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高二语文组朗诵周活动纪实(纪洪师)

下午的阳光

<h3></h3><h3>万紫千红才是春</h3><h3>——朗读周活动纪实并献给高二语文组全体老师</h3><h3>本周(2019年10月21—25日)根据事先计划,各班全力推进朗读周活动。经过一个周的指导、朗读,老师们反响非常热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鉴于此,我很有必要对这个活动的过程进行一下梳理,以便留下一点念想。</h3><h3>一</h3><h3>本学期开学之初,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时间紧张,对于每册必修课本上的选文,课堂上是讲不了几篇的,而大量的现代文篇目就只能不了了之。有鉴于此,在研读《语文必修五》课本目录的时候,我发现课本上有大量适合朗读的诗歌、戏剧和散文,所以我就设想了一个“朗读周”活动。</h3><h3>初始的想法是通过朗读周活动,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把13篇适合朗读的文章,至少通读一遍。这样,即便课堂上没有时间学习,通过朗读,学生也会有所收获。于是我在9月12日的集备会议上便把这个想法向组内老师介绍了,起初老师们听了我的想法有点发蒙,于是再解释,有的回过神来了。于是我把制定朗读周计划的任务交给了门婷老师,门老师愉快地答应了。</h3><h3>二</h3><h3>9月19日的集备会议上,在研讨完既定的任务之后,我便让门婷老师把诵读周计划发给各位老师,讨论可行性。看了计划和我设想的大不一样。于是我又解说了自己的想法。</h3><h3>这个时候,王广清老师发言了,他把我的意思理解清楚了,并向门婷老师口头表述了几个步骤。这样各位老师大致了解了活动的内容。于是我便问门婷老师可以再修改这个朗读周活动计划了吧。她表示可以了。</h3><h3>到了9月26日的组内大集备的时候,门婷老师又提交了朗读周活动计划。这一次符合我最初的设想了,通过研讨,再进行修改,使步骤更具体更细致。这样一来,老师们对这个活动的设计步骤就清晰了。</h3><h3>不久前我听过门婷老师讲授屈原《离骚》的课,门婷老师通过有感情地给学生范读,刹那间激发起了学生的朗读激情,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把握住感情,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而且朗读形式多样。有鉴于此在这次集备会议上,我提议门婷老师能够全程上成录像课,为我们这次活动留下一点资料。门老师尽管没有十分把握,还是答应了。为了鼓励她,我说我也陪着你上录像课。其实那时我也有上录像课的打算了。在我看来这样的课不难上,更何况是我提议开展这样的活动,那我就有义务给老师们做个示范,不管上得好与不好,先得有这种精神。更何况这一段时间我的热情高干劲大。</h3><h3>三</h3><h3>当朗读周计划制定出来之后,我便和两位级部领导刘伟和孙帅主任沟通,得到他们肯定和支持之后,我们便把这个计划打印出来,在每个班级张贴出来,引导学生在国庆节假期就开始朗读这些文章。以便为朗读周活动提前准备。</h3><h3>四</h3><h3>看到朗读周计划张贴到班级之后,各位老师也就义无反顾了地进行准备了。先是心理准备,各位女老师开始鼓动王广清老师给她们上一节朗读指导课。架不住老师们的热情表扬,王老师暂时答应了,鉴于王老师身体欠安,老师们也是心有不安。当王老师答应了老师们的请求后,老师们都有一种石头落地的轻快感。</h3><h3>当时我就想,我普通话不如你们这些女老师说得准确,声音也不如你们这些女老师好听,长相更不如你们这些美女老师受学生待见,我都不担心上这样的课,你们为什么如此心中无底。后来想,可能平时老师自己也不注重朗读课文啊。如果是这样,正好一举两得,一举两促进嘛。</h3><h3>五</h3><h3>国庆节之后的月考结束之后,老师们再次提醒学生要开始有计划地朗读指定篇目了,并且利用课堂和晨读时间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朗读。例如在讲授《蜀道难》时,老师们就加大了诵读指导和学生朗读环节,张艳老师的骨干教师精品展示课《蜀道难》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h3><h3>在10月17日的集备活动中,王广清老师不负所望,给老师们提供了朗读课课件和诵读内容分析。作为集备内容之一,王广清老师详细地给老师们讲解了朗读技巧,以及对所使用的素材进行了详细分析。老师们受益匪浅,这样更增强了老师们上好朗读周的信心。</h3><h3>我则及时提醒,在朗读周(10月21日—25日)中老师们不要把课时挪作他用,要全力以赴指导学生朗读。我说这个话不是没有原因的,以往每当课时紧张的时候,老师们就会不自觉地把阅读课的时间拿过来讲课,对此学生是很有意见的。说这话的时候老师们都会心地笑了,而且笑出了声音。</h3><h3>最后我问门婷老师准备上几节诵读录像课,门老师说先上一节课试试吧。既然如此,我也不好强行安排多录课。这个时候,我就决定自己要上三节录像课。这看起来有点太疯狂,但是当时就这么想的。谁知道,我们的朗读周和学校各年级的骨干教师精品展示课重合了,录播教室和我的课时课重合率太高,最终没有全部实现,这是最大遗憾。</h3><h3>六</h3><h3>张艳老师先行热身。</h3><h3>国庆节之前,级部下达每个备课组推举一名骨干教师上一堂精品课的任务,高二语文组推举张艳老师参赛。而“骨干教师精品展示课”正好与我们的朗读周重合,巧的是张艳老师的讲课内容(《蜀道难》)又在朗读周所选诗文的范围内。</h3><h3>在准备上课内容的时候,张艳老师特意请王广清老师指导如何朗读《蜀道难》,又利用一个午休时间,自己刻苦朗读,并在一个空教室里用手机给自己录了音。