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陇南—速写

雨人

<h3>仲秋赴甘南、陇南游。</h3><h3>初到兰州,对兰州的认知似乎就是颇具特色的兰州拉面,满街的拉面馆比比皆是,走上兰州街头感觉一点也没有西北荒凉的市井,而有一股小江南的气息和味道。安静、休闲,这种生活状态与原先印象中的兰州有差距。当晚入宿兰州市区。</h3><h3>翌日,来到位于兰州市区75公里处的临夏永靖县莲花渡口,乘坐游艇游览位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以及位于水库上游的炳灵寺国家丹霞地质公园及石窟。<br></h3><h3>游艇行进途中的水库两侧景色秀丽,湖水荡漾,湖光山色似江南风景。</h3><h3><br></h3><h3><br></h3> <h3>水库两侧奇峰对峙,壁立千仞,山体独特,象桂林山水又不同于桂林石林的山体结构。</h3><h3><br></h3> <h3>约四十分钟的行驶,游艇所停之处就是炳灵寺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这种丹霞地貌最突出的是:赤石壁丹崖,形成顶平、身徒、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h3> <h3>炳灵寺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姊妹峰</h3> <h3>骆驼峰</h3> <h3>炳灵寺石窟被喻为甘肃三大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这个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开凿于西晋初年,据专家考证,比敦煌莫高窟的开凿还早近百年。</h3> <h3>盛开在炳灵寺国家地质公园里的秋英,俗名:波斯菊。</h3> <h3>镶嵌在山脚上的石窟碑。</h3><h3>位于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处有大小积石山不等,炳灵寺石窟就开凿在黄河右岸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h3> <h3>石刻雕像形态逼真,千姿百态,风格独特。既有藏传石刻,又有汉传石刻。历经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各代不断开凿和修建,逐渐发展成为一处具有多种文化艺术并存又具有地域风格的石窟群。</h3> <h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雕塑、石刻工艺,代表了中国人类早期的文化艺术的水准,可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相媲美。</h3><h3>其作品人物形态、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服饰线条都表现的灵动飘逸,栩栩如生。</h3> <h3>此应为11窟的雕像,为晚唐吐鲁番控制期间所开凿,雕像身后壁画所绘飘带飞扬,身姿舒展,具有唐朝画圣“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对后人研究也极具参考价值。</h3> <h3>甘肃处大西北地区,属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汇处,也是文化相互交汇之地。石窟中既有汉文化的雕像,也有代表各少数民族的雕像。</h3><h3>此雕像为西域吐鲁番文化的雕像,雕像的左手提握袈裟一角与一般菩萨的仪姿略显不同。</h3> <h3>石窟雕像因本人非专业人士,不敢多加妄言,只是这些艺术品在早期雕塑的如此精美绝仑,也实在难得。</h3> <h3>这组一佛二菩萨二天王的雕塑像,虽然有些破败,但依然不失生动灵秀,形神兼备,经过漫长岁月风霜雪雨的浸浊,仍风姿绰约如鲜活的一般。</h3> <h3>北魏时期的雕塑像秀气干练,棱角分明。与唐宋时期的雕像相比,有它特有的风格特征。</h3> <h3>这组三个雕塑像看起来像是个半成品,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像是在等它的主人归来。</h3> <h3>行走在这奇山秀水的地质公园,和不同时期的古代石窟雕像对视,仿佛就像穿越了历史,思维似乎感受到耳边传来工匠们繁忙又辛勤制作雕像的场景。</h3> <h3>极富盛名的拉卜楞寺—这个藏族寺院的后起之秀,开建距今不过三百年,但它作为藏佛教格鲁派最纯正的学术传承而影响具大。</h3><h3>这里屹立着一座令人神往的佛学圣殿;是甘、青地区最大黄教寺院。虽然它是后起之地,却是当今最大的藏学府而名扬天下。</h3> <h3>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教学最为严谨,考核等级最高的寺院,吸引全国各地的藏族佛教徒纷至踏来,追随其门下。</h3> <h3>两边低矮的房屋里都住着那些远道来求学的藏民。求学,你必须先考核入学通过,才能入籍成为正式的藏传佛学员。</h3><h3>求学之路的艰难,而考级更难,那些孜孜不倦的佛学员几十年仍然在苦苦的读经。</h3> <h3>从后山腰看拉卜楞寺的某一局部,感觉很有画面感。</h3> <h3>藏民对神的虔诚不用质疑,每天转山、转水、转寺、转经轮。画面中的这位藏族妇女对着寺院的后墙叩拜,是一种对神的举止。她们也对以为崇敬的任何物体膜拜。这种无邪的虔诚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也传染给了我们。</h3> <h3>这个拉卜楞寺的经轮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若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两小时。