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家乡新变化

李君龙

<p class="ql-block">  带着一份乡情,带着一份期昐,有幸随同岳阳市老年文学协会的会员们,前往我的故乡——君山区采风。</p><p class="ql-block"> 阳光明媚,秋意盎然。大巴奔驰在宽阔的水泥公路上,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眼是一片片令人心醉的金色波浪,是一片片横成纹、竖成线的墨青色波浪,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金色的稻田与墨青包菜相互輝映,越发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稻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稻谷;无边的墨青海洋里,农民正一担一担地往大卡车上装运包菜;看着这丰收景色,我发自内心的为农民而高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君山区广兴洲镇沿江村,受到区作协与村领导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 首先,村书记介绍村级建设与发展状况。随后,参观了村级服务中心,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政务大厅,还有整洁的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这些完善配套的硬件设施,与我之前参观的新农村,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而完全颠覆我记忆中农村形象的是,村里随处可见的文化气息与文化长廊。这个村不但重视经济建没,而且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村里居然成立了一个诗联协会,他们创办了自己的刊物《野荷文学》,开设了农民书吧。为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他们经常走出去,请进来,由此,吸引了不少外地有名的诗联文学爱好者前来切磋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诗联协会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选择在村集中建房点道路两旁设立了百米文化墙,在江南渠两旁竖立了四百米的雕刻文化石,并优选了部份诗联作品嵌刻其中,沿江村实实在在地打造出了一个文化强村的新格局。</p><p class="ql-block"> 这不,听完介绍,来不及落座的张步真会长以及几位资深学者,他们直接走向书吧大厅的长条桌子旁,兴致勃勃地铺开纸张挥毫泼墨,写下一笔笔浓彩重墨,留下了一幅幅珍贵墨宝。沿江村的村委如此重视文化,村民如此爱学,这是沿江村的一笔无价之宝,是沿江村之幸,也是沿江村后代之福,我相信,假以时日,沿江村的后代必将旺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