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读《文化苦旅》之《笔墨祭》</h3><h3> 作者:袁馨</h3><h3> 主播:袁馨</h3><h3> 钢笔画:王剑桦</h3><h3> 今晚再翻《笔墨祭》。余秋雨犀利的语言,完成了他对一杆笔,一碇墨的看法。从师宜到二王,从苏轼到赵孟頫,从对他们字的分析谈到他们的人品。一个“祭”字道尽了两种文化载体毛笔、钢笔的不同存在价值。</h3><h3> 我的毛笔字不太好,是有原因的:现代人不像古人天天用毛笔写字,如今取而代之的钢笔也开始退出文化人的舞台,改用的是今天的圆珠笔。散文作家余秋雨例举古代,有的书法家练字的毛笔头装满了大缸,有的书法家洗笔会染黑了池子。他言说古人练毛笔字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中国人生存的一种精神境界。</h3> <h3> 五四运动后文化进步人性自由,毛笔字也逐渐的被钢笔取代,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然而就我所读过的古代文学,那些文人墨客或蝇头小楷,或挥毫泼墨荡气回肠。一杆毛笔撑起了中国文化的一片天空。古人读书必背,写文章就挥毫疾书。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文思泉涌,笔走龙蛇。让人更加叹为观止的挥毫泼墨间,遗留下来大量的诗词歌赋,方块汉字在毛笔的龙飞凤舞中活了!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所以我理解余秋雨用了一个“祭”字来哀悼钢笔取而代之毛笔的痛彻心扉。</h3> <h3> 钢笔字的横行无忌,无疑是说明了社会在进步,生产力加快发展了。但是随着毛笔字淡出人们生活。今天,毛笔除了书法绘画以外几乎已无人问津。即便有人在用,也无外乎是一些从事这类文化的专业人士,或者少年人的被逼无奈。现代人几乎没有人再花心思在一杆狼毫笔与一碇砚台上了!如今的人们,钢笔字也少见了,我去年跑遍了县城也买不到一瓶墨水。墨汁毛笔倒是不缺,只可惜上等的货色几乎没有。文体商店是为了迎合孩子硬着头皮去书法班准备的。圆珠笔,方便快捷,写字圆润。越来越多的人上衣口袋里不再别一只派克金笔,他们只需将一根玲珑有致的圆珠笔夹在耳际,一天的笔走游龙就解决了!</h3> <h3> 我觉得,圆珠笔代替钢笔也应该是取而代之的“祭”了。现如今,计算机,安卓手机,苹果系列手机几乎人人手里都有一部,你只需会26个拼音字母的用法,那圆珠笔都不用粉墨登场了。</h3><h3> 表面上看来,社会又进步了。人们的双手彻底被解放了,但是我看到的是,孩子们不再勤勉,他们懒散,不愿动笔,很多人不会写字,提笔忘字。这样下去,下一个“祭”的也许是“手祭”或者“脑祭”,甚至是“命运祭”了!</h3> <h3> 好在我喜欢书法,苦练赵孟頫的字帖,但是对照父亲和弟弟还差一大截。今天再来读《文化苦旅》,读《笔墨祭》,与当年读这本书不同的是,那时候是为读书而读,如今是为修行修为而读。越加理解余秋雨急切而犀利的文字背后的厚重文化了。忽然觉得自己也同现代人一样懒散,那么少追求,那么苍白,那么空洞。</h3><h3> 原来有太多的时候都是四肢不勤劳苦练,造成了现代人的麻木简单,太多的时候都是在思想堕落,追求太高。想想《笔墨祭》,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其实时间哪里会因为我们的懒散而有片刻停留过,对我们生命的剥夺力,毫不留情。无论你有多努力,都是去日苦多,行走在生命中的时间越来越少,光阴荏苒了岁月!这“祭”犹如醍醐灌顶,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过去的时光无论你有没有白站地土,回头拍大腿的样子都像是一个“祭奠”。时光一去不回头,读《笔墨祭》,何止是只有笔墨才值得祭奠,其实每一个昨天,每一个前一秒,都曾是今天和下一秒的祭奠……</h3> <h3> 这周除了结束对《文化苦旅》的阅读,还是临帖赵孟頫《春寿宫》。说到做到吧!总觉得以前的日子像白痴一样过了,过去的时光几乎虚度。韶华逝去,好在现如今生活中还有壮志激情,岁月如歌,笔墨纷呈,诗情画意。</h3> <h3>作者及主播简介:</h3><h3>袁馨,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业余主播,喜欢文学。主要音频文件有贾平凹的作品:《废都》《怀念狼》《老生》《古堡》《老西安》《西路上》。沈从文《边城》,《山鬼》《浮躁》《秦腔》。曹雪芹《红楼梦》。严歌苓《雌性的草地》。迟子健《沉重响彻黄昏》《白雪乌鸦》。王小波《黄金时代》。余秋雨《我等不到了》。铁凝《大浴女》。陈彦《装台》。随笔《做林徽因那样的女人》散文集《袁馨与你的心灵之约》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