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苏海门张氏家谱》序</p><p class="ql-block"> 张建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江入东海,江苏有海门。海门有张氏,百年五代人。上有爷和父,下有儿和孙。我从哪里来,要作明白人。</p><p class="ql-block"> 回首百年,经历两次大战,世界巨变;经历三次革命,中国巨变;经历五代传承,张氏巨变。</p><h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让我们脚踏先辈足迹,怀揣未来梦想,世代相传,携手共进。</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中划红线处为江苏海门市</p> <p class="ql-block"> 江苏海门张氏家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 务农,有船,家境宽裕,名字不祥。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张善祥,次女张淑贞(烈贞),幼子张善徵。</p><p class="ql-block"> 祖父张善祥,生于1890年,1914年就读于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三期四连,和张治中、白崇禧是同班同学。毕业后从军。当时正值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主要是直系、皖系和奉系之间的战争。1924年9月3日至10月13日发生苏浙战争,即江苏督军齐夑元(直系)与浙江督军(皖系)意在争夺上海的战争。战况激烈,攻防双方伤亡惨重。祖父张善祥时任团长,带兵冲锋时被流弹击中死亡,时年34岁。</p><p class="ql-block"> 祖父张善祥和祖母陈德贞,在江苏海门育有三子,长子张梦熊,时年2岁,次子张梦庚,时年1岁,幼子张梦龄,为遗腹子。</p><p class="ql-block"> 小叔公张善徵,生于1905年,比哥哥张善祥小15岁。曾就读于海门中学,后因家境贫困无钱交纳高昂学费,在上海交大肄业后,考入免费的武汉汉阳兵工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兵工厂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从上海兵工厂迁往南京,再迁武汉、昆明,最后落脚重庆。曾参与当年中国最先进的中正式步枪的制造工作,成为抗战时期的军工技术专家,民国时期曾任重庆兵工署少将署长。解放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庆办事处工程师。后调入北碚大明纺织厂工作。退休后回上海。</p><p class="ql-block"> 小叔公张善徵和小叔婆沈淑珍,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张旭东,1932年生于上海。长女张旭如,193?年生于南京。次子张旭初,1940年生于昆明云龙县。幼子张旭昇,1944年生于云南大板桥。</p><p class="ql-block"> 姑婆张淑贞(烈贞)和姑爷刘伯铭,育有二子,长子刘御禄(刘英),幼子刘御谦。</p> <p class="ql-block">图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三期第四连同学录上爷爷张善祥的名字(红线处),爷爷与白崇禧、张治中将军是同班同学。</p> <h3>保定军校纪念馆</h3> <p class="ql-block">1946年抗战胜利后张家重庆大团圆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 张锦源 刘伯铭 张旭初 张善徵 沈淑贞 张旭昇 张锦湖</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 张连昌 张旭东 刘御谦 张梦熊 张梦庚 张梦麟 沈漱芳 张旭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叔公张善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叔公是爷爷的弟弟。</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听爸爸讲,爷爷是两兄弟,一高一矮,一文一武。爷爷身高一米八,民国初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和张治中、傅作义、叶挺是校友,曾在江苏旧军队中当过团长。我看过一张爷爷穿军装配大刀的照片,非常威武。小叔公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几,比爷爷小十五岁,从小爱读书,是个学霸。爷爷支持小叔公读了汉阳兵工大学大学,学了枪炮制造专业。后来参与当年最先进的中国造中正式步枪的研制生产工作,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枪炮专家,民国时期曾当过重庆兵工署少将署长。</p><p class="ql-block"> 小叔公为什么报考汉阳兵工大学呢?因为清末民初中国积贫积弱,刀箭挡不住枪炮,世界列强步步瓜分中国。日本经过民治维新,已经成为先进的工业强国,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据资料介绍,当时日本和中国的军力比例是150比1。举例说就是日本有150门大炮,中国只有1门大炮,日本有150条枪,中国只有1条枪,日本有150架飞机,我们中国只有1架飞机。难怪日军长驱直入,难怪日军飞机任性对大后方的陪都重庆进行大轰炸。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是因为落后呀!</p><p class="ql-block"> 但是,日本的残暴侵略,让奔腾的黄河长江怒吼!让沉睡的中国猛醒!让军阀混战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成一个拳头!让中国亿万军民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宁死不当亡国奴,每一个中国人发岀了最后的吼声!终于用牺牲3500万人的代价,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抗击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小叔公就是这亿万抗日战士中的一员。他作为抗战时期重庆军工企业的技术专家,为国家贡献了自已的青春岁月。四川民营企业家樊建川,自费在重庆谢家湾军工企业建设厂原址,修建了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其中兵工署第一工厂博物馆,介绍了重庆抗战时期军事工业的历史资料。抗战时期全国搬迁到重庆的兵工厂有14家,每月为抗日前线输送成千上万的枪炮弹药。结束了中国用刀箭和身体抵挡枪炮的悲哀历史。重庆军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国民政府撤离重庆时,小叔公曾得到去台湾的飞机票,但他选择留在了大陆。他相信新中国需要军工技术。</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小叔公仍在军工战线工作,在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庆办事处当工程师。但每次运动都是运动员,检查审查批斗不断,四个子女也受到牵连。小叔公的大儿子从志愿军空军部队转业回上海,由开飞机修飞机到开汽车。二儿子初中毕业支边到青海。小叔公退休后回到了上海,另两个子女也回到附近的江苏老家。</p><p class="ql-block"> 听爸爸讲,爷爷在爸爸三岁时就在战场上去世了。小叔公工作后就担负起照顾三个侄儿的义务。小叔公让我爸爸从江苏老家来重庆七星岗会计学校读书。毕业后,小叔公给军工企业21兵工厂(后改为长安厂)厂长俞作之打电话,推荐爸爸到长安厂当了会计。二爸三爸还有江苏老家的许多亲戚都先后进了军工厂工作。妈妈作为职工家属,解放后在50年代通过考试,读了西南工业干部学校,也分回长安厂工作。