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英语组和语文组已完美收官,这两组教师抛砖引玉,常翠老师首位登场,迎来了政史地组的开门红。接下来的这四位教师作为压轴,给本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画上完美句号。</h3> <h3>现在我们把焦点聚焦在张娟龙老师的课上,张老师带领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来到了秦国,感受到一代天骄秦始皇的文治武略。</h3><h3><br></h3><h3><br></h3> <h3>亮点:《秦统一中国》本节课以秦始皇和孔虚的烦恼贯穿全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出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此节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从而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h3> <h3>不足:在家国情怀教育方面,由于时间限制,只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海峡两岸最终会完成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梦。没有联系香港暴乱,得出凡破坏祖国统一者,与历史背道而驰者终会受到历史的审判这样的结论。</h3> <h3>感谢裴娟娟老师送来一节又红又专的课《五四运动》,浓浓的爱国主义课。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特别是一段视频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1919,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悲壮的历史。</h3> <h3>裴娟娟老师的这节爱国大课两点集中提现以下两点</h3><h3>1. 学科素养</h3><h3>什么是五四精神?本课运用了相关史料、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精神就是爱国、民主与科学、进步。做到史料结合、时空结合,体现家国情怀。</h3><h3>2. 情感的渗透</h3><h3>以“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该如何弘扬或如何践行五四精神?”的提问。播放与五四运动相关的音乐,让学生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从而达到情感的抒发,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五四精神。</h3><h3>最后把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期许呈现给学生,激励学生从现在开始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这样国家才会有前途,民族才会有希望。</h3> <h3>接下来我们一起鉴赏吴瑞老师的这节课,吴瑞老师是我们学校地理学科的“半边天”,三年的成长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她的这节课关键词是跨界和形美。</h3><h3>1.跨界。将地理课程与历史、语文等其他学科的结合。如:在讲解得陇望蜀、秦晋之好、齐鲁大地时,充分结合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h3><h3>2.形美。主要提现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讲解知识点。将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利用猜车牌、品戏曲、轮廓记忆法等方法使学生一目了然,深刻理解。</h3> <h3>这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活动,也吸引力陈校长,他停驻在学生身边,进入了“庄周梦蝶”的意境。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希望吴瑞老师要谨记陈校长送给年轻教师的忠告——“三个多”,多看书多反思多听课。</h3> <h3>如果把吴瑞老师比做长江前浪的话,那么马玉霞老师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h3><h3>一、讲课方面的亮点:本节课课题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闯关”及“爬山”的方式贯穿整堂课。不仅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习新知识印象更加深刻。1.课堂中教师通过电影片段引出课题,剪辑视频,制作flash动画,使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得认识和理解新的知识。2.教师分享自己爬山趣事和照片,激发学生爬山兴趣,以“爬山”的方式展开小组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组长上台展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爬山中的实际问题。</h3><h3>二、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方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山体不同部位,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在旅游,军事等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h3> <h3>作为今年刚入职的老师,无论从教态和气势上都不逊于老教师。但是缺少实战经验,对学情认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马老师也是会崭露头角,成为后起之秀。</h3> <h3>教学基本功大赛完美落幕,但是日常教学依然在路上,我们要顿足回头看,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继续钻研,悟真经——回归教材,学原理——阅读教育专著,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课。有人说,教学是一场是修行,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无问西东、只问深情、只问初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