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蒙蒙的美篇 难忘的知青岁月

细雨蒙蒙

<h3> </h3><h3> 序 </h3><h3> 我是一名67届初中毕业生,68年在中学呆了4年的我们终于要分配了。那时的分配原则是:四个面向,面向农村,工厂,入伍,上学。66.67届一块分配,家有2名毕业生必须有1人下农村。我和我哥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背着爸妈我俩反复推敲最后我自报奋勇下农村!把结果告诉爸妈时,爸妈难过极了,我们兄妹五人,只有我这个女儿,一再劝说……。把结果告诉李俊青,张安平老师时他们很惊讶说:“再商量商量?你年龄太小了,还不满16岁呢,固始县属于南方地区,全靠双肩挑,很苦的呀……。”我说,正是由于我年龄小,不会让我进工厂吧?如果上高中毕业后,还是下农村,那我们家就2个下农村了,有点亏呀!李老师太聪明了,听明白了我的意思说,如果你们家决定了,我去你哥的学校和他们老师去协商,争取让你哥进工厂,李老师言而有信,我兄妹俩如愿以偿,皆大欢喜啦!</h3><h3> 1968.9.22是我下农村出发的日子,在市体育场开完欢送大会,到火车站的沿途站满了欢送的人群和学生家长,顿时激动万分,胸中燃烧着青春的激情,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h3><h3> 在火车站台上我听到妈妈喊我的名字,回头一望,在拥挤的人群中妈妈勉强的笑容掩盖不了那双充满忧虑的泪眼,我的心顿时被深深地刺疼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亲爱的妈妈我就要离开您的呵护,就要远走高飞,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您的身边呢?我也哭了。</h3><h3> 从此,一场史无前例的城市中学生下放到农村去的大迁移在古老的东方大地发生了,它几乎牵扯到了城镇的每一个家庭。</h3><h3> (五七青年队)知青家园</h3><h3> 9.27.日我们终于到了固始县张广公社黄勇大队五七青年队了。青年队有郑州十六中的三位老师,付老师,卞老师,王老师和79名学生,县法院的殷长安,张广公社的张世科,还有当地的位贫下中农组成。半军事化建制,一个连三个排九个班。住在解放前一处地主家的宅院里,当地称“蔡老楼”。我们36名女生和卞老师分别住在二间房间,一溜的大通铺,每人大概0.9米✘2米的床面吧,竹排子做成的床板,上面铺满了稻草感觉很稀罕,原来床是可以这样滴。一日三餐每顿饭都吃大米,早晚喝很稠的粥配腊菜(就是雪里红咸菜),中午吃大米干饭有炒菜,感觉很爽,因为那时在郑州每月供应的大米是限量的,刚下去时伙食还可以,十天一家食(吃肉),五天一豆腐。正赶上八月十五,有大锅炖草鱼,油炸糯米团子等,还挺丰盛的。秋收过后没有什么农活,有时候摘摘棉花,有时候到旱地打咋把(砸土坷垃),天气不冷不热,没有进度要求,干着活聊着天说天道地谈古论今。晚上都站在炕头挤在一个煤油灯下,(从房梁吊一根铁丝挂在三个头的油灯上)有的织线衣线裤线袜,有的翻着歌本唱歌,……很热闹,感觉农村就这样啊,新鲜,挺好的。</h3><h3> 有一天晚上刘苏说:我妈妈终于来信了,我念给大家听啊,听着听着大家就忍不住了,先是流泪无声的抽泣,接着被子蒙头放声大哭,十几个女生哭的稀里哗啦的,第二天早上卞老师就到我们二年级的女生宿舍来了解情况,大家如此这般一说,卞老师眼圈都发红了说,哎,到底是二年级年级小鬼,这是想家了,今晚开始我搬到你们宿舍住,大家高兴极了,立马就给卞老师腾出了一个铺位,从此后卞老师就教我们女生说话要文明用语,(那时我们女生在文革时期养成了不好的用语习惯,说话带话巴),每当这时卞老师就用食指指着嘴巴,几声(嘘,嘘,嘘),刚开始大家还不习惯,相视而立哈哈大笑,慢慢的慢慢的我们都改变了这种不良用语,每天晚上宿舍里充满了欢歌笑语。