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美文,大家共分享]家校矛盾下,老师需要尊重和支持

邦邦

<h3>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家庭塑造人,教师影响人,苦难成就人。”要想教育好孩子,家庭和学校必须形成同盟军,有效沟通将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最好方式。 </h3><h3>1</h3><h3>现如今,随着家校联系的日益密切,家校矛盾也日益凸显。很多家校矛盾是这样造成的,家长不理解、不尊重老师的职业判断力,不配合老师的职业行为,而自己家庭所在阶层又没有什么文化资本,结果只会培养出有“局促感”的人。有些家长研究教育少,研究孩子少,反思自己少,但研究老师多,过度参与学校正常的教学过程。</h3><h3>不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就会和老师对着干。家长的敌对行为让老师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如果老师要管教孩子而孩子的父母处于敌对立场,那老师的工作将很难进行。</h3><h3>更有甚者,当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为了逃避作为学生家长应承担的责任,不顾教师的尊严,谩骂甚至威胁教师,一言不合就举报,动不动就和老师争吵。让一腔热忱的教师凉了心房。</h3><h3>教师和家长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成长,为孩子考虑,家长若是不能和老师有效沟通,反而给老师的工作徒增麻烦,那么最终影响的仍旧是对孩子的教育。</h3><h3>2</h3><h3>各类媒体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总刊登一些爆炸性的、负面的消息。这些消息传播到容易受舆论煽动的人眼里,就会保留一种错误而刻板的印象,影响对老师个人和老师工作的正确判断。</h3><h3>有的家长只相信孩子,对于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的老师却缺乏信任。孩子被批评了,不去询问自己的孩子到底为什么被批评,反而马上一个电话打给老师,质问为什么要批评自己的孩子。大部分老师的教育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育事件,换言之,很少会有老师无缘无故去批评一个孩子。信任老师的家长会第一时间去询问孩子原因,并且和老师保持一致地教育,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才可以获得改正的机会。而那些喜欢庇护孩子的家长,不仅会助长孩子的恶习,还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后续教育。家长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有专家指出,比较推荐的一个位置是,家长成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社交的一个协助者,当老师投诉您的孩子一些需要调整的行为时,您可以作为老师和孩子冲突之间的润滑剂,化解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聚焦问题的本质核心协助孩子去解决问题。</h3><h3>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不一致,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h3><h3>3</h3><h3>有一些父母们缺少与学校的配合观念,认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据统计发现,一个班中成绩好的同学,背后都藏着一个密切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有的孩子在上小学前就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仅上课认真,回到家中更是努力学习。在家长的督促和孩子的努力下,他们飞速地成长着,进步着。</h3><h3><br></h3><h3>而那些成绩不佳的同学,也是有迹可循的。家长是放养式的教育,孩子在学校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很少会研究孩子的学习现状,研究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甚至有不自信的家长把原因归结为老师,归结为孩子接受能力差。对自己孩子能力的认知不到位,也看不到孩子经过家长的监督和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怎样的进步。久而久之,一个班内不同孩子的差距慢慢拉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拉越大。老师教育孩子,家长督促孩子,家校合作,孩子才会进步的更快。尊重老师的教育,支持老师的工作,给教师一个更加纯净、有力的教育环境,才能迎来充满希望的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