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于茫茫书海中,寻找更适合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感悟锲入心灵的文字。与书中的故事交心,把时间和倾心留给故事中的人和事。</h3> <h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第二天的初中语文阅读培训活动开始啦!!!</h3> <h3>陵城区第二中学苗蒙蒙研讨课《西游记》第五十四回。</h3><h3>《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殿堂。跟随着苗老师的脚步去体会《西游记》中第五十四回女儿国所遇的第一奇劫,第一大难。</h3> <h3>苗老师引导学生梳理第五十四回女儿国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师生共同分析女儿国国王和唐僧的动作,体会人物的此时此刻内心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欣赏女儿国故事中出现的精美器具,优美片段,关注书中的精彩语言;最后小结阅读方法:1、读整本原著可通过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2、经典片段可细读,通过理解、想象、反复品味,让学生有法可依。我们跟着苗老师及学生的赏析,到罗贯中的《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神游了一回。</h3> <h3>德州九中林霖研讨课《三调芭蕉扇》</h3> <h3>“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今天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点不在于把一部书揉碎了,塞进孩子的脑子里,而在于让学生因读而喜,由读而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生活之美,人生之慧。林霖老师以《三调芭蕉扇》为例,引导学生“亦趣亦理”读西游。</h3> <h3>乐陵开元中学郭艳分享研讨课《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h3> <h3>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语文如此,课堂如此,阅读同样如此。不经过咀嚼,语言之美,语言之趣怎么会走进孩子的心灵?在《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中,郭老师让孩子“说”,让孩子“变”,让孩子“读”,让孩子“悟”,让孩子“补”,灵动的语言,欢快的笑声,将课堂拉得很高,很远,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唐僧的性格特点,“泼猴”的顽皮、桀骜,妖精的狡猾,小说的妙趣被师生演绎到了极致。</h3> <h3>夏津实验中学孙欣欣分享研讨课《观音院》</h3> <h3>语文功夫,三分课内,七分课外。阅读更是得法课内,而提升全仰仗课外聚沙成塔式的积累。阅读的本性就决定了家庭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也使得指导中的困惑浮上水面。孙老师在讲解中,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270岁的老和尚的贪欲,在课堂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语段的示读,学生很好的把握了情感。学生课堂分角色有情感的朗读,也十分有利于学生把握老和尚这一人物。</h3> <h3>教研员们和老师们分享心得体会。学校教育中的语文课堂,阅读的方式在不断改变---默读、速读、浏览、跳读、选读、情境表演读、角色模拟读……读的方式多样化就使得阅读成了一种带有游戏色彩的智力活动,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变式读。有的书只需要看看其中一些章节,有选择地跳读;有的书只需要大致翻一翻,浏览后有个印象即可;有的则需要静下心来默读,不能一味追求阅读速度;有的书就是给孩子看看,看多看少因人而异,但是部分篇章段落则要求他“为我们朗读”,要读得有声有色。当阅读养成习惯后,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要让学生听自己的。因为阅读原本就是一种比较私密的、个性化色彩浓厚的文字交流活动。</h3> <h3>德州市教科院徐立人和老师们分享了两天听课的心得体会。这次“语文课外阅读培训活动”犹如一段丰盛的精神大餐,精彩纷呈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尽情地享受到了阅读古典名著带来的幸福。同时这次研讨会对“如何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为今后课外阅读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巴丹曾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潜心研究课外阅读指导之法,筑起学生的阅读之路。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h3><h3>阅读若水,不与世争,闲时醉心于山水,忙时醉心于课堂,依着美好前行,沿着明媚生长,守着三寸光阴,厚重自己。</h3> <h3>我坚信,所有出发都会遇见美好。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培训活动,学习到了很多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根据阅读目的去选择,聚焦人物,聚焦情节,聚焦描写,阅读更要“悦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