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

嗯呐

<h3>构图是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以实现表现意图。</h3> <h3>构图指画面的结构,一般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在画面结构关系中的组成形式。</h3><h3>如图,甲是绝对均衡的分割,乙丙打破啦甲的均势,使画面活跃。所以画面中不同感觉都取决于形象在画面空间里的位置,取决于画面分割的形式。</h3> <h3>分割使画面左右空间对称,形成稳定而高耸的形式感。</h3> <h3>分割使画面上下空间对称,呈平静而宽广的形式感,</h3> <h3>四等分,无突出的高耸或宽广的倾向,交叉点为视觉中心。</h3> <h3>垂直线或水平线偏移分割。有明显的运动趋势,视觉中心为较大部分集中。</h3> <h3>以水平线为基本结构方式的画面必然使人感到平静,当画面形式出现起伏时,必然使人情绪随之浮动,而出现剧烈起伏或出现密集而繁杂的结构时,使人产生紧张的感觉</h3> <h3>会产生压迫感,视觉中心倾向于较大部分</h3> <h3>斜线和曲线分割,在视觉上是较为活跃的分割方式,后者有较强的运动感,两者皆具有打破平稳,加强动势的视觉作用。</h3> <h3>圆形分割,不仅有流动感,而且其视觉中心向圆心集中,因此有收拢、闭合的感觉。</h3> <h3>总结:凡在分割后打破对称均衡的画面,必然产生力的紧张和松弛的对比,由此产生明显的运动趋势;而在对称分割的画面中,只存在力的绝对均衡,画面则稳定、静止以致呆滞;两条线的交叉点明显成为视觉中心;当面积呈现大小强烈对比时,视觉中心则向较大的面积集中。</h3> <h3>垂直线在分割中有加高画面的作用,水平线又有加宽画面的作用,这种视觉现象实际上是一种错觉,确是可以利用的,比如,瘦长的人穿横条纹的衣服,矮胖的人穿竖条纹的衣服。</h3> <h3>绘画构图,应该表现主题思想和研究画面结构。譬如,音乐作品在节奏上的急缓和强弱变化会使听众的情绪随之而起伏,产生相应的感情反应。</h3> <h3>在从生活形象到艺术形象的变化过程中,贯穿啦感情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密切联系。</h3> <h3>运用啦两条垂和一条水平线的分割,而另外四条斜线交叉是对空间立体的分割,从而加强道路向远处延伸的运动感,由于水平线压低,使使两条垂直线向上生长的趋势加强,村道两旁的树木在大面积的空间中成为视觉中心。</h3><h3>此为仰视构图特有的形式感</h3> <h3>运用各种倾斜线和曲线,而且结构复杂,是由于内容复杂,人物情绪紧张动荡,变化极其丰富,画面分割需要形成强弱大小疏密的对比。</h3><h3>这幅画也采用啦对角线构图,从画面左下角直伸向右上角,对角线是画面中最长的斜线,因此其势态对视觉的影响也最强烈,</h3><h3>对角线构图要注意:形象组合的外轮廓线不能完全重合于对角线,要在某些地方有所突破,例如这幅画,杆子和帆组合成的一个倾斜三角形突破啦对角线。</h3> <h3>水平线在画面中,可以对画面情绪产生抑制作用,这是由水平线的平静,稳定的特性决定的。体现啦安宁,平静的意境。表现出宽阔,娴雅而幽静的境界。</h3> <h3>艺术创作不是把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或各种事件原封不动地展示给观众,而是从自己在表现上的要求对所掌握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过改造,甚至是重新组合。</h3> <h3>就像月亮,它本身是没有感情活动的,,而当人处于不同感情活动中,会借月亮的外在形式,抒发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h3> <h3>天安门城楼上的圆柱构成的平行垂直线加强啦稳定庄重的感觉。垂直线集中在左侧,使地平线明显有向右延伸的视觉倾向。这用分割方式使场面十分开阔,毛主席竖立其中,取得啦画面中心的突出地位。</h3> <h3>以平面化的物体,黑色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来驾驭整个画面,描绘出一个悲剧性的和绝望的场景。</h3> <h3>上下两头延伸,形象高大,具有舒展畅通之感。