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三小学合研合磨工作总结

腊月浅杨

<h1>  2019年10月30日——十月的倒计时,却也像极了国培的倒计时,一天的思维碰撞,却总有“不舍之情”萦萦在心。</h1><h3></h3><h1> 早8点,古城镇三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在一楼汇合,对研磨工作再做商讨,希望在合研合磨中能够用心的记下林口县送培团队专家的所有宝贵经验。</h1><h3></h3><h1> “器欲尽其用,必先得其法。”小教部卢海涛主任说“学校建设中最为用心的,便是建设于教师身上。”我真的想说,从国家教育部到林口县教育局再到我们古城三小学,都把教师发展放在了首位,目的是以教师发展促学生终身发展。</h1><h3></h3><h1> 在我校中,送教下乡之研课磨课,真的是教师成长最为迅速与显著的环节,学科特点越来越为鲜明。</h1><h3></h3> <h1> 我校语文学科国培学员有9人,骨干教师多,所以采用“交流式研磨”进行 “同课异构”,围绕语文学科主题“基于核心问题,落实语文要素”确定研磨内容。导研导磨中骨干教师李杰与青年教师杨於萱共讲三年级上册文言文《司马光》,结合县语文学科教研员王金华老师给出的建议,在合研合磨前,我校同课异构难度再升级,共讲《司马光》第二课时。依据教学目标,在第二课时中,李杰老师要完成生字的书写、讲故事两个重要环节,杨於萱要完成生字的书写、讲故事、背诵三个重要环节。语文团队成员第一次确定研磨任务后,突然闭上了嘴,一言不发,大家都在思考“怎样能把第二课时上得既有语文味道,又能落实语文素养,同时还能让课堂扎扎实实?” “别想其它,就想着这节课,学生需要学会什么?怎么学会?为什么学?”陈校长说,一石激起千层浪,热烈的研磨讨论开始了。借资料、借视频、借教学小经验,从自主识字单的设计,到讲故事评价标准的制定,我们逐一进行打磨。虽然,最终的课堂仍有缺憾,但集体融智攻克教学难关的行为,却值得欣喜,因为我们嗅到了科研的味道。</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39b54a">《司马光》第二课时 李杰</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39b54a">——古香古色古味十足</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39b54a">《司马光》第二课时 杨於萱</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39b54a">——让生字变成有温度的故事</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font color="#ed2308"> 活动过后,王老师耐心细致的为我们传授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1.小组学习生字的方法在低段可以先认字,到高段可以直接进行听写。</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2.识字、写字可以继续进行研究,形成三小学独有的识字方法。</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3.对于一篇长课文,如何进行取舍,就要看课文的重难点如何落实。</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4.对于课文中生字较少时,可以随文识字,如果生字多,就要统一进行识字。</font></h1> <h1>  我校有数学组国培学员7人,也是相对人数较多的学科组,而这一组还有一优势,就是有6人长居数学讲台,少则18年,多则20多年,仅张晓悦老师为青年特岗教师,相对教学经验欠缺。于是,我们抓住了国培之机,采用“交流式研磨”进行“同课异构”,骨干教师赵晓宇与青年教师张晓悦共讲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两位老师经历学科组研磨,在导研导磨中呈现出来的课堂仍然暴露出骨干教师有更关注“怎么教”的痕迹,她所暴露出来的,也是我们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教师的共性问题。而青年教师虽接受新理念快,却缺少了“以学定教”的经验。在合研合磨前,数学组加大研磨力度,大胆转换思维,研磨中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变成学生,共同研究“依据教学目标,我们已经学会了什么?我们还需要学什么?我们想怎么学?”为了不上复课,赵晓宇老师换了一批新学生,研磨的重点是打破教师固有教学思维,在不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快速掌握学生特点,依据学生展开学习。张晓悦老师挑战新高度,她选择了已经学过《植树问题》例1“一边两端”植树的思维较快的班级,这与她上一节讲课所用班级截然不同,所以如何备课成了她的磨课重点。最终围绕数学学科主题“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两节成长数学课终于在团队的研磨中出炉——</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植树问题》 赵晓宇</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以实为实的数学课</font></b></h1> <h1>  赵晓宇老师在不明学生的前提下教学,所以备课设计环节为“猜测——验证——建模——练习——总结”,预设学生哪一环节完成的好,就少用时,或直接由学生完成,真正提高学习效率。</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一节课下来,虽然在评课研讨时,得到了孙峰老师和同仁们高度认可,但是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这节课,还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font></h1><h3></h3><h1><font color="#ff8a00"> 1.教学时间安排有一点前松后紧。在规律的寻找以及建模环节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的练习时间显得有点仓促。练习巩固虽然题型多样,做到了由浅入深,但汇报时间不够充分,每道题只能有一个孩子汇报交流的时间,没能让更多个孩子汇报交流,使教师没有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心中没底。</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2.对学生的评价显得潜力不足。对于学生的评价如何做到既准确又有深度,还要具有启发性,这是我还得努力学习的方向。</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3.课前对孩子的预测不够。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潜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了让每节课的遗憾能少一些,我会继续为之努力。但愿自己在这条路上能走的更远……</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勤于学习的晓宇</font></h1><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植树问题》 张晓悦</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基于学情的高效课</font></b></h1> <h1>  张晓悦老师预设两套教学方案,就是在教师制造数学问题矛盾情境后,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就采用第一方案,重点教学“两端植树”问题,如果多数学生能够发现矛盾点,就采用第二方案,三种植树方法共同研究。</h1><h3></h3> <h1><font color="#ff8a00">  通过几次团队的研磨和孙峰教研员专业的点评,我收获很大。