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汇集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经验和科研成果,是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示范平台和室外课堂。先后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广东省水土流失监测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和“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园区一期工程设计被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大会评为第九届风景园林管理类“主席奖”。 园区前身为昔日废弃的南山区乌石岗采石坑口,规划面积50万m2。为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因开山采石遗留的裸露边坡,并消除废弃场地对西丽水库水质的影响,自2008年起,深圳市水务部门充分利用原有采石坑口的场地和建筑,因地制宜兴建本园,在寓教于乐当中增强参观者对水土资源的感情,提高参观者的水土保持意识。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进行规划,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元素之间相生相和、引人入胜的水土天地。园区浓缩与汇合了近年来深圳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和科研成果,是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于一体的宣教平台,对帮助青少年儿童及广大市民了解水土生态和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土文化展示区</div>通过借鉴自然界中的土、木、金、水四大元素营建四个主题园区,以新颖的景观模拟设计手法展现水土文化,用现代语言表达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和的本质,搭建大众与水土保持近距离接触的平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水土天地。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土保持科普展示</div>通过巧妙构思,以水土流失的形成、形式、危害、治理为设计主线,通过可视化的处理手法,集中布设水土流失模拟设施,植物根箱展示设施、水土保持措施展示设施、径流观测设施等。 水土流失模拟设施利用边坡陡槽设施,结合人工模拟降雨,展示雨滴击溅到不同坡度和植被覆盖地表上产生水土流失的过程,使参观者对水土保持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参观者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意识。 植物根箱展示设施通过透明植物根箱展示不同植被类型的根系形态和生长状况。 水土保持措施展示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条件,沿原状山体边坡全面展现常用的护坡工艺,介绍各项措施的工艺要求及施工特点,体现边坡治理工程的截、排、护、挡等措施相结合,突出城市水土保持措施生态化的导向。 径流实验小区选取西丽水库库尾坡地布设径流试验小区,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广东省水土流失监测点”。小区内共设置8个坡度为22.5度的标准径流小区,分别布设裸地、自然草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乔灌草混合林地等五种立地类型,各小区下安装集流池、分流池、集流槽,适用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观测。<br><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绵城市科技示范教育基地</div>该区延续一期工程的水土文化理念,并引入生命因素,向参观者形象地描绘水--土--生命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建设入口广场和雨水花园、阶梯教室、城市建设水土保持展廊、水土保持植物园等设施,介绍和展示专业性更强的水土保护原理和科技创新及应用,提高水土保持、水情宣传公众参与度,突出科研的内容,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建设海绵城市科技示范教育基地,为我市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宣传平台。 园区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00<br><br>周一闭园内训,法定节假日另行通知。<br><br>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沙河西路4148号(官龙村公交站台旁)<br><br>联系电话:0755-36626670<br><br>公共邮箱:szsbkjy@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