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与文学作品赏析技巧指导(一)

今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节 考情分析</p><p class="ql-block">考察内容</p><p class="ql-block">中考现代文阅读分值占试卷总分值的四分之一,有30分左右,重点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考语文的重重之重。现代文选文两篇,第一篇内容体裁为记叙文(散文或小说),这是现代文阅读考察的重头戏。重点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具体考查要求如下:</p><p class="ql-block">1.词句理解。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在特定语文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作用的能力,恰当地选用和品位词句。</p><p class="ql-block">2.文意把握。主要是考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对关键语段、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考查阅读后是否体会到了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是否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p><p class="ql-block">3.要点概括。通过概括文章的要点可以准确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能用简明的语言把文章的写作意图、中心内容、语言特点等概括出来。</p><p class="ql-block">4.内容探究。要求学生阅读后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p><p class="ql-block">5.作品感受。要求能感受文章的形象,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品位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就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作出自己的评价。</p><p class="ql-block">命题趋势</p><p class="ql-block">在命题上,以人为本,关注发展,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考查对文本的解读,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得信息的能力。</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标准》突出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所以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呈增多趋势,作品感受与内容探究题略有增加,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新理念。联系生活设计试题,体现语文阅读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节 应考策略</p><p class="ql-block">一 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内容</p><p class="ql-block">1.理清文章思路</p><p class="ql-block">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以及照应、穿插、悬念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1.从划分层次来理清思路。文体不同,划分层次的方法也有不同。记叙文可以根据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感的变化、地点的转换等来划分。划分层次,就是分类。把相同的内容合并为一体,把不同的分开,是准确理解文章文意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可按分类集合原则,从事件、空间、逻辑等方面入手划分。通过分析层次的时间的转变、空间的转换、人物情景的变化,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理清行文的思路。</p><p class="ql-block">2.从捕捉线索来理清思路。在划分层次的情况还不能理清文章思路的,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等。</p><p class="ql-block">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来理清思路。在写作中,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既受文体制约、也受内容制约、同时也由写作思路来决定。</p><p class="ql-block">2.整体感知内容,领悟文章主旨。</p><p class="ql-block">整体感知内容在考查中,往往是要求我们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全文的大意,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或事件的主要内容等。考查的要求一般为能从文中直接提取文中的统领句、中心句、关键句、主旨句,或者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p><p class="ql-block">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p><p class="ql-block">1.揣摩文意,领悟基本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多半能揭示全文内容的重点,有时暗示文章的主旨,还常有启迪行文思路的作用。阅读中,我们通过仔细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可以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p><p class="ql-block">2.辨识文体,按文体特点把握重点文意。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各自的要素不同,其表现中心思想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中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侧重,如:记叙类的文章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来展开阅读理解。</p><p class="ql-block">3.理清思路,了解行文结构。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明确行文的整体思路是很重要的。如果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能大体辨明,就能对文章内容有初步认识。</p><p class="ql-block">4.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一般来说,文章的首尾段往往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揣摩首尾,体味主旨,从而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大意。</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树立整体意识 2.把握文体特点 3.抓住关键句 4.注意语言标志。</p><p class="ql-block">二 推敲词语含义 体会词语作用</p><p class="ql-block">一.推敲词语的含义</p><p class="ql-block">方法:把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p><p class="ql-block">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联系,想以想,这个词在体现文章主旨上起到什么作用。</p><p class="ql-block">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当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文字时,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含义和作用。</p><p class="ql-block">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我们在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时,也不要忘记考虑词语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情感。</p><p class="ql-block">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作者遣词造句,总是要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会产生特殊的含义。我们在理解时必须要结合上下文,经过仔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含义。</p><p class="ql-block">5.联系修辞特点,理解词语的含义。作者在文中为表达的需要,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意味。这样的词句,常常是含蓄难懂的。我们可以抓住修辞的特点,透过表象去领悟其中的深意。</p><p class="ql-block">6.结合语言风格,如含蓄委婉,领会其中含蓄委婉表达出的含义,结合表现手法,如象征,揭示它的象征意义,来理解词句的深刻含义。</p><p class="ql-block">7.针对考查一些指示代词的试题,结合上下文。尤其是在这个词出现的上文里能够找出理解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阐释性的语句。</p><p class="ql-block">二.体会词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这类试题往往是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或将该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或者去掉是否妥当的题目来设题的。