课堂把控力较之前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机智上也有改观。在听取教研员点评后懂得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懂得了课堂前测对于课程开展的重要性。虽有收获但也有不足,面对学生质疑,教师应适时展示学生的想法。小组探究出“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时,教师应及时把数学模型在黑板上呈现出来……正如孙峰老师所说,课程的各个环节到每句话的设计,都是教师的有意而为之……研磨过后总能给我留下一些思考:有些时候老师可能就差那么点勇气,我的教育也就差那么点勇气吧!</font></h1><h3></h3><h1><font color="#ff8a00"> ——善于思考的晓悦</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课后,专家组孙峰老师指出两节课的共同特点:围绕国培主题,放手进行教学。同时对两位教师提出建议:</font></h1><h3></h3><h1><font color="#ed2308"> 1. 张晓悦老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然后指出发现的问题。</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2.赵晓宇老师设计问题再大胆一点,可适当放手,让孩子多说,建模时可以不拖拉,为练习争取时间。</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最后孙峰老师对教师的疑惑进行解答,指出无论哪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font></h1> <h1>  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国培学员共两位,任教年级不同,所以采用异课同构,依据学科主题“教材开发与使用”,以集体共备共研教学过程,来体现每一轮的生成与提升,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h1><h3></h3><h3><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玩得真开心》 陈姗姗</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开心快乐的学习</font></b></h1><h3> </h3><h3></h3> <h1><font color="#ff8a00">  陈姗姗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会倾听,愿学和乐学。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中应再细致,深挖,在小组交流时应放手给学生,教育学生组织语言,会说完整话,教育学生安全,健康的玩。</font></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万伟</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在中华文化中熏陶</font></b></h1> <h1><font color="#ff8a00">  万伟自我反思:《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有一句话:“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在研课、磨课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是新教材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第二课,以科技为主要内容,通过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和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向五年级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挑战。从道德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本课内容涉及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感的培养。通过教材培训和研读课程标准,并在教研员隋岩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教材使用上是这么做的:本单元教材编写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九条,知道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在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方面,我立足于教材的核心观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敢于放手去选取和整合教材资源,调整结构、重新编排顺序,灵活运用改造教材的活动设计。本课围绕古代科技展开,第一个话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著名的科学家,特别是科学家感人的故事,这一话题的重点不是突出科学家成就,重点是挖掘这些科学家事迹中具有德育价值的内容,落脚点是立志。第二个话题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我把这部分与教材73页活动园整合在一起,以古代科技成就汇报的形式进行学习,并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提炼和归纳出我国古代科技比较突出的四个领域,简要勾勒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理论体系。我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75页的阅读角我的德育落脚点放在突出屠呦呦弘扬传统医学上并把阅读角的内容整合到学习李时珍精神之后,传达给学生科学精神从古到今一直在传承,并且不断发扬光大取得新的成就。经过整合形成了这样一个教学思路:1.激趣导入把学生带入情境2.展开古代科技成就汇报归纳提炼我国古代科技四大领域。3.学习三大领域代表性的科学家精神,以关键词的形式提炼科学家的精神,教师补充农业成就。以核心问题为引导,以组问题实现德育落点,落实文化认同。4.总结情感升华。本节课抓住课题“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吗,以古及今,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去体会古代科学家的精神对现代的影响,体现精神的传承,和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我今天的这节课,不足之处: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的思路跟我的思路不一致,我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我在课堂上经常在学生学法的引导上、在倾听、评价学生的表述上还不够机智,不能把学生抛给我的问题结合本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总是固守着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敢放开和拓展,总怕打乱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课后,专家团队与讲课教师进行了研讨。 </font></h1><h3></h3><h1><font color="#ed2308"> 隋岩说:两节课在教学中的德育落点落实得都很好,能把握住德育课程的特点,能根据学情去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价值观的资源,希望授课教师能在关注显性德育的同时,关注隐性德育。专家的提醒,让我在德育课堂深挖教材,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资源上又有了新的目标。</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曹阳说: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简练准确到位,知识梳理全面系统有条理,在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上下功夫。</font></h1> <h1> 我校英语学科国培学员一人,但却是我校科任骨干,平日教学中起到引领作用;信息学科国培学员两人,学科专业性强,个人素质高。基于以上特点,学校层面对两个学科的研磨关注度缩小,两个学科互相借力研磨,打破人少无法研磨的现状。</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What’s your number?》 张彩虹</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在游戏中学习</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制作生日蜡烛》 王哲</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在操作中提高</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  通过本次的合研合磨,信息技术英语组的组员们也认真做了反思,在教学中还仍需要努力改进,加强,在活动设计上,应照顾到全体同学的参与度,信息课在教学时教师的引领也很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会“灵活”运用!</font></h1><h3></h3> <h1>  为打造出学校骨干科学教师,所以本轮研课磨课,科学学科采用“跟进式研磨”进行“一人同课多轮研磨”,借助团队的集体智慧对一名教师的课堂进行研磨改进,促进个体快速成长。冬海群老师本身执教科学课多年,科学理论相对丰富,需要磨砺的是教师指导能力,包括语言引领力、学习行为指导力、知识梳理提炼力等。</h1><h3></h3><h3><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冬海群</font></b></h1><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在实验中层层揭秘</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  这节课后,我们共同对冬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与指导,首先由冬老师进行教后反思,他谈到,在讲课过程中没有按预案上,临时改动了一些内容,在小组实验的把控不好,关于噪声上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陈老师谈到冬老师的优点时说到课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使用好希沃,但也有不足,如声音产生前后的对比,学生实验的掌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液体实验的动、静对比,还有学习完成后学生学习收获。</font></h1><h3></h3> <h1>  艺术是相通的,我校美术学科国培学员1人,音乐学科2人,体育学科4人,为让大家共享艺术魅力,所以学校结合学科组特点,采用合力研磨。并确定磨课人“一带二”组合,即学科骨干教师宋金娣带两位新生力量张平、韩炳坤。三位教师均为学科专业教师,专业素养极高,但在课堂教学中,美术学科宋金娣老师的课堂散发出来的浓浓的美韵,是两位青年教师不及之处,为此,把磨课重点放在如何落实学科素养方面。</h1><h3></h3><h3><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快乐刮画》 宋金娣</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浓浓的美学味道</font></b></h1><h3><br></h3><h3><br></h3> <h1><font color="#ed2308">  李老师说:“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一颗圣洁的心灵,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去聆听她们的所需所想,用教育语言带动孩子走入艺术的殿堂!”</font></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赶圩归来阿里里》 张平</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轻快的音符跳动</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  通过教研员李老师悉心的指导,张平老师也有心里话要说:通过本轮的磨课,总结出了自己上课时的不足,整个课堂太过于形式化,环节很僵硬,应对课堂状况的能力差,课堂的语言过于随意,应该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和教态。</font></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自然站立式起跑》 韩炳坤</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铿锵有力的指令</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  课后与教研员,磨课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他又有了新的认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应该合理组织好资料,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font></h1><h3></h3> <h1> 在数学组交流研讨中,进修校卢老师说“你能做好预设,你就是个好老师;你能抓住生成,你就能成为名师”,虽然我们还做不好“好老师”,但我们的全体研磨成员都懂得课前要做好预设,我们虽离名师距离还甚远,但我们已经懂得不是“学生答错”,而是“学习生成”。</h1><h3></h3><h1> 越是珍惜,越是飞快,转眼间,一天的时间又要结束了,当我们与林口县送培团队的各位领导、专家再一次齐聚会议室,进行活动总结与下一步工作设想时,突然内心泛起波澜来,不舍,真得不舍,研课磨课太宝贵了。虽然是国培(2018)计划上的最后一次专家组与我校教师合力研课磨课,但我校陈淑梅校长仍然在做我校研磨工作总结汇报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因为我们都知道,研磨工作只是计划上的结束,而送培团队与我们的研磨早已经超越了计划,不计时间、不计地点的即时研磨了。林口县师训部王立文主任为我校下一阶段的成果展示与总结提升给出建议:着力点落于学科,形成学科常态化校本研修机制,利于未来长远发展。” 活动最后,小教部卢老师赠给我校研磨团队四句话:</h1><h1><font color="#ff8a00"> 1.教师研磨敢于吐露“新”声;</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2.扎实研磨着眼真实发生;</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3.精细研磨利于成长提升;</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4.朴实无华无需鲜花与掌声。</font></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