</h3><h3> 第一次挑担</h3><h3> 趁着农闲我们要盖新房子啦!大伙高兴极了,领导分配任务:今天都去平楼挑砖,距离2.5公里,去时很轻松挑着空担还哼着小曲,回来可就惨了,一块砖4.5斤,能干的学姐影丽,雅馨(我们一排的)一次能挑16块,我记得我也逞强挑12块吧,刚开始晃晃悠悠,双手紧抱着扁担,一会朝前栽一会往后仰,怎么也保持不了平衡,就这样一步三晃地在一尺来宽的田埂上勉勉强强走了二里地吧,突然脚底下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稀里糊涂摔倒了,影丽,雅馨,雪梅,建华好几位同学赶快把我扶了起来,关切的说你第一次挑担挑这么多啊,不能急慢慢来啊,说着几位同学一个人拿走二块,我一时说不出话来,委屈的和感激的泪水交织着夺眶而出,这才体会到农业劳动的艰辛。随着挑担次数增加,我终于掌握了挑担的要领,步子随着重担的上下起伏而健步行走在田埂,左右换肩轻松自如,稚嫩红肿的双肩消失了换来的是一层老茧。为了盖新房,我们还到公社扛木头,挑土坯,我们79名同学都闯过了挑担关。有一天,刘苏悄悄告诉我们,公社的集上农户家有卖炒花生的,三毛钱可买一书包,五毛钱可买比拳头还大点的牛肉,我们高兴极了,于是乎书包里装着香喷喷的花生,扛着木头越走越有劲。集上的老乡看到知青很热情的打招呼,:“青年来了,可买点啥子带回”?我们班为了鼓励我干活不服输的劲头,还评选我为(五好战士)呢。</h3><h3><br></h3> <h3>  刚到青年队时,我们是一无所有,当地的贫下中农给我们划拨了土地,送来了粮食蔬菜和农具。</h3> <h3>这张照片是下乡二个月后,县照相馆的摄影师给照的。</h3><h3>左起,莹莲,雪梅和我。</h3><h3> 69年的第一场雪</h3><h3> 这场雪下的真大,寒风呼啸着,夹着雪花漫天飞舞,天地一片白茫茫,池塘被白雪覆盖,稻田被雪片掩埋,大地一片银白的世界,好美的一副乡村雪景啊!天晴了雪化了,土地变得又黏又滑,晚上气温下降又冻住了,第二天又是如此,道路不通了,伙房没煤没柴了,拖拉机上不了路,队里决定组织人员去山里拉柴,几天后一位同学回来报信说架子车陷到泥坑怎么也拉不出来,回来求援了,只见他裤腿和胶鞋全被泥水裹满了,满脸的憔悴,说话都没有力气了,看到这种情况,不用领导分配任务,男同学们自报奋勇撒腿就跑到出事地接应了,几小时后终于回到队里了,大冷的天,各个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泥水湿了半截裤腿,看到这样的场面好多女同学都哭了,于是第一次打破男女界限,让男同学把衣裤换下来,顶着刺骨的寒风,砸开池塘的冰,帮男同学清洗衣物,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帮男同学洗衣服,看着自己一双僵红的手,体会到了知青生活的艰苦,这片段经常像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的挥之不去……。</h3><h3> 由于天冷又要节约用热水,胶黏的土地行走困难,天天都要穿着冰凉胶鞋脚都生冻疮了,大家就想办法取暖,每天晚饭后,或者去贫下中农家里去宣传毛泽东思想,或者找个地方去唱歌跳舞,既充实了生活又暖和了腿脚,趁着热乎劲赶快进被窝,后半夜又冻醒了,于是就二人挤一个被窝相互取暖,度过了离家的第一个寒冬。</h3><h3> 知青岁月的第一个春节</h3><h3> 翘首期盼的春节就要到了,大家都想回家过年了,后来有个什么倡议,(今年过年不回城,和贫下中农一起过大年),于是除夕夜的年夜饭我们就在贫下中农家里吃了,我和王新分配到老杨会计家,全家人对我俩热情周到,饭菜上桌,哇,好丰盛的年夜饭呀,摆满了四方桌,各样腊肉,腊鹅,腊鸭,热气腾腾的炖鱼,素菜都以独自的味道四处飘荡,整个房间充满了浓郁的饭菜香气。在当时贫困的农村,一年也见不到一点腥荤,杀头猪都不舍得吃,而是腌制成腊肉,等到过年才吃,这就是质朴善良的固始农民啊,他们倾其所有把家里最好的食品端出来招待我们,不停的为我俩添菜加饭,用农村的待客的最高礼仪招待我们,这份情令我终身难忘。