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纪念馆

古风

<h3>去年来到上海后,曾专门去鲁迅公园游览,本想参观位于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未料到那天是周一,闭馆不对外开放,带着少许遗憾离开。今年正值金秋十月,恰逢鲁迅先生逝世八十三周年之际,又来到鲁迅公园。公园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甜爱支路288号,紧邻虹口足球体育场和多伦路文化名人一条街,周围商业老字号林立,游人如织,曾经与南京路、淮海路商业街齐名。</h3> <h3>公园原来叫虹口公园。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九日,在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日,将位于万国公墓内的鲁迅墓迁葬于此。同时,在园内修建鲁迅纪念馆,由周恩来题写馆名。鲁迅纪念馆于一九八八年扩建修缮,虹口公园从此改名鲁迅公园。</h3> <h3>鲁迅纪念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曾荣获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鲁迅先生在上海渡过了人生最后十年,其间留下了大量的杂文、译作、刊物等文学作品,以及领导和发起成立“左联”和“自由运动大同盟”,与各界文化名流及文学青年交往的珍贵史迹。因此纪念馆史料丰富,完整再现了鲁迅誉为“新文化运动主将”和“民族魂”的辉煌一生。</h3> <p class="ql-block">鲁迅墓位于公园中部,占地1600平方米。用2000多块细密坚实的苏州金山花岗石建成。墓地草坪中央,矗立着鲁迅铜像,像高2.1米,鲁迅安祥地坐在藤椅上,栩栩如生,透出坚毅和亲切,体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在铜像后面是呈长方形的花岗石墓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镏金手书“鲁迅先生之墓”,墓碑两边有鲁迅夫人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亲植的桧柏。鲁迅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h3>走进鲁迅纪念馆,一楼为名人文化专库“朝华文库”、学术报告厅“树人堂”和专题展厅“奔流艺苑”等,二楼为鲁迅生平陈列厅。现有馆藏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3件,珍贵文物20000余件。五个专题展厅分别是: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者、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真实再现了鲁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人生历程。</h3> <h3>鲁迅先生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影响传播至今。毛泽东称之为富有斗争精神、牺牲精神,是中国第一等圣人,并概括为“鲁迅精神”。从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不朽之作《阿Q正传》到小说《彷徨》、《纳喊》,从散文集《野草》、《朝华夕拾》到杂文集《热风》等,为黑暗中的苦难民族带来一缕光明。挺起民族的脊梁,“他用他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站在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h3> <h3>随着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走出纪念馆,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凝望着鲁迅先生的铜像,那穿越时空的纳喊声振耳发聩:“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