</h3> <h3>利用倾斜程度不同的平行斜线,在两个画面里明确地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不同的速度,以及程度不同的紧张气氛,前者雄壮而稳健,后者紧张而动乱,前者动势向前,速度较慢,后者动势向后表现啦疾速掠过的痕迹,从速度和气氛看,平行斜线都倾斜程度及其疏密和交错的位置差起到啦很大的作用。</h3> <h3>比较两幅作品。斜线与水平线的不同之处。用水平线表达的感觉与用斜线制造出来的气氛完全不同。</h3> <h3>画家将横竖两条黑色块组成十字形,占据画面最大空间,加重形象内心的沉重的悲怆。</h3><h3>十字交叉,有力地表现啦悲哀与恐怖融为一体的情绪和意境。</h3> <h3>从圣母到下面两个天使呈垂直线,两侧的信徒头部在同一水平关系,垂直水平正好呈十字交叉,使画面自然产生一种神圣庄严不可侵犯的气氛。画面中表现啦清风微扶,使画面的神圣气氛中又有啦,爱的温情。揉进啦人的真切的情感。</h3> <h3>正负曲线。</h3><h3>即使是同样弯曲的曲线,也有正负单一个方面是不能成立的。</h3> <h3>s形构图也称z字形构图</h3><h3>对观众的视线产生由近及远的引导,诱使观众按s形的顺序,深入到画面的意境中去。</h3><h3><br></h3> <h3>三角形构图</h3><h3>失去动感,变得古板,因此要注意避免这种倾向。</h3> <h3>如果把三角形的内部处理为中空,会使画面的构成一方面保持住三角形所产生的稳定感。另一方面又消除了三角形所容易产生的古板与成就当缺点,从而创造出新鲜、轻快的空间。</h3> <h3>起伏线构图《血衣》那位举起血衣悲痛欲绝的妇女是起伏线的最高潮,也是人群中情绪最激昂的顶点。最高峰与周围相对平缓形成对比。</h3><h3>由最前面断腿的残废者,到拿着契约的老农民,再延续到伸手控诉而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最后联系到举血衣的妇女。加强整个画面情绪骤然紧张而达到饱和的整体气氛,具有一种音乐的交响效果。重视低潮的作用衬托作用,重视在静与动、缓与急的相对关系中。</h3> <h3>w形起伏,这种构图画面中心往往我中间的最高点如血衣。</h3><h3>v形起伏,往往画面中心在最低点,如图十。</h3><h3>要在中心形象的两旁留有较大的空间。</h3><h3><br></h3> <h3>菱形裙子产生安定感</h3> <h3>马的腿很细表现出有趣的均衡,如果马腿粗的话就增加了稳定感,但动态就停止了。</h3> <h3>斜线与对角线相吻合的时候。画面中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安定。</h3> <h3>由于风景花不太好平衡,所以画家用对角线进行大峰哥在运用点仅配置以和的画面的权衡。</h3> <h3>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运用辐射线,也称放射线,既可以突出中心。又具有放射的向外扩展的视觉功能。这幅画,辐射线主要是建筑物的透视线,他加强啦画面中心,波及全场,全场又向中心集中的形式感。</h3> <h3>远近法</h3> <h3>c 字形曲线的道路与房屋的直线的对比关系,把人的视线引向深处。</h3> <h3>圆形构图,视觉特征:圆心突出,由于圆周的张力是均衡的,所以圆周上每一点的视觉引力在均衡中有着流动感,从而无疑在感觉上是饱满的,是完整的。</h3> <h3>一件作品要综合运用几种形式线,又要以一种构图形式为主。</h3><h3>例如《最后的晚餐》运用辐射线的构图形式,使基督在画面中出于控制全局的中心位置。正是辐射线的轴心在视觉上自然集中的作用,使画面中所有人紧紧的联系到基督的身上。一排人和长桌子形成平行水平线,在构图中造成向两边延展开的感觉,这种视觉的引导是12弟子的不同面貌,不同性格,不同心情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由于基督说出他已被出卖引起12弟子的各种反应,又是通过各种动态形成的起伏线的高低、疏密、松紧、急缓等有节奏的变化,具体的生动的表现了场面中的紧张气氛。 而大厅的墙角窗框和的平行垂直线和桌子的平行水平线和基督镇定自若的情态于紧张骚动情绪形成对比。</h3> <h3>视平线压低,形成仰视画面,可以使形象高大,展示开阔的天空,可作为对主要形象的衬托,甚至他本身就是表现的主题,如《狼牙山五壮士》。</h3> <h3>当视平线升高时,形成俯视画面,一般易于展示一个场面,易于表现一个涉及场地广、人物多、事件曲折而结构重叠的画面,如父与子。</h3> <h3>平视也是透视关系的一种,在这样的透视中形象容易重叠,我们通过重叠与不重叠,既疏密变化的对比,寻求节奏美,也可以取得出色的表现效果。