</h3> <h3> 我和小芳拍摄于69年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h3><h3> </h3><h3> 我到炊事班</h3><h3> 69年的初春,刚从郑州探家回来的一天,听说炊事班需要人,我立马找到卞老师主动请缨,(卞老师是我们学校派到青年队的带队老师,还有王老师,付老师。当年我之所以要求下农村,一是因为青年队是集体编制,二是因为有学校老师带队,而且还有女老师,我妈妈也是因为有这么好的条件才同意我下来的)。卞老师和王雁鸣会计商量后同意了,并提醒我炊事班的活挺累的,不论刮风下雨……总之很辛苦,我说我有思想准备,一定能干好!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芳时,她说我也要求去,卞老师说,这二个小鬼真是要好,来炊事班都要一起,好吧同意!</h3><h3> 有一天,胡定卿(炊事班的贫下中农)对我和小芳说“腌制的豆酱好了你俩去打二盆酱来,中午糊豆酱。”我俩赶快拿着盆来到酱缸旁,掀开草帘子伸头一看哇,只见那缸里的白花花蛆虫在酱里上下翻动,我俩吓得大叫一声把盆勺一扔跑到10米外,蹲在地上哇哇干吐起来,胡定卿听到声音跑来问:“怎么啦?”我俩抬起苍白无色的脸,吓得说不出话来,用手指指酱缸,他跑过去一看,嘿嘿一笑,哎哟,酱生蛆没得事,拿着勺子一搅和说:“看看,没得了吧”……。从此以后,我俩又多了一项工作,挑蛆,每天拿着筷子,瞪大眼睛认真仔细的挑出每一只蛆虫,胡定卿还怪我俩多此一举,说谁家的腌菜缸里没有蛆?我俩我行我素这回没有听贫下中农的话,抓紧时间干完其他活,就去进行这项烦心的活了,由刚开始的恶心不敢看到渐渐地也就习以为常了,还能边哼小曲边干活。只是我俩很少吃酱,妈妈寄来的常州产五香萝卜干就成了下饭之珍品了。</h3><h3> 落水</h3><h3> 插秧季的一天,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天晴了空气格外清新,早饭后同学们都下田插秧了,四周很清净,收拾好厨房的杂事,就开始准备午饭了,由于下雨的原因,食用的池塘水变得浑浊不清,加上菜园子的水也流到池塘了,那时给菜施肥可都是农家肥,可想而知池塘的水质变成什么样了,于是就决定去东干渠挑水,正是插秧季梅山水库正在放水,渠水很清澈,水流也挺急,简单的在渠坡上开了台阶,我和赵世平开始挑水,就在挑最后一挑时,我刚把水桶放进渠里,一个急流把水桶冲跑了,我急忙用扁担钩去捞,又一阵急流把我带下了水,我的心猛的一惊,有些慌了,虽然在郑州的游泳池会游一点,但在流动水中还是第一次,慌乱时看到赵世平伸手来拉我,还没有拉到,又被水冲开了,这时听到声音喊,抓住扁担!抓住扁担!只见一条扁担伸到我面前,我连忙抓住扁担,就被拉上了岸,晕晕乎乎上到坡顶,一屁股坐在地上。</h3><h3> 杨大娘一把抱住了我,哭着喊着说“真是人不该死有人救啊,你看大忙季节,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我这是送女婿回去,小孩哭不让他爸走,碰上了国有,说了一会话,正好看到赵世平水桶扁担一扔往下跑跳进渠里,才发现你掉下水了,你爸妈可都是好人有好报哪,一辈子没做过坏良心的事啊,不然怎么这么巧赶上了,人不该死有人救那,你说真要是出事可怎么向你爸妈交代啊”。付校医赶忙跑来了解情况,杨大娘说估计没啥子大事,刚冲下水还没有一扁担远,女孩子可能吓着了,付校医关切的询问有没有呛水,哪儿不舒服等,说回宿舍休息休息吧。后来想想真是后怕,我与死神擦肩而过,我的生命差点就在这定格了,一连串的巧合,一连串的人救了我的命,使我终身难忘,他们是赵世平,国有,杨大娘,小外孙。叫(国有?国勇?),回青年队三次问了几个人,回答都不一样,下乡50周年回去又问了杨连长,他说是韩家福,我说肯定不是他呀,真心祝福他健康长寿!回城后我曾问过妈妈,为什么杨大娘说爸妈是好人有好报?