出北站步行1公里至“钢铁市场公交站”118公交站直达安昌古镇,因故取消多月,已无法实施。<br>注:做此美篇时,网上读了不少网友大作,深受启发,在此表示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