通常可以通过以“疏衬密”或以“密衬疏”来突出主要形象。比如《血衣》和《最后的晚餐》。</h3> <h3>黑白灰的构成。</h3><h3>画面中以白为主的,被称为亮调子。使人感到明快轻松舒畅。</h3><h3>以灰色为主。也称灰调子。表现柔和缠绵和清净的情调。</h3><h3>灰暗画面。笼罩着沉闷凄凉的气氛,透着忧郁伤感和迷茫的情绪。</h3><h3>以黑为主的画面。也称暗调子。表现沉着稳定庄重和严肃的感觉。</h3> <h3>以黑暗的夜幕作为画面的基调,灯光照着母亲的手和死者的头白色集中为很小的部分,其面积约黑之比相差悬殊,却成为画面里最强最精粹的部分,因而取得了中心地位。</h3> <h3>甲图黑白灰面积相等,无明确的倾向,三个色块互不侵犯,呆板凝滞而缺乏生气,尽管水的造型有风的感觉,而天空却是静止的,画面情调不协调。</h3><h3>乙图由于天上有海鸟,水中有小的礁石,黑白灰在相对集中的同时互相交错,天水石的面积不等。从而使画面变化丰富。</h3><h3>丙图虽然也有三个色块的相互交错,却缺乏相对集中十分零散,同一色块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均有过多的重复,这必然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感,则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h3> <h3>所谓变形就是实景同自己的印象或美的意识结合在一起,或者强调出某一部分,或者省略掉某一部分,或者移动某一部分,使之产生变化。</h3> <h3>母亲阿莉奴的面容是形成夏娃形象的要素。</h3> <h3>夏娃的姿势是引用了印度尼西亚的和罗浮屠遗迹的浮雕的姿态。</h3><h3>母亲死的时候高更正做为三等海员在海上航行不能守在亡故的母亲身边,因此他反复画着母亲形象的夏娃,让母亲在他笔下的天堂中复活。</h3> <h3>边饰效果</h3><h3>用图案花的花朵框住梦幻般的女神,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有和谐统一。</h3> <h3>窥视</h3><h3><br></h3> <h3>无定型的均等的分布。</h3><h3>没有清楚形态的画面就像天边的彩霞,色彩和形被随意的散布着,但仍具有美感。</h3><h3><br></h3><h3>在一片蓝色的空间中,有趣而又抽象的形看上去变化无常排列的到处都是。</h3> <h3>画面没有量感,又轻松又散漫,而且还没有重点,用全新的世界和构图表现了桌上的静物。</h3> <h3>主体与陪衬体。</h3><h3>画面中中间偏左的舞蹈女郎是主体,他身后的伙伴是陪衬体,陪衬体由于没有被细致描写,从而使主体更为突出。</h3> <h3>近景中景远景</h3><h3>中景的房屋被阳光照射非常明亮,而近景的河以及远景的山很暗,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h3> <h3>A标明的画上主要的方向线,以光线为导线,所显示出来的画面焦点是集中在刺杀参孙眼睛这一事件上。</h3><h3>B贯穿与画面空间的运动方向是沿着士兵的动态导线向前推进。</h3><h3>c向画面后方延伸的两个方向,进一步交代了事件的环境。</h3> <h3>古代绘画开始就反复尝试把人物和建筑物用左右对称的形式安排在画面中央的构图,这种形式是有分量感和安全感的,但是一般画家为了使画面产生动感,都避免让重新在中心。这是因为如果在画面中心点放置大的形,会使动感消失,所以要避免这种构图,这一成为绘画的常识。</h3> <h3>黄金分割</h3> <h3>明暗对比</h3><h3>加强视觉冲击力。</h3> <h3>质感的对比。</h3><h3>柔软的白云与变为箱状的有棱角的蓝天融在一起,把充满曲线的,裸妇的石膏像放在冰冷的石头建筑物上,这些不同质感的形与形之间的对比,在瞬间产生了神秘奇妙的感觉。</h3> <h3>形态的对抗性。</h3><h3>监狱的墙充满了整个画面,似乎从上往下一大面积压了下来,产生出狭窄的空间,排成圆圈的囚犯们的形体在画面构成上了成为了对抗作用的要素,这种构成使人产生压抑紧张的感觉。</h3> <h3>视线于与身体姿势的背离,是画面产生了微妙的动感,是想身体与视线方向,如果一致,画面虽然单纯但会显得单调。</h3> <h3>大面积的余白使画面雅典文静,余白留的少画面会产生出热闹的活泼的气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