妈妈想了想说,老迷信说人生一世自己积德行善是为儿女集福的,人能吃过天饭,不可说过天话,帮人要帮穷人,不可欺负能力弱的人……等。很朴实的言语令我终生受益。</h3><h3><br></h3><h3> </h3> <h3>小芳:</h3><h3> 《卜算子.春到乡村》</h3><h3> 麦苗起青波,</h3><h3> 菜花摇香扇。</h3><h3> 少女端坐看远方,</h3><h3> 百花齐争艳。</h3><h3> 水牛勤耕田,</h3><h3> 池塘鸭娃喊。</h3><h3> 春到乡村万物苏,</h3><h3> 田园风光揽。</h3><h3> </h3> <h3>利英:</h3><h3> 这是连长孟利英,标准的知青扮相,后来到黄勇大队小学任教,农忙时放学后还参加青年队的农业劳动,去年我们到黄勇参加下乡50周年庆典活动时,她曾经的学生满世界的找孟老师呢。</h3> <h3>艳梅和清香:</h3><h3> 儿时好闺蜜,</h3><h3> 下乡在一起,</h3><h3> 同年上大学,</h3><h3> 梦想成真喜。</h3> <h3>终于当上拖拉机手啦!开心!自豪感油然而生!</h3> <h3>在东干渠的闸口上,我们登高望着远方,</h3><h3>眼神有些迷茫,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爸妈身旁。</h3><h3>左起,刘苏,靳素,小芳,学美,玉筠。</h3> <h3>我们五位同窗一起来到青年队,70年春天在东干渠的草坡上,拍下了这张照片。 </h3><h3> 《卜算子.下乡》</h3><h3> 青春吐芳华,</h3><h3> 五朵金花笑。</h3><h3> 广阔天地练红心,</h3><h3> 满怀激情绕。</h3><h3> 春播秋收忙,</h3><h3> 精耕细作好。</h3><h3> 稚嫩双肩重担挑,</h3><h3> 汗浇花更俏。</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 <h3>青年队30名女生合影。</h3><h3>前拍起,建华,小芳,雪玲,学美,靳素,刘苏,老孟,</h3><h3>杨国英,清香,玉筠。</h3><h3>二排起,王新,张询,雅馨,储凡,王聿,亚凡,</h3><h3>陈贵云,李林英,瞿国英,影丽。</h3><h3>三排起,王汉湘,雪梅,万玉兰第四位看不清是谁?</h3><h3>丽芳,艳梅,巧红,莹莲,蓬郑,淑敏。</h3><h3>还差谁呢?</h3><h3>李浩,张军,李援朝,张俊梅,李白果,</h3> <h3>这张照片的背景就是我们青年队员生活的地方。</h3><h3>左边的二排平房是我们69年春节后入住的新房。</h3><h3>玉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钢笔字,</h3><h3> 打乒乓球武艺超群,才女耶!</h3> <h3>宣传队的三位美女和黄楼的老大娘亲切交谈,这张照片是县报记者下来采风时拍的,照片的提供者是这位大娘的儿子。</h3> <h3>五七战友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劳动成果,我们向国家交公粮啦。</h3><h3>前面的是陈桂云,后面是张保山。</h3><h3><br></h3><h3><br></h3> <h3>锣鼓喧天红旗杨,扬眉吐气交公粮。</h3><h3>自力更生来创业,历尽艰辛见曙光。</h3><h3>第二排的男士左一是公社的派队干部张世科,左二是王雁鸣会计</h3> <h3>  靳素,曾经在队里当过养鹅的饲养员,每天拿着一根长竹竿,赶着一群鹅,浩浩荡荡的向池塘,稻田出发了,很神气的哦,有一段时间,靳素想驯化它们,喂食外出时吹哨,从池塘往岸上赶,晚上进圈还吹哨,哎,鹅宝宝一天天长大了,肥嘟嘟的一步三晃可爱极了,它们辜负了靳素的一片心,直到变成了腊鹅挂在屋檐下也听不懂哨声哈。</h3><h3> 鹅宝宝</h3><h3> 鹅宝睡醒踢腿蹬,咚哒咚哒敲窗声。