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力量

墨茗斋主

<h3>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教育史,教育在历史的传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些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无不是通过受教育和“教育人”把他们记下来了,由此看来,教育是有力量的。“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不断增强,国家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作用如何发挥自然也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那么教育的能又表现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h3><h3> 情感的力量</h3><h3>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情感是原材料。我们知道没电,灯亮不了,没油,车动不了,同理,没有情感,教育进行不了,教育的最本质特征就是情感的认同。</h3><h3> 情感中爱最具有力量。爱是阳光,洒到每一个人的心里;爱是雨露,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爱是春风,唤醒每一个生命的活力。据资料显示,有日本科学家曾用水做了实验,把充满爱的人和充满恶的人接触的水放到冰箱里去,结果爱的情绪结的是很美的冰花,而恶的情绪结的是丑的冰态,这正应验了相有心生的道理。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会观察到,享受爱的人他的状态是身体健康,心理阳光,幸福满足;缺失爱的人身体亚健康,压抑自卑,甚至充满反社会的情绪。可能大家忘了马加爵,一个被爱遗忘的人对社会的报复,但相信大家忘不了最近发生在陕西米脂三中的伤人事件,9个生命的瞬间消逝留给社会太多的痛,读过《我可怜的兄弟》的人对马加爵深表同情,但今天我们对陕西米脂事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也只是知道一点因为缺少爱而去报复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当中有对学生产生厌恶情绪的现象,这种恶就是心理的亚健康,不仅会引起自己的心理疾病,同样还会带来其他人的不良反应。国外一本书《见证梦想成真的自己》:有一个“吸引定律”,它的运转就是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引起了周围能量场发生改变,引起的涟漪触及每件事,每件事又加倍地返回荡漾做出反应。相关性是“同频相振,同质相吸”。如果你讨厌某个学生,他同样地不喜欢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夏尊丐在翻译《爱的教育》这本书时,被书中的故事深深打动,爱的情感让他边译边泪流满面,爱是人类心灵天然的洗涤剂,爱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h3><h3> 除了爱,我们更要懂得欣赏。有人说,我们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更不太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这话有一定道理。我们也只有在彼此的欣赏中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心理学有个罗森塔尔效应,就是通过实验让老师和学生都得到暗示,寄予更多更高的期望,实现良性循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好的教育等于好的师生关系,好的关系就是要懂得相互欣赏。</h3><h3>&nbsp; 人格的力量 </h3><h3> 没有了人格,世界一切都无足轻重,人格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持久而深入内心。教师的魅力来自人格,不同的人格展示不同的魅力,学生渴望和热爱的就是魅力老师。至今有些老师我们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就肃然起敬,这是他们的魅力与人格所在。人格体现了我们职业的内在尊严,人格的高低决定着学问的水准,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写了一本书叫《第三种尊严》,书中阐述,第一种尊严是有钱的尊严,第二种尊严是有权的尊严,许老先生说:有钱的尊严好不好?好。有权的尊严好不好?也好。但如果为了这两种尊严而放弃了人格的尊严是令人不耻的,这就是经常被有的人忘记了的第三种尊严。&nbsp;&nbsp;有了人格的力量,我们就不会盲目附和,就不会屈服于权势,我们的独立思维和批判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增强,这正应验了卢梭说的: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我们宁可选择孤独,只要是对的,柏拉图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作为教师非常有必要锻造自己的最后防线,坐冷板凳,做真学问,淡薄名利,甘于奉献,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用人格来培养人格,用精神来塑造精神。我们都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一生有许多敌人,但从来没有一个私敌。这就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不断鼓舞人的精神力量。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是批评中国没有学校,只有考试机构,中国没有学生,只有考生,这种忽视学生人格的培养,追求一种工具性的价值,是危险的,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要完善人格卓越的主要特征:完善、助人、成就、自我、理智、疑惑、活跃、领袖、平和。</h3><h3>&nbsp; 智慧的力量</h3><h3> 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无一不是闪耀着伟大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这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对老师有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定位。我们现在对素质的理解是一个人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能不能有所作为,这是他忘记所有的功课后处理新问题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智就是方法,德是他们的融合,是大智慧。</h3><h3> 现代社会谁人都可以对教育说过一二,这是对教育的一种误解,也是缺乏对教育力量的理解,本身就不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智慧的形成是有时间表的,“特级教师成长过程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全国500多位特级教师问卷分析,一个教师从入门到胜任要三年左右时间,到单独承担任务和创新约需4至8年,从成熟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需要8至15年,到出教研成果则需要15至30年。因此智慧的形成没有十年的积累和用心是无法实现的。</h3><h3> 我们经常所景仰的大师,是力量的化身,这种力量怎么练就?进德修业,是我们走向智慧的途径,过程就是由观念到想法(思想)到知识再到智育最后形成智慧(德),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和悟的过程,即悟道明理,由此教师就要积累这种力量并及时的点拨和激发。&nbsp;&nbsp;&nbsp;</h3><h3> 教师的教育智慧首先要体现在课堂上,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好课的标准就是能使学生进入一种慎思琢磨的状态。课堂的精彩在课外,而课外的精彩在情趣。情趣是一种境界,学习、实践、旅游、读书都是培养情趣的好办法。培养情趣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必径。再是要有育人的智慧,在静字下功夫。教育从来都不是热热闹闹的,要静候花开,从优势和长处做文章,找到突破口,再来实现身、心、灵的和谐。重要的是教师更要提升、发展自己的智慧,有道是名师出高徒。还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这既需要又重要,当反思和积累到一定程度,这既能克服职业倦怠,同时也会有一种爆发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智慧就不知不觉地生成了。</h3><h3> 毫无疑问,教育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明显。作为教育工作者,也有一些人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显得无奈和妥协,这也是对自身力量认识不足和力量发挥不够的感慨。当我们与充满睿智的脑袋一道思考,与悲天悯人的善良一起温暖,与宁折不弯的努力一路前行,我们真的感慨上天与我们教育人真的不薄,唯念:天何言哉,地何言哉!</h3> <h3>国际部九(3)班上课剪影</h3> <h3>国际部九(4)班上课剪影</h3> <h3>与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顾泠元先生合影</h3> <h3>有幸向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崔允漷老师学习</h3> <h3>与东庐中学陈康金、黄石八中郭茂荣、鄂州一中邵仲文校长合影</h3> <h3>与上海迎园中学祝郁校长合影</h3> <h3>祝校长著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