</p><p class="ql-block"> 小叔公还非常关心我们下一代的成长,常买书送我们们。告诉我们人生的路是弯弯曲曲的。我和姐姐都爱读书,都成为了长安小学的少先队大队长。记得60年代灾荒年间,有一次小叔公到长安厂来看我们,家里没有菜,妈妈叫我和哥哥到屋后丝瓜地去看,可惜丝瓜还没长岀来,只好摘了一篮丝瓜花。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停下笔,我仿佛又闻到了那碗黄灿灿的丝瓜花汤的清香,仿佛又看到了小叔公那睿智慈祥的面容。</p><p class="ql-block"> 后来,哥哥弟弟妹妹下乡回城,都进了长安厂,侄儿大学毕业后也进了长安厂。哥哥进厂当了八年军工工人,后来读了721工人大学,学了枪炮制造,成为企业总工程师,首席机械专家,荣获中国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奖,成为享受国家津贴的军工专家。</p><p class="ql-block"> 想想我家四代军工人的家族历史,小叔公功不可没啊!</p><p class="ql-block"> 看看国庆70周年中国阅兵的陆海空现代超级兵器,小叔公在天之灵,一定会为祖国的强大含笑九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26日于南滨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谢家湾军工厂原建设厂旧址樊建川新建的重庆抗战兵工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图片为作者2019年11月15日退休党支部党日活动参观重庆建川抗战兵工博物馆拍摄</p> <p class="ql-block">重庆建川抗战兵工博物馆关于抗战时期全国兵工厂内迁重庆的史实介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表 叔 刘 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这句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李铁梅的唱词,我们这一代人耳熟能详,个个会唱。70年代有一天,我家还真的来了一位表叔。表叔身材魁梧,弯着腰,低着头走进了我家门前搭的棚房。</p><p class="ql-block"> 表叔是爸爸姑妈的儿子。和爸爸年纪相仿。在江苏老家一起读了小学和初中,是爸爸小时候的好玩伴。初中毕业后有一天,表叔看到苏北新四军招兵通知,就来爸爸家叫爸爸一起去,结果爸爸到亲戚家去了,表叔没找着爸爸,就和其他同学同乡找新四军去了。</p><p class="ql-block"> 表叔这一走就是30多年。由于表叔英勇作战,又有初中文化,在部队不断学习进步成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当过排长连长营长,在抗美援朝时当过团长。部队转业后在沈阳一家军工厂当党委书记。70年代调到核工业部属下四川一家导弹军工企业当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表叔走后,父亲跟随叔父到重庆七星岗会计学习读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干了一辈子会计。表叔和父亲虽然年纪差不多大,但看上去完全不同。表叔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三场战争的洗礼,满脸沧桑,鼻梁上有一道伤痕,眼睛炯炯有神,闪闪发光,透出一股职业军人特有的刚毅。表叔说,他们从江苏老家一起参军的72个同学同乡,有70个人牺牲了。解放后只剩下两人。他也浑身是伤,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鼻梁的伤痕,是文革时期被工厂造反派批斗时打断鼻梁留下的。</p><p class="ql-block"> 表叔在残酷紧张的战斗生活中,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现在的老婆是抗美援朝当团长时,上面介绍的一个参军的湖南财经学院的女大学生。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在哈军工读书,小儿子在上海机械学院读书,大儿子已工作。后来表叔从四川退休后,享受师级待遇去湖南长沙干休所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父亲和表叔都已经走了。他们的经历留给我的是一声感叹:人生的不同命运,可能就是青年时期的一次机会和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28日晨6时于横山</p><p class="ql-block">图为建川抗战兵工博物馆讲解员介绍</p> <p class="ql-block">张梦熊家三代人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 张卫国 杨师文 张梦熊 张威廉 徐兆安</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 刘广志 张 元 徐 昕 李 锐 张力力</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 彭良荣 张建国 张新国 李晓明 张卫平</p> <p class="ql-block">张建国家三代2018年在海南文昌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 张建国 彭良荣 张力力 景诗芮 景琦雯 景 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江苏海门张氏家谱》后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建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国庆70周年阅兵和庆祝活动结束不久,在重庆市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散文创作交流会上,有位同学交流了一篇怀念父母50年代从上海西迁重庆,支援内地组建重医的文章。这篇文章撞击到了我的激情和灵感,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记忆闸门,连续两天写下了《小叔公》和《表叔》两篇文章。追忆我们江苏海门张家,上世纪40年代到重庆参加抗战军工工作的小叔公张善徴,和70年代西迁四川支援三线建设的表叔刘英。</p><p class="ql-block"> 《小叔公》和《表叔》这两篇文章在微信亲友群发布后,引起了亲友们强烈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重庆的张威廉、北京的张卫国、张元、上海的张民和、张伯良、张泾和张旭昇提供了很多历史资料和照片。特别是晩辈张元通过网络,在《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三期第四连同学录中,查到了爷爷张善祥的名字。(前几年我在百度上一直没有查到)。各位亲友的关注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江苏海门张氏家谱》的编写工作。</p><p class="ql-block"> 国和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国家的命运决定着家庭的命运。每个家庭的命运,又记录反映和组成了国家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人生好似一场接力赛,接棒上一代,传递一代。编写家族历史,是我们每个家族成员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用文字记录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31日于重庆南坪</p><p class="ql-block">张梦熊杨师文五子女 左起 张新国 张建国 张卫国 张威廉 张卫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