</h3><h3> 破壳而出伸头望,满脸惊讶卖个萌。</h3><h3> 身穿黄衣绒毛蓬,就地打滚露稚容。</h3><h3> </h3><h3> </h3><h3> </h3><h3><br></h3> <h3>(五七青年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当地的十里八乡是很有名气滴,他们白天干农活,业余时间排练节目,很辛苦,有时候步行60里路应邀到县里会演,或者应邀到其他公社,大队演出,很受乡亲们的追捧哦!</h3><h3> 王聿的独舞(白毛女)舒展大方,舞姿优雅。</h3><h3>(红军不怕远征难)</h3><h3>(黄洋界),刚柔并济,神采飞扬。</h3><h3> 国英,玉筠,刘苏,小六,莹莲,马迪,松普的集体舞(翻身农奴把歌唱)很受战友的喜欢。</h3><h3> 清香的京剧清唱(红灯记)选段唱的是字正腔圆京韵味十足。</h3><h3> 莹莲的独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声情并茂,嗓音洪亮优美动听很受欢迎!</h3><h3> 自编自演的小豫剧(鹏程万里)说的是一下乡知青在离开家的时候一段故事。松普饰知青,储凡饰知青家长他们演技高超真诚感人。</h3><h3> 那时候看宣传队演出,是美好时光的享受哦。</h3> <h3>宣传队自编自演的豫剧(春花)</h3><h3>刘苏饰演春花,</h3><h3>凡谓饰演春花妈,</h3><h3>樊小勤饰演春花爸。</h3> <h3>郝国新:宣传队的台柱子,快板,数来宝说的那叫一个绝。</h3><h3> 竹板一响噼里啪,</h3><h3> 台上一站等人夸,</h3><h3> 掌声响起开讲啦,</h3><h3> 幽默风趣乐哈哈。</h3><h3> 口齿伶俐如悬河,</h3><h3> 竹板飞舞似飞鸽,</h3><h3> 劳动之余勤创作,</h3><h3> 多彩生活唱新歌。</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玉筠,吴加强,梅仲培,杨建安,王午辰,陈怀义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h3><h3>右二,陈怀义郑州文化局下我队体验生活的干部,为宣传队编排了豫剧《春花》。</h3> <h3>插秧</h3> <h3>田间地头学习人民日报社论。</h3> <h3>拔秧苗</h3> <h3>青年队第一次全体成员合影。背景就是(蔡老楼)大院。</h3> <h3>吴慧海跟着贫下中农黄庆楼学耕田,很认真哦!</h3> <h3>百斤重担压双肩,脚步稳健神态安。</h3><h3>春播秋收经历过,闯过一关又一关。</h3> <h3>淑敏: 怀抱稻穗沉甸甸,</h3><h3> 丰收在望笑声甜。</h3><h3> 芊芊玉指水田泡,</h3><h3> 绣出地毯绿满田。</h3><h3> 烈日炎炎背朝天,</h3><h3> 汗雨不辩除草欢。</h3><h3> 稻谷飘香传喜讯,</h3><h3> 辛勤耕耘知青园。</h3><h3> </h3><h3> <br></h3><h3> </h3><h3> </h3><h3> </h3> <h3>左起一:周超民,兰小梅,宁文征,殷长安(固始县法院派出的住队干部)梁继盛,吴存强,杨志飞。</h3> <h3>劳动号子响四方,车轮飞转水珠杨。</h3><h3>歌声流水二重唱,奏出时代音符强。</h3><h3> 第二次探亲</h3><h3> 69年12月中旬忽然接到哥哥的电报,他应征入伍了,3天后出发,想让回家全家聚聚。我立刻把情况向杨连长汇报了,杨连长马上拍板说,这可是大事,明天早上就走吧,正好雅馨爸爸病了,你俩就搭伴一块回吧,也快过年了,你们过完年再回来吧,鱼塘正在捞鱼,每人带二条回去,一会功夫王会计就拎来了四条鱼,哇真大呀,一条有8,9斤呢,王会计犯愁了,你俩怎么拿的动呢?到石佛坐车有20里路呀,杨连长毫不犹豫的说,没得事,今晚把鱼用蒲包捆好,明天早上我送你俩去石佛。