很是壮观,令人惊叹!</h3> <h3>行程中路过桑科草原,天气晴好。美丽的草原,清晰的湖水,蔚蓝的天空与远处起伏的群山构筑出一幅幅绝美的景色。</h3> <h3>远处山坡上白色的羊群在安逸的吃草。鸟儿已不见踪影,莫非已早早南飞过冬?</h3> <h3>漫步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不由的感叹:所谓的九色甘南并非虚言矣!</h3> <h3>环顾四周这令人窒息的美艳景色,实在忍不住的多拍几张。</h3> <h3>湖水之中还有几只野鸭在游弋</h3> <h3>远处五彩的经幡迎风飘扬,舞姿翩翩,仿佛在向神灵祈祷平安,吉祥。</h3> <h3>右侧看到一汪小池,像极了一颗心的造型,湖水通透明亮。</h3> <h3>就连美丽的姑娘的婚纱摄影,也愿意长途奔驰来到这令人夺魂的桑科草原留影。</h3> <h3>告别桑科草原,路过甘南湿地国家级自然候鸟保护区—尕海湖,也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远远望去天蓝水清,风吹草动,一派安祥。</h3> <h3>甘南地区还有一处俗称“东方小瑞士”、“甘南香巴拉”的郞木寺景区。这处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的20个小镇之一,与川西北紧密接壤,两省人民世代共存共同生活,中间只隔了一条小溪。</h3><h3>这是属于甘南的郞木寺(赛赤寺)。气势恢宏,金碧辉煌。</h3> <h3>站在甘南郞木寺界,能看到左边是甘南,右边是川西北的郞木寺镇。而远远望去右下方的川西北境内也有一座郞木寺镇的寺院(格尔底寺)。</h3><h3>两座郞木寺镇的寺院均统称郞木寺,供两省藏民朝觐祈愿,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共存的原生态藏族生活,恬静、和谐、原汁原味。</h3> <h3>郞木寺镇赛赤寺宗喀巴大殿重修记石碑</h3> <h3>宗喀巴大殿前向左侧方向(甘南境内)拍摄的景色,远处的山体像城墙似的排列,近处的建筑金壁辉煌,美仑美奂。</h3> <h3>郞木寺赛赤寺景点分布图,在郞木寺的山后还有一处天葬台,蓝天下还可看到不少的秃鹰飞来飞去。</h3><h3>大殿中还供奉着活佛的肉身,酥油灯点燃后煨桑迷熏,神秘不可言。</h3><h3>梦幻般的宁静恬謐被视为甘南香巴拉,人们蜂拥而至,感受那种极致的安宁。</h3> <h3>赴四川若尔盖县,沿途是辽阔的若尔盖大草原,身处此境不由想起了昔日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岁月。</h3><h3>花湖景区其实就是若尔盖大草原之中的一片特色沼泽地。</h3> <h3>逗留了一番看看这片沼泽,曾经的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如今鸟类的栖息地,沼泽中长着的这种梯牧草,丰富了湿地,滋养了鸟类。</h3> <h3>湿地宽广,一眼望不到尽,天有些小雨所以走在木栈道上有点冷。</h3> <h3>花湖之眼,山光变成水色,水色映着天光,水天一色,浑然天成。水洼中间长出一堆园园水草似一只大大的眼眸。</h3> <h3>草已黄了,看不到有什么鸟,估计鸟类或许己飞往南方过冬</h3> <h3>花湖湿地公园的景色开阔大气,空灵又壮美。</h3> <h3>天际线与远处的群山连在一起,倘若不是阴沉的下雨天,可以想像这里的风景一定更有味。</h3> <h3>近处、远处的湿地草皮颜色各异,近处、远处的湿地湖水颜色也深浅不同,却组合的有机一体,深遂斑爛。</h3> <h3>位于四川省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唐克镇,是俯视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极佳观赏点。</h3><h3>黄河九曲第一湾地域处于川、甘、青三省的交界处。</h3> <h3>黄河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九个省份,最后流入大海。</h3><h3>在青海流入四川境内后,黄河与若尔盖县唐克镇的白河汇合后,形成一个大转弯,九曲九折,宛如仙女携带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壮观美丽。</h3> <h3>傍晚的白河景色非常恬静,远处河边的树木点缀其中极富诗意,有一种“草连水、水连天、长河落日圆”的意境。</h3> <h3>站在黄河第一湾观景台上,右边山坡上的经幡栏五颜六色,寄托着藏民对生活的祈愿和大自然给予施舍的感恩。</h3> <h3>五颜六色的经幡与青山白云,绿草碧水有机的组合,恰如其分,美不胜收。</h3> <h3>转身看到山坡后有一处佛光,同行旅友说是彩虹,各叙已见。</h3><h3>后来徒步下山看到路边有块佛光台的木牌,箭指就是刚才看到的五彩光之处,我相信这就是佛光。</h3> <h3>下的山坡台阶,再看前方黄河第一湾,一忽儿云开雾散,天色蔚蓝蔚蓝,更凭添了黄河第一湾别样的景象。</h3> <h3>离别川西北的若尔盖县唐克镇的黄河第一湾,又进入甘肃省境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景区。</h3><h3>这个最具魅力的被称为:上帝的伊甸园的地方,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还是让阅者自己去感受吧!<br></h3> <h3>这个喻为石匣子扎尕那景区,恰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城内土地平坦,绿草如茵,村舍相望,人兽相安,俨然一幅世外桃源而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伊甸园。