当王广清老师把张艳老师的录音放给大</h3><h3></h3><h3>家听的时候,老师们都赞不绝口。这又给了老师们以激励。</h3><h3>在朗读周开始的周一(10月21日),张艳老师举行了“骨干教师精品展示课”,展示课非常成功。尤其是学生声情并茂的课堂朗读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又激发了老师们的热情和想象。</h3><h3>七</h3><h3>我的朗读周准备过程。</h3><h3>我在提出朗读周计划的同时就打算亲自上几节课,一来我有比较成熟的思路;二来可以留下点资料,十几年没有上录像课了,而且这几年常常有这个念头,却没能实施;三来可以给老师们一个示范,好的做法就让老师们发扬,不足之处正好让老师们可以改进。所以,一有时间我就设计第一课时“诵读指导”的内容和课件。朗读目标定位在“用情感来朗读”。当王广清老师介绍完朗诵技巧后,我立刻调整课件内容,把这一部分加进去了,这样一来内容就更充分了。</h3><h3>于是我计划上的三节录像课也定下来了:一节是诵读指导,一节是对朗读诗篇《锦瑟》的新授课,一节是朗读汇报展示课,即各小组推荐的选手在班级集中朗读汇报展示。</h3><h3>当我的计划定了之后,我就期待着朗读周赶快到来吧。因为在我准备的这些课的时候,心情是平静的愉快的,一点也没有紧张感,所以期待之情非常强烈。</h3><h3>然而,就在朗读周的周一清晨,天还不亮,我就失眠了。既然睡不着了,索性就思考第一节课的上课流程和内容,把流程想了很多遍,最后早早就起床了,又早早地来到学校。</h3><h3>升旗仪式之后,就是我的第一节课——诵读指导。本来计划应该是朗读周的第一课时就上录像课,但是因为第一课时又是周一第一节课,又因为第一节课前又是升国旗仪式,时间很紧来不及准备,所以只能放到第二课时上录像课了,也就是周二第八节课。</h3><h3>上课前李老师和蓝老师说要听我的课,问我讲什么。我本来想少讲,让学生多练习朗读。但是既然她们提出要听课,我就不能随意,于是就按照王老师提供的“诵读技巧”课件思路来上课。</h3><h3>这一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四个方面的朗读技巧,选用朗读课文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沁园春·长沙》《公园里》三篇。通过简单的指导,学生对于朗读技巧的四个方面(停顿、速度、轻重、升降)有所领悟,而且在朗读《公园里》时,节奏和情感把握很好,出乎我的意料。总之,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还是蛮有激情的,对此我是满意的。两位听课老师也有所收获,对上好自己的诵读指导课更增强了信心。</h3><h3>接着我布置课后作业,预习下节课要朗读的三篇文章《当你老了》《我有一个梦想》《华盛顿的选择》,在每篇文章的每个段落旁边总结文段所蕴含的感情。</h3><h3>八</h3><h3>本来第一节诵读课上得挺好,应该很有信心,就等第二天(周二)上录像课了。</h3><h3>周一晚自习是语文学科辅导,本来要让学生好好预习明天要进行的朗读课文,结果晚自习高二级部又开会——表彰月考成绩优秀学生,而且会议很长,第二节晚自习过了半个小时会议才结束。还好,很多同学把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都完成了,我很感意外,看完作业后,感到学生对几篇文章的感情把握基本到位。</h3><h3>谁知周一晚上彻底失眠了,刚过半夜就睡不着了,于是我一遍一遍地想第二天的课该如何上,是分组朗读(每小组只诵读一篇),还是每个学生通读三篇,然后自由报名起来展示朗读成果?最终还是决定,分组朗读,一个小组只朗读一篇,然后推举一人作为代表进行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下半夜就在反反复复、辗转反侧中度过了。早晨一起来,就感到不得劲,左侧的牙龈发炎了了,鼓起一个包,都影响说话了。</h3><h3>来到学校,第一、二节课青年老师都有课,办公室里只有我和王广清老师在备课。这时我想起了办公室正好还有几朵三七参花朵,这种花对口腔里的炎症治疗很有效,我曾经按照别人指点试过,嗓子痛的时候用牙咬住一朵花,只往下咽吐沫,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这一次我照旧这样做,把一朵花咬住40多分钟,效果很明显。</h3><h3>为了上好下午的录像课,我就到办公室旁边的教学研究室里朗读今天要讲的四篇课文。口腔的一侧咬着三七参花朵,另一侧发声,就想面瘫患者说话一样,有漏风的感觉,自己觉得都好笑。</h3><h3>中午休息,睡了一觉,醒后感到牙龈炎症明显消退,看来这三七参花真有奇效啊。</h3><h3>下午第一节课我仍然到教学研究室去朗读课文,因为炎症开始消退,基本不影响朗读了,这时心情也愉快了。</h3><h3>下午第七、八节课,门婷老师要上录像课,因录播教室安排不过来,所以,第七节门婷老师在基础年级教学楼二楼录播教室上录像课,第八节课我用这个教室,门老师就转移到信息楼四楼的录播教室上课,虽然如此折腾,门老师热情不减!感谢门婷老师对我的照顾。</h3><h3>门老师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朱景赟老师给她录像,我在旁边观看。发现了门老师诵读课最主要的问题,老师讲解太多,学生朗读练习较少,课堂显得沉闷,这是朗读课不应该出现的情况。下课后,我立刻和她谈了我的看法。门老师表示也感觉到了,下节课要调整。</h3><h3>第二节录像课后,门老师高兴地说:“经过调整,第二课时所指导的另一个班朗读效果非常好。”这从她满脸的笑意可以看出来,我也替他高兴。</h3>

朗读

老师

录像

学生

诵读

课时

门婷

指导

计划

王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