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项目成功的关键:天时、地利+人和

王韶

<p>古人云:一铺养三代!</p><p>而在社会经济,以及科技、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却是“一铺伤三代”!据相关机构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广东省非住宅物业库存量〈待售面积〉29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商业类物业销售依然没有转暖的迹象,国内其他城市也然!</p> <p>2019年10月30日,我们一行到华东考察养老及田园综合体项目,夜住乌镇开元酒店。酒店坐落在“乌镇互联网文化创意街区”内,“文创街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地产项目。也许是出自于职业的缘故,禁不住细细考察一番,结果让人唏嘘!</p> <p>乌镇互联网文化创意街区位于乌镇镇子夜路及其延伸段,项目规划定位是以“文化+互联网”产业为主导,集文化休闲、创客空间、艺术设计、古镇旅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街区。据介绍,目前街区集聚各类文创企业84家,其中2016年7月,浙江阿特多多产权交易中心正式落户。</p> <h3>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毗邻年1000多万人次游客“流量”、闻名遐迩的乌镇景区,“街区”与天俱来良好的“天时与地利”让很多商业地产项目“羡慕嫉妒恨”!应该说,街区是衔着“金锁匙”出世的!开发商也可谓尽心用力,街区的规划设计十分注重挖掘江南文化底蕴,沿街建筑设坡顶、檐口、马头墙、木格窗等等,江南传统文化蕴味十足,甚是吸引眼球!</h3> <h3>2017年,街区入选“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h3><h3>但在个人看来,街区拥有很好的“天时与地利”,却没有得到足够的“人和”,运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h3> <h3>沿街及内街相当部分商铺仍为“吉屋”,视线范围内正在经营的主要为酒店旅业、饮食业等业态,与项目定位相差径庭,正在办公的文创机构似乎不多,整个街区门可罗雀,商业氛围不浓,人气冷清,物业出售或招商应该不甚理想!个人简单分析一下,是不是主要由如下原因造成?</h3><h3>1、乌镇互联网产业基础、氛围营造,及底蕴提升需要假以时日;</h3><h3>2、政府及街区对互联网及文创的孵化、培育缺乏足够到位且强有力的支持;</h3><h3>3、互联网的产业特征不一定需要“聚集”;</h3><h3>4、快速路影响街区的完整性、协调性,不利于街区产业与人气“集聚”;</h3><h3>5、街区占地及运营面积不大,不利于相关业态规划布局、形成互相匹配、互相成就的效应;</h3><h3>6、缺乏包装宣传。</h3> <p>如何破解项目当前困局,吸引人气,增加流量,实现“人和”:</p><p>1、争取“世界互联网大会”部分活动落户街区;</p><p>2、通过政府部门出面,积极主动争取部分“互联网及文创巨头”落户街区;</p><p>3、与周边高校、文化及互联网等机构、民间传统艺术家深度合作,建立“产、研、学、销、展、游”基地,努力打造街区的文化IP,做出特色;</p><p>4、增强街区的体验与互动感,借乌镇景区影响力与人气形成深度互动合作,以景区“引流”,形成差异和互补;</p><p>5、政府在招商、产业落地及人才引进等方面要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税收等扶持。</p><p>………</p> <p>以上纯属个人对于“街区”建设与运营的一些粗浅体会与思考。总而言之,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天时、地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通过开发商和运营商的运筹帷幄以达至“人和”,没有人气与流量,一切都是“浮云”!</p><p> (图文/王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