</h3> <h3>任何的言语都怕惊扰了欣赏它的那份天姿。</h3> <h3>仙女滩空旷的草坪上牛,马在安静的吃草。</h3> <h3>远处游人在放肆的奔跑,跳跃,玩耍。</h3> <h3>如此俊美的扎尕那若不亲临感受是无法体验到的,正如某位驴友说的:“天堂太远,人间浮华,不如去扎尕那”。这句话对扎尕那之意味,是最好的诠释了。</h3> <h3>扎尕那东南最高处景点仙女湖,一汪湖水清晰见底。</h3><h3>仙女湖面积并不是很大,一些看过很多湖景的人会觉得失望,但仙女湖最美丽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安静以及深邃。湖水清澈,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倒映天上的蓝天白云以及远处的石山或者附近的树木,坐在湖边感觉心绪非常平静,会让我们陷入沉思。愿意就这样安静的守候在它的身旁。</h3> <h3>这处泉眼神汤的泉水虽浅但非常清晰,想来应该可以饮用,不由的用双手匀了一勺品尝了一口,嗯,甘甜爽口!</h3> <h3>游别了甘南迭部神秘而高冷的石城扎尕那,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旅游大巴的奔驰,来到陇南的另一个景点:官鹅沟景区。</h3> <h3>官鹅沟自然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交汇地带,地处甘肃陇南宕昌县城郊。</h3><h3>景区山岭重叠,幽谷纵横,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飞溅,湖泊激流,古木参天。有甘肃小九寨之称。</h3><h3>整个官鹅沟景区分为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幽谷飞瀑、湖泊激流四个部分。</h3><h3>图为珍珠湖中的珍珠滩景点</h3> <h3>公主湖景点,公主湖是官鹅沟内最为秀丽的一处湖泊,视觉上秀丽无比,将公主女性的阴柔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h3> <h3>官鹅沟最著名的瀑布为:龙须瀑、素练瀑、官鹅天瀑。</h3><h3>龙须瀑位于盘龙峡入口处,瀑布从半山壁的一个洞口泻出,似龙须从盘龙口中而泄著称。<br></h3> <h3>素练瀑,素练瀑因水流湍急,四周绿草遍野而衬出瀑布的白净,近观象一条白色的哈达,迎四方来客。</h3> <h3>官鹅天瀑是整个官鹅沟景区的灵魂所在,就像不到官鹅天瀑便如同未到官鹅沟一样,它的壮丽与给人冲击力的震撼是没到现场亲身体验是感觉不到的。</h3> <h3>其它如:龙涏瀑,这瀑布的形状像是龙的口水在流,非常奇怪。整个山体全是石壁,就这一柱细瀑从石缝中喷流出来。</h3> <h3>琴韵三叠瀑,整个瀑布若琴弦分阶,层层跌落,似高山流水在空谷中回旋流淌。</h3> <h3>秋季的植被分层,立体感质感丰富,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舒服。</h3> <h3>夕阳照在山坳里,呈现出五彩斑爛的画面,给人以视觉的享受。</h3> <h3>空气清新,宁静安逸,漫步正好。</h3> <h3>此行旅行的最后一处景点,麦积山石窟。</h3> <h3>石碑记载了麦积山石窟的来由,地理位置,开凿年代,艺术成就,以及历史,洋洋大观数百余字的祥细介绍。</h3> <h3>相关麦积山石窟的情况有非常专业的介绍都能查阅,所以这儿不再累赘,掬取在景区拍的几幅照片,予以赏读。</h3><h3>麦积山入口处右侧亭子的门牌“瑞应寺”系陇上著名学者冯国瑞所提,《麦积山石窟志》一书就是冯国瑞所作。是一位潜心研究石窟艺术的专家。而门亭前的一幅对联: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则是由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曾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所提写。</h3> <h3>甘南、陇南旅游的最后一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h3><h3>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其它三窟分别是: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h3><h3>因麦积山的形状酷似农家麦垛,故名。</h3> <h3>麦积山石窟石碑,麦积山石窟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各石窟雕像逼真,生动。开凿分别为:后秦、北魏、北周,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石窟之一。</h3><h3>参观麦积山石窟参观要检两次票,人脸识别要经两次检,可见麦积山安检之严,文物之重要可见一斑。</h3> <h3>这儿可以说是 囊括了全国各著名的美术院校雕塑系作为创作、实习之地的挂牌,可见麦积山石窟的艺术水平之高,研究价值之深,吸引了众多艺术追随者的目光。<br></h3> <h3>石窟艺术介绍平面图</h3> <h3>参观麦积山石窟后,整个旅行的行程结束。</h3><h3><br></h3> <h3>此次旅行路经线路集中在甘肃省东南部分,从兰州出发夏河浏览刘家峡水库及炳灵寺石窟到麦积山石窟结束,期间还经过川西北的若尔盖大草原,游览黄河第一湾的壮观景色,品味了大西北风情的自然景色,意欲未尽!</h3><h3>借用前驴友说的一句话稍加修改:天堂太远,人间嫌浮,不如出去旅行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