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杨连长挑着行李大步流星,我俩一路紧跟,杨连长汗流浃背,我俩也是气喘吁吁,终于按时到达了石佛汽车站,杨连长长舒了口气说,快去买票,总算没耽误,杨连长一直看我俩上了车,目送车开了才转身回去了。到信阳汽车站后,雅馨姐又挑着行李到火车站,一路上,雅馨姐关爱有加终于在第二天早上平安到家了,这段往事经常在我的脑海里过电影,这段情这份爱历历在目永世难忘,愿好人一生平安。</h3> <h3>小小铁牛突突突,</h3><h3>土路颠簸跑运输。</h3><h3>运完物资碾稻谷,</h3><h3>牛小劲大展宏图。</h3><h3>拖拉机手梁继盛和梅仲培。</h3><h3><br></h3><h3> 招工</h3><h3> 70年6月的一天,王会计找到我说,学美我记得你哥当兵了是吗?我说是啊,王会计说,县化肥厂来招工了,队里考虑推荐你进化肥厂,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反问到真的吗?王会计很确定的点点头,我说,王会计我不想去化肥厂,王会计很意外的问为什么?我说有小道消息说招工回郑州马上就开始了,我到县化肥厂工作离家太远了,王会计语重心长的说,县化肥厂虽小也是工厂,8小时工作制,有工资,再不好也比农村强啊,国家的政策谁也说不准,走一步算一步吧,万一政策有变呢?并且让我在誓师大会发言,我在大会上表明了态度,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高高兴兴进工厂,安安心心留下来,服从命令听调遣。</h3><h3> 经过了政审体检合格后,我们12名五七战友在6月22日接到了进工厂通知。我们21个月的知青生活结束了,我们满怀深情告别这片热土,满含热泪告别了质朴善良的贫下中农和同甘共苦的五七战友。</h3><h3><br></h3><h3> 《五七战友》</h3><h3> 同顶星空望月明,</h3><h3> 同听清脆军号鸣。</h3><h3> 同点一盏油灯亮,</h3><h3> 同踩雨天黏泥泞。</h3><h3><br></h3><h3> </h3><h3> 同吃腊菜萝卜缨,</h3><h3> 同挑重担田埂行。</h3><h3> 同饮一瓢池塘水,</h3><h3> 同甘共苦难忘情,</h3><h3><br></h3> <h3>这张照片拍摄于70年7月份。在固始县招待所,固始化肥厂的同学和来县城办事的同学,王会计合影留念。前左起:孙继振,常松普,秦学美,李浩斌,孟利英,窦清香,赵世平。</h3><h3>后左起,吴维郑,周庆新,周超民,王会计,夏岚,王学民,邓庆元,王午辰,马迪。</h3><h3>卞老师拍摄</h3> <h3>青年队第二批进工厂刘苏。</h3><h3>前排左一:靳素,刘苏,利英。</h3><h3>后排左一:清香,学美,储凡。</h3> <h3>这是前排的同学招工到平顶山煤矿,后排的左边三位招工到郑州纺织配件厂工作了,我们在县城拍照留念。</h3><h3>前排左起:张西贤,贺华注,兰小梅,杨志飞。</h3><h3>中间左起:秦学美,李浩斌,靳素英,赵世平。</h3><h3>后排左起:赵与同,邓庆元,宁文征,夏岚。</h3><h3>时间是71.3.6</h3> <h3> 二排中间的二位同学要离开青年队,招工到郑州了,真为她俩高兴!特在县城拍照留念。</h3><h3> 前排左起:利英,靳素,丽芳。</h3><h3> 后排左起:张询,雅馨,学美。</h3><h3> 72年夏天</h3> <h3>前排左起:李林英,刘巧红。</h3><h3>中间左起:孟利英,秦学美,钱雪梅。</h3><h3>后排左起:李白果,</h3><h3>前排二位同学要去济源兵工厂工作了,我们在县城拍照留念。</h3><h3>拍摄于71年夏天</h3><h3><br></h3><h3><br></h3><h3><br></h3> <h3>前排左起:雪梅,玉兰,汉湘。</h3><h3>中间左起:淑敏,雪玲。