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10月29日下午,清河第六中学语文组迎来了新一轮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为听评课活动,王升厚老师主持,姜校长参与此次活动。</h3> <h3>第一节课我们来到七年级倪红燕老师的课堂,倪老师展示的是莫怀戚的《散步》。</h3> <h3>倪老师以放假回家看电视的话题轻松导入本课的学习,黑板上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集体朗读目标。借助工具书学生们自行解决学案中的生字词,并对学案中的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进行了了解。</h3><h3>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通读—分段朗读,倪老师声音优美,语速适中,朗读感情把握得很好,并对学生的朗读给予指导。</h3><h3>研读课文,倪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研读学案中的几个问题— 散步的地点、季节、人物,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分歧如何解决,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等,同学们在倪老师的引导点拨下积极寻找答案,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氛围非常融洽。</h3><h3>在对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们很容易想到“我”的孝顺,“母亲”的爱孙子,却忽略了“妻子”的温柔贤惠,“儿子”的聪明乖巧。倪老师环环相扣,由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到亲情的含义,感受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展示“亲情”句子的小练笔活动,既加深了学生们对亲情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h3><h3><br></h3> <h3>第二节课,我们观摩了八年级焦焕贞老师的《永久的生命》,焦老师首先介绍了小组积分制及积分规则,这也是他们课堂活动中一直实行的方式。课堂以五张图片展开,同学们自由分享对图片的理解和感悟—生命、顽强、不服输、希望等。焦老师出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们带着目标开始了对文章的探究。</h3><h3>自我研学,生成新知—小组讨论并分享“你对生命的认识”,在积分制和小组对抗的激励下,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甚至有两位同学对“困难挺不过去,如何实现价值”这一问题争论不休,可见同学们的思维相当活跃。同学们的观点主要是“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有意义的生命才能永垂不朽;生命渺小又伟大,脆弱又坚强”等等。</h3><h3>合作探究,生成能力—要求同学们画出每段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焦老师做了总结:永不再回来—不朽—永久—赞美。</h3><h3><br></h3><h3><br></h3> <h3>第三节课,我们在档案室进行了评课活动。</h3> <h3>首先是倪红燕老师和焦焕贞老师分享各自课堂设计的思路以及教学反思。</h3><h3>倪老师:本堂课注重学生的朗读,培养学生们尊老爱幼的美德。由于时间原因,对于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品读没能展开,会在下节课进行。</h3> <h3>焦焕贞老师:学生们能够如预期中“动起来”,说明小组积分制和小组对抗还是很有效果的。本堂课更侧重于让学生们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由于时间原因,设计的板书没有完全展现出来。</h3> <h3>接下来,各位老师针对倪老师和焦老师呈现的公开课纷纷发表观点和看法,既有认可和肯定,也有指导和建议。</h3><h3>倪老师—说话声音优美,态度从容和蔼,春风化雨,教育无处不在;善于表扬学生,具体不空洞;引导学生从原文找依据,“谁做得好”这个问题设计比较好;对文本解读透彻,分析形象到位;环环相扣,渐入佳境;能够由文本走向生活,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教学目标应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时不要拖音;问题探究应体现在探究,让学生讨论完成更好;人物形象没有板书设计等等。</h3><h3>焦老师—使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小组量化表操作得很好;老师很有亲和力,学生知识储备量大;在课堂中实现了写作的目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参与度高,思维能够跟着老师走;两个学生辩论时,老师应该及时把控,有收有放,有指导。</h3> <h3>姜校长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文本解读得非常透彻,准备非常充分,小组积分制和对抗形式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同时也提出了指导和建议:学习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主语应该是学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透彻地解读文本,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h3> <h3>本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相信每一次的思维碰撞都能让我们有所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