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感谢江苏省镇江市教师发展中心徐明主任,在笔者交流学习期间,介绍了多所幼儿园参观学习,其中一所便是镇江的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在去这所幼儿园之前,笔者在《幼教365》杂志上刚看过园长王海英的专访,作为江苏省特级教师、镇江市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王园长的著述很多。看过她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儿童工作坊是个大班级》,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上的《儿童工作坊:推动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有效路径》、《“微型主题”活动与儿童工作坊的关系及生成路径》,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的《一沙一世界——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园本课程探索》之后,笔者对该园的儿童工作坊很感兴趣,想看看这与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工作坊、与功能部室、专题工作区有哪些异同,怎知在实地参观了工作坊,了解了“微型主题”课程之后,触动最深的竟是幼儿园文化的建设。</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现阶段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现阶段学前教育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由规范化发展转向特色化发展。</h3> <h3> 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颁布以来,尤其是推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学前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入学率大幅提升,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然而,由于学前教育欠账多、底子薄,面广、量大、线长,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保基本、有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保教质量必然要从重视数量规模向重视质量内涵的发展转变。</h3><h3> 不管是内涵式发展还是特色化发展,幼儿园文化建设都是转变的核心力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灵魂跟不上的靓丽皮囊</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看过很多标榜文化的幼儿园,墙上靓丽的贴着办园目标、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园风园训、课程特色,然后再用“团结、求实、创新”“对孩子有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儿童为中心”等美好的字眼来解释,仿佛墙上的这些标语就是幼儿园文化,标语越是精彩、越是标新立异,越能表现幼儿园文化品质之高。还有的幼儿园受企业品牌形象的启发,片面追求幼儿园的形象包装,设计幼儿园的网页、统一幼儿园的外观,仿佛这些包装就是幼儿园文化,包装越彻底、越高档,幼儿园越有内涵。</h3><h3> 殊不知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没有教师观念、行为模式的确立,幼儿园文化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房子易建、外形易塑,人的价值观最难形成,标语好写、制度好定,人的行为最难改变,物质文化的呈现永远在精神文化发展的后面,如果一味的追求外显和物化,而不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就会造成幼儿园文化建设“有形”却“无魂”。</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园本课程开发让幼儿园文化落地</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来到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上方的标语“一沙一世界;一水一江洲;一风一中国”,以及门口的“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王海英园长向笔者介绍了幼儿园办园理念的确立,2009年幼儿园因为地处扬子江畔,沙是便捷的自然资源,扬中又素有“沙洲”之称,新坝镇中心幼儿园便开发了大量的玩沙活动,如沙种植区、沙池、沙类运动器械、沙涂鸦区、玩沙馆等,虽然开发了沙的多种玩法,但是仅仅局限在沙上做文章,对资源的利用过于单一,于是幼儿园展开了积极的反思和讨论。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由《指南》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表述,她与老师们想到孩子不正是一粒粒“金沙”吗?每个孩子都有他闪光的地方,尊重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兴趣与需求,给每个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挑战,不正是《指南》所要求的吗?她们最终将沙的特性与幼儿与课程开发联系了起来,确立了“一沙一世界——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办园理念。</h3> <h3> 立足于“每个孩子都很重要”的办园理念,新坝镇中心幼儿园开始了园本课程开发之路,利用“儿童工作坊”开展“微型主题”的深度研究,创设了“运动坊、农家坊、玩沙玩水玩泥坊、木工坊、建构坊、戏剧坊、创意坊、气象坊”等户外工作坊,“石头坊、芦柳竹秸秆坊、民俗坊、玩纸坊、布艺坊、玩沙坊、渔家坊”等室内资源类工作坊,“生活坊、建构坊、智慧坊、戏剧坊、创意坊、阅读坊”等室内领域类工作坊以及围绕某个“微型主题”产生的临时性、专题性儿童工作坊。通过搜集工作坊资源,开展微型主题课程,幼儿产生满足个别需求的深度学习,最后在通过“经验墙”和“课程展板”呈现课程的轨迹,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h3> <h3> 保教队伍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课程的实施又反过来促进教师成长,幼儿园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往往简单的转述专家的论述、领导的要求,这种“大而空”的教研很难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也难以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h3><h3> 在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新坝镇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先后围绕“幼儿怎样参与调查”“如何支持幼儿主动表征”“幼儿如何做计划”“怎样回应幼儿的作品”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大家畅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策略,通过查阅资料来指导教学,这样的教研活动“小而实”,激发教师立足幼儿活动的现场,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与需求,点燃了教师教研的激情。</h3><h3> 幼儿园形成了“久战沙场”“累土聚沙”“沙里淘金”“飞沙走石”“聚沙成塔”等“金沙论坛”,教师撰写的心得案例,五十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千余篇获得省市奖项,出版了课程实践探索的专著《每个孩子都很重要》。幼儿园的管理也随着教师的活力与成长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行政委派到现在教师主动申请项目,绩效考核也随之增加了“自主担当与星级评估”,整个幼儿园被激活了,获得了全国优秀幼儿园、江苏省优质园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h3> <h3> 园本课程实践,改变了教职工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共识,“每个孩子都很重要”日益内化成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幼儿园新楼改建,将沙的流畅、圆润的特性运用到灯饰、门窗的设计,沙宝贝的形象由孩子和家长设计投票,文化标识、形象设计也自然而然的产生。改进涂鸦区时,需要连接水系统,幼儿园保安师傅说,“可以让水系统流经我的值班室外墙,我那边有自来水管,可以做成透明的,加上几个阀闸,也好让孩子玩呢。”看,连保安师傅也能做到“关注每个幼儿”了。</h3><h3><br></h3><h3> 真正有趣的灵魂是包装不来的,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之路可以给我们宝贵的启示,通过积极开发园本课程,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多元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激发活力的管理制度,将办园理念融入到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事、每一人,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能建设起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幼儿园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