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因为摄影,我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而这次进藏意义非同寻常,主要是陪老伴上雪域高原。老伴多年以来,都有着有朝一日能上雪域高原看看的心愿。2019年10月30日是她60周岁生日。我筹划了好久,想把这次雪域高原之行做为生日礼物送给她。一生相伴,实属不易。她为家牺牲了自己,想起我都心存感激。说走就走,10月10号一大早,我们老俩口从郑州坐上了Z165次上海开往拉萨的火车,一路上,老伴都欣喜不已。10月10日晚,列车到达了西宁站,我们换乘上了带有供氧设备的列车。现如今,坐火车去西藏已成为了一种时尚。我想:将近40小时的车程,能让老伴感受一下中国之大和一路上的旖旎风光。因为我深知:所有的旅行,最美风景都是在你行走的路上。果不其然,车过青海格尔木站后,天亮了。车窗外,风景如画。老伴看到了美丽的可可西里、羌塘无人区,看到了真实的藏羚羊、野驴、牦牛,山鹰、土拨鼠,她激动不已,拿着手机透过车窗拍个不停,边拍摄边喃喃自语。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令我泪目,在感觉温馨的同时,我也怀揣着深深的歉意。</p><p>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他(她)的背后一定站有一个为他(她)默默做出奉献的人。如有可能,一定不要忽略了这个人,要把他(她)放在心里。有机会也要让他(她)感受到你的用心和在意。虽然摄影曾经是我的专业,但是,这次陪老伴进藏,以看为主,拍为辅。但愿她的身体能适应高原快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带她走的远一点,看到的多一点。我想:一个人无论他(她)怎样的出类拔萃,何年何月、何时何地,他(她)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都要把自己活在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里。</p><p>我以为:尘世间,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极少数英雄,而是大多数平凡,且不会在平凡中溃败,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人。说实话:接受平凡,是最不平凡的一件事。周国平曾说过:“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能够接受平凡,并且享受平凡,也许才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件事。</p><p>我非常喜欢《悟空传》里有一句话:“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成长,就是一个发现并接受“自己很平凡”的过程。终于明白自己能力有限,开始接受“长大后我就变成了普通人”这一事实,也终于懂得:人生终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这不是妥协,而是明白了:平凡人有平凡人的伟大,不执迷于“已失去”和“未得到”,真正弄懂舍、得,从平凡的生活里攫取属于自己的快乐和美好,未尝不是另一种不平凡。</p><p>正如席慕蓉的那首小诗:“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其实,平凡的人生,同样可以诗情画意,江河浩荡。</p> <p>《措那湖》 </p><p>措那湖:位于安多县城西南20公里处,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山脉之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海拔高度4650米。她距离青藏铁路的铁轨最近处仅有12米,坐在火车上和她相遇,真的令人心生感动,她恬静而美丽,宛如雪域高原上一颗湛蓝色的宝石熠熠生辉。</p> <p>从西宁到拉萨的一路上,看着窗外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我和老伴都情不自禁拿出手机,隔着车窗不停地拍摄。</p><p>经过格尔木车站,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p><p>在经过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时,眺望格拉丹东雪峰、冰川近在眼前,宛如乘飞机从雪山上缓慢经过,湍急奔腾的长江黄河之源头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地安眠着。过了山口就是西藏界内,也是著名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藏羚羊、野牦牛、野驴、土拨鼠等濒危野生动物怡然自得地觅草、嬉戏。还有在此放牧牦牛的藏族牧民,如此寒冷且艰苦的环境下,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一年又一年的在这里坚守。</p><p>高原极地的牧草就是这样小面积草甸式的、斑块似的艰难生长着。蓝天白云下褐色的大山、深青色的山岗、平缓的青青草原、悠闲䑛草的牦牛,形成一幅幅色彩参差、极有特色的高原图案。西藏:雪域高原的牧场总会让人充满着好奇和遐想。</p><p>青藏铁路,一幅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令人心生崇敬:天路列车所经沿线上的养路工人,无论是在白雪覆盖的极寒无人区,还是在非常缺氧的高原旷野,每当列车经过时,他们都会立刻原地立正,向我们的列车致以长长的敬礼!这个画面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感动之余,我也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p> <p>出站后第一眼看到是圣城拉萨火红的天空。</p> <p>下榻的格桑花香香氛酒店幽静而神秘。</p> <p>从酒店阳台看到的布达拉宫:庄严而雄伟。</p> <p>高原圣城清晨的阳光明媚且温暖。</p> <p>宽阔的布达拉宫广场</p> <p>手机自拍杆自打儿子买给老伴后,一直闲置在家里,这一次终于派上了用场。</p> <p>《放飞自我》</p> <p>《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p> <p>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藏语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p><p>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是布达拉宫广场,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p><p>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五世达赖洛桑嘉措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p><p>布达拉宫是西藏最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墙壁只有红白两种色:白墙用一种当地的白色石灰粉做涂料,掺入大量牛奶蜂蜜后进行粉刷。