</p><p class="ql-block">从准确、周密、简明、生动和衔接、过渡、照应、铺垫的角度去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p><p class="ql-block">对于换词或者去掉是否妥当的试题,可采用比较法,即去掉后换成另外的词语,或去掉不加另外的词语,比较前后句意有什么不同,根据前后变化来写出答案。</p><p class="ql-block">三 把握关键语句,领会深刻含义</p><p class="ql-block">一 理解句子的含义</p><p class="ql-block">这类试题一般会选择那些有丰富内涵的句子或节后复杂的句子来设题。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p><p class="ql-block">1.联系语境,明确内涵。在内容含蓄的文章中,作者一般要为读者领会文章深刻的内容或铺垫,或解说,或揭示,或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含义,以便读者理解。因此,联系语境,明确内涵,从上下文来辨识是领会句子深层含义的重要方法。</p><p class="ql-block">2.联系背景,明了意图。背景,包括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和文章中事件的背景。在特定背景下,写作背景下,有些意思作者不便在语句中直接表达,往往借助一定的形象委婉地寄寓深刻的内涵。我们应透过寄寓形象的层面,挖掘出其中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3.解读修辞,转换语言。内涵丰富的句子要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弄清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手法。</p><p class="ql-block">4.补充潜省语句,领会深层含义。潜省语句指人们因对话双方的关系或特定情景的需要而被省略的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在理解过程中,就要把这种潜台词补出来。</p><p class="ql-block">解释句子,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p><p class="ql-block">借用法:即借用原文中具有相似的意思的句子</p><p class="ql-block">裁剪法:将分散在文章中有用的句子拼接融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压缩法:把和语句有关的大段文字压缩整理,用简明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阐释法:有些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理解看法,这就是按文章主旨和语段的中心意思去举例说明。</p><p class="ql-block">二 分析句子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句子的作用,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p><p class="ql-block">1.从内容上分析:在记叙文中,句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考查过程中尤其会注意考查文章中的主旨句,语段中的中心句以及揭示作者观点,表达作者情感的议论句,抒情句等特殊句子。</p><p class="ql-block">2.从结构上分析:句子在文章的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文章开头的,有起总领全文的作用,在文章中间的,有承上启下、标示思路的作用,在文章结尾的,有总结作用。注重考查过渡句、照应句、伏笔句等。</p><p class="ql-block">3.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在某些文学色彩浓厚的文章里,有些还有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要想充分理解句子的作用,还要抓住以下几种句子的分析</p><p class="ql-block">1.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揭示、概括和承接的作用。</p><p class="ql-block">2.中心句和点睛句。揭示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3.抒情句和议论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表明了作者的观点。</p><p class="ql-block">4.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5.修辞句。为了更好的写景状物,传情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p><p class="ql-block">6.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p><p class="ql-block">四 理解段落意思 分析段落作用</p><p class="ql-block">一:理解段落意思</p><p class="ql-block">理解段落意思,是指在阅读文章或语段时,能总览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根据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识别段落的中心,找出关键句;能体会段落中各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能对段落的内容加以概括,并能作分析,评赏。</p><p class="ql-block">1.理解段落的意思,首先要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总体内容,然后从全文着眼,逐段阅读,确定重点内容;最后根据用途和要求,把内容要求组成有条理的文字。</p><p class="ql-block">2.概括段落内容要点的方法,应根据段落内部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p><p class="ql-block">1.摘抄法。适合于段落中有点明段意的中心句的语段内容的概括,即通过摘抄中心句或中心词来概括具体的内容的方法。有些语段有中心句或支撑句。支撑句围绕中心句或分析,或诠释,或举例;中心句则统帅着支撑句。因此,找准了中心句也就准确概括了这些具体内容。中心句的位置出现在段首或段尾的情况较多。记叙性材料中的议论和抒情句往往是中心句。</p><p class="ql-block">2.摘要法。语段中讲了多层意思,并且有主次之分。那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即选取主要的内容,略去次要的。</p><p class="ql-block">3.组合法。适合于语段中没有中心句,并且语段讲了两层以上的意思,各层之间是并且关系。可以将每层的意思要点摘抄下来,然后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一定的语言成分,使之成为一句概括语段意思的通顺的话。</p><p class="ql-block">4.自述法。适合于讲了许多事物的语段,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例如:一个语段讲了桌子,椅子,衣柜,可以自述为家具,即概括的内容上升到它们共性上的范畴。</p><p class="ql-block">概括语段的内容时,应注意以下问题。</p><p class="ql-block">1.概括角度要一致。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概括角度要与概括的要求一致,二是同一问题的概括,前后角度要一致。</p><p class="ql-block">2.涵盖内容要全面。概括具体内容,理当剔除非本质属性信息。但如果误将重要信息当成次要信息剔除,便会造成概括内容涵盖不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3.概念限制要准确。概念限制准确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概括准确,二是限制或修饰恰当。</p><p class="ql-block">4.语言表述要简练。概括的过程中药注意表述语言的精炼,因为大多数的概括要求都对答案的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准确而精炼的概括通常不是一次思维操作即可圆满完成的,要反复推敲,避免轻率地作出概括。</p><p class="ql-block"><b>二:分析段落作用</b></p><p class="ql-block">理解段落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p><p class="ql-block">1.联系中心思想进行思考。每个段落表达一定意义。段落总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中心思想,我们要联系中心思想进行思考,看这个段落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2.联系文章结构进行思考。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构思,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有首尾呼应,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严谨等。</p><p class="ql-block">3.联系文章的感情抒发进行思考。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感情,往往有意安排一定的段落,或议论,或抒情。</p><p class="ql-block">4.联系语段的位置进行思考。可以从出现的位置来考虑,见下表:</p><p class="ql-block">位置 作用</p><p class="ql-block">开头</p><p class="ql-block">引出下文,总领全文</p><p class="ql-block">设置悬念,吸引读者</p><p class="ql-block">开门见山,直接点题</p><p class="ql-block">埋下伏笔,蓄势铺垫</p><p class="ql-block">中间</p><p class="ql-block">过渡,承上启下</p><p class="ql-block">照应,前后呼应</p><p class="ql-block">铺垫,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对比,烘托,映衬</p><p class="ql-block">结尾</p><p class="ql-block">总结全文</p><p class="ql-block">照应开头</p><p class="ql-block">深化主旨,画龙点睛</p><p class="ql-block"> 当然,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就某一段落而言,其作用往往是综合的,我们在理解时要全面综合地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