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全省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课例展示现场点评</h3> <h3>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h3><h3> 大家中午好!紧张有序的13节全省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课在愉快中圆满结束。感谢九江市教研室!感谢九江同文中学优质的舞台和优秀的学生!感谢各地市教研员精心地组织!再对13位参赛的老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你们走上省优秀教学课例展示的讲台,都是杠杠的!棒棒的!感谢省教研室王金瑞教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走上同文讲坛对这次的展示课进行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愿意向大家多多学习。</h3> <h3> 一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超的教学技艺。</h3> <h3> 真实的学习过程,就是该讲的就讲,该实验探究的就探究,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活动角色分清楚,不能老师包办,也不能都是学生代办。如《杠杆》那节课,本来就是老师介绍杠杆的五个要素“122”——“一个(支)点、两个(动、阻)力、两个(动、阻)力臂”,明确这些概念后,是为这节课的重点服务的,即学生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这节课应多花时间在这个环节上。而老师却用一根杆秤来实验探究,试图改变拉力大小和方向,引入力臂的概念,其实没有必要为探究而探究,不是什么都是要实验得出的,力臂的概念是在学生数学知识基础上就可以建立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数学中就是一根垂线而已,转化到物理中力臂的概念),且用的杆秤是秤盘由四根线作用在杠杆上的,这个被老师称为的阻力实际是个合力,使得教学更复杂化了,教学也应该大道至简,只要学生能明白,越简单处理越好。另如《电路和电流》这节课,通路、断路、短路,教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很明显的实验,就没有必要教师演示时,让一个学生上台在黑板前参与操作与老师共同演示(学生站在黑板前且易挡住座位上听课的学生),教材也明确了这个是演示实验,而不是学生必做实验。这节课,在演示实验前,本来设计的是学生实验连接电路,认识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流的形成,但老师又预设了断路(灯丝断了),发光二极管的连接,导致学生实验多样性复杂性,给自己授课增添了麻烦,耗时过多,导致这节课的内容没有很好地完成,本节一个重点知识学生会画电路图,仓促中没有突出。《光的反射》这节课,实验器材的改进很好,使得实验显示光路现象很明显,探究效果很好,但同样在设计实验时,存在实验演示与学生实验的重复性,复杂性,没有注意给学生操作简化设计,导致一堂好课,也没有完成该节内容,美中不足。</h3> <h3> 而新余廖龙龙老师《大气压与人类生活》这节课,我觉得很到位,层层实验,步步深入,联系生活,物理走向社会。九江朱晓丽老师的《认识压强》、临川徐芝刚老师的《动能与势能》以及多名老师都能利用学生生活的感知即经验,通过实验的探究即知识,将经验与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教学,就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这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几个老师都能在教材的实验中加以改进,由定性的分析转到测量得出数据来定量分析比较,如宜春肖欢老师的《认识压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橡皮膜形变下陷的深度,使得探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学生更好理解。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意料外发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再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身边刚才做实验的纸杯子垫高,使得测量操作更方便了,可见,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该实验时一定要让学生实验,只有学生主动起来了,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h3> <h3> 几个老师的课件中,都看到特别提出实验方法,这些老师主要强调的是“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但我要提醒一点,这些方法都是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实际实验中远远不是只运用了这些方法,比如收集证据,需要列表格或画图像找规律,进行比较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实验的方法。</h3> <h3>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以及理性思考的方法,也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堂好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有条有理,层次清晰,实际就是要符合逻辑思维的程序,才会做到一节课环环紧扣,时间安排合理紧凑,处处呈现精彩。</h3> <h3> 我再来谈谈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赣州胡亮老师的《电阻》这节课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时,把握得很好。他把影响电阻的三个因素的探究,分给三个不同的小组去探究,使得每一个小组学生探究目的很明确,做到有序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都去探究,否则就会跟上面所提到的某些老师,在学生探究实验时,时间和进度难以控制,导致一节课的课时不够,探究是教师引导下的探究,这堂课才是有效的课。</h3> <h3> 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教学不是更多地靠题海,而是靠课堂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这里必然需要老师课堂教学高超的教学技艺。这些技艺的大致有这些环节;组织、引导、合作、激励、语言、构建、板书、练习等。</h3> <h3> 瑞金吴静静老师这方面就有艺术,粉笔字若不好或者怕板书耽误时间,就在准备课时准备了板书的磁性粘贴文字,这样一节省了时间,而突出了概念的关键字句,这是教学中的一种睿智。</h3> <h3> 一堂好课还要注意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这次讲《压强》的有四个老师就有两个老师选了无锡高架桥倒塌的新闻素材,来说明超载增大压强,导致桥塌。选用最近身边生活中的资源素材方向是对的,但一定要注意准确性,桥是侧翻的,更主要的塌倒原因是力矩的平衡破坏导致的。还有《杠杆》这节学生实验的杠杆器材有缺陷,钩码只能挂在整数刻度处,不能连续任意的移动,这样探究得出的规律也是特殊性,不能说明普遍性。所以,我把这这种器材作为玩具,但不能作为实验器材的教具。当然,这个器材不能怪老师,学校就是被配了这种器材,那是生产厂家不懂物理科学而制造的。这一类器材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还有很多,如刻度尺没有单位、量筒分度值标度没有从0刻度一直标到最大刻度值等等,都是我们教学中注意选择资源的合理性科学性,千万不要因为一个有缺陷的器材,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去找一个标准答案给学生,否则科学被伪科学乱了我们的教学。</h3> <h3> 本次展示课中,有的老师因为在异地使用电子黑板信息技术工具如利用手机投影还不熟练,导致中途出现故障影响了发挥,还有的老师因为是八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选了八年级(现在是上学期)学生,学生在认知上知识衔接不够,导致了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都是一种遗憾,如浮梁兴田学校程健老师的《神奇的升力》,八年级的学生,对压强、力、大气压虽然生活中可以感知,但毕竟没有建立物理概念,使得开始引入新课带来困难,但程老师从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学校中仅仅就是他一个物理老师,能走上省级的讲台来展示自己,已经就是优秀的了。</h3> <h3> 由于时间关系,很多老师课的亮点都有共性,我没有一一点评到,王老师马上就要宣布参赛老师的获奖情况,其实,最后评出的结果,都会公平公正的,结果没有老师们赛课的经历更有价值。我们老师从生活走向物理,除了上一堂好课,还有自己的诗和远方!下午,和九江说再见,和同文说再见的老师,一路平安!谢谢大家!</h3> <h3>编辑与摄影:余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