</h3><h3>后排左起:小芳,靳素。</h3><h3><br></h3> <h3>这张照片是我和老孟从固始到信阳找在信阳工作的王聿和刘苏玩,在王聿工作的附近的照相馆照的。</h3> <h3>这张照片是71年春节期间,俊梅姐姐来我家找我玩,然后在三厂对门的建设路照相馆照的。那时我已经招工走了,俊梅姐还在青年队,她是位心底善良的好人,身体瘦弱性格柔弱,不善言语,干农活时显得很吃力,在青年队时有时常找我聊天,每次都真诚的对我说,可怜的小妹妹,干活别逞强啊……。她回郑州后分配到果品公司工作,我是74年底从固始化肥厂调回郑州的,回来后到南阳路附近果品店找过她,她已经结婚生子了,孩子长得挺可爱,看到她很忙,后来就没有去打扰她,谁知那次见面竟成了永别,后来就听说她去世的消息,可怜的俊梅姐,带着对孩子的牵挂,带着满腹的委屈和怨气就这样走了,走了,俊梅姐姐,愿你在天堂安好!</h3> <h3>这张照片是71年春节拍的。</h3><h3><br></h3> <h3>88.年5月份下乡20年,部分五七战友在碧沙岗公园聚会留念。</h3> <h3>98年.9月份部分五七战友在同学单位会议室聚会留念。</h3> <h3>2001年9月五七战友聚会为王老师祝贺生日!</h3> <h3>2004年9月我们在梁继盛同学的带领下来到了黄勇大队,在蔡老楼门前留念。</h3><h3>有:孟利英,王聿,李浩,刘玲秀,解雪玲,杨国英,杨连长,秦学美。</h3><h3>后排,张康群(分水公社的知青)梁继盛,常松普,李玉华的弟弟和他爱人。</h3> <h3>在当年的机房门前留个影。</h3> <h3>2008年9月份回到固始黄勇大队,参加纪念下乡40周年庆典活动。</h3> <h3>2009.12,卞老师从加拿大回国和五七战友欢聚一堂。在中原工学院留影。</h3> <h3>我和小芳和卞老师合影留念。</h3><h3>当年我和小芳在炊事班时,和卞老师同住一间宿舍,亲身体会到了卞老师的仁慈与关爱,她那宽容大度的胸怀,她那阳光般的笑容,温文尔雅的举止,娓娓动听的话语都给我们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h3> <h3>2013.9我们和卞老师参加知青家园成立5周年庆典活动,拍照留念。</h3> <h3>我和小芳请卞老师聚餐,感恩卞老师在农村时对我俩的关爱。</h3> <h3>2015年9月份部分五七战友在同学单位的会议室聚会留念。</h3> <h3>2018.9第三次回到当年的下乡的地方,在黄勇大队的广场上,纪念留影。</h3><h3> 回望</h3><h3>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一转眼下乡51年过去了,在我当知青21个月的岁月里,我们从一个五谷不分的城市孩子,来到偏远乡村,经历了艰苦的劳动关生活关,学会了各种农活,我们用汗水泪水浇灌了这片土地,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里的贫下中农用善良宽阔的胸怀真情接纳我们,我们感激不尽。</h3><h3> 我们这代人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祖国需要我们下农村的时候,我们在广阔天地奉献了青春!</h3><h3> 《卜算子.回望》</h3><h3> 青春像条河,</h3><h3> 浪花一朵朵。</h3><h3> 回望五十一年前,</h3><h3> 苦辣酸甜获。</h3><h3> 绿苗像线团,</h3><h3> 绣出地毯阔。</h3><h3> 喜看稻菽闪金波,</h3><h3> 曾有您和我。</h3><h3><br></h3><h3><br></h3><h3>黑白照片,大部分是卞老师拍摄。</h3><h3>文字编辑,细雨蒙蒙。</h3><h3>2019.10.30</h3><h3>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