红墙用是西藏特有的建筑材料白玛草制成。布宫分为红宫和白宫。红宫主体为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一世至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分别安放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和拉萨的哲蚌寺,除六世达赖喇嘛外,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等八位的灵塔则全部安放在布达拉宫的红宫里。布达拉宫里唯一保留有六世达赖喇嘛遗迹的地方,是他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五世喇嘛曾被顺治接见,功德最高,灵塔最大也最华丽。六世仓央嘉措被革职,他但却是流传最广最长情的一位喇嘛,布达拉宫没有他的灵塔。白宫是布宫僧人住宿和诵经的地方。</p><p>登上布达拉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拉萨海拔3650米,相当于内地负重20到30斤前行,布达拉宫海拔3767米,当我们老俩口一步一个台阶,和那些个千年的石头对着话,告诉他们我们是穿越时空来看他们的,请他们让佛祖赐予我们力量。</p><p>在布达拉宫里最不值钱的就是金子。布宫里珍藏了千年的经书,壁画,唐卡,佛像,珠宝,有人调侃布达拉宫的金银珠宝可以买一座上海市,当然她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可以衡量的。经常有人给我说:唐卡值钱。为何值钱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这一次布达拉宫之行,让我明白了。画师在绘制唐卡前,要沐浴焚香,诵念经文,上师会通过观修,祈请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的躯体。如果画的是密宗本尊或护法神,则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举行人密仪式和观修。画师的衣食住行也要遵循宗教酌各种仪式,如在绘制期间严禁吃肉、饮酒、吃葱蒜、不近女色等。画师的个人能力、素质、品行都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绘制。每画一笔诵一句经文,颜料都是信徒们供奉来的宝石研磨出来的粉,黄色的是金子,绿色的基本是绿松石,红色的是红珊瑚……,绘制一幅唐卡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才能完成。所以,每幅唐卡既是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更是一种修行。细看那些唐卡上的人物真的是惟妙惟肖,生动有趣,我们在由衷赞叹藏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被雪域高原藏民那坚定且不朽的信仰深深感动着。</p> <p>《仰望天空》</p> <p>《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p> <p>《拍照留念》 </p><p>从布达拉宫上方向下俯瞰:美丽的拉萨城尽收眼底。金秋季节,五彩斑斓,层层叠叠,充分彰显出“日光城”独一无二的魅力。</p> <p>《仰望白塔》 </p><p>在西藏,每座白塔都有着不同凡响的精神内核和历久弥新的动人故事。</p> <p>铜雕:《牦牛》</p> <p>《华灯初上》</p> <p>《美景入画》</p> <p>《光阴的故事》</p> <p>转山、转水、转佛塔(为老母亲和亲人们祈福)</p> <p>《格桑花》 </p><p>藏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格桑”为藏语,即好时光之意,它是说,在春夏之交雪域高原有一个璀璨的好季节,风姿绰约的格桑花儿就会如约来到草原上,为青春亮丽的姑娘们带来好时光,也带来幸福。据说格桑花由格桑活佛变成,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所以藏族人民称其为吉祥花。 </p><p>格桑花别名还叫波斯菊,秋樱。它生长在高原上,看上去杆细瓣小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它就是寄托了藏族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格桑。格桑花喜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而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也是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p> <p>金属雕像:格桑花开</p> <p>《大昭寺》 </p><p>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是千年拉萨的见证和象征。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供奉着享有世界上最为罕见之尊荣的释迦牟尼佛祖 12 岁等身像。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p>在大昭寺内要尊重寺规和习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行走,一大早寺内就传出诵经的声音,随着经文声走入大昭寺。在燃燃不息的酥油灯火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p> <p>《大昭寺门前》</p> <p>《唐番会盟纪念碑》</p><p>姑娘身后的这块石碑就是唐番会盟碑,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汉藏和亲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反映使者禄东赞所代表的藏族人民的智慧。更突出地反映了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p><p>史书里的记载和藏族民间传说都印证了:文成公主从内地带来了青稞、小麦等五谷的种子;带来了牛、羊等六畜;还有许多内地的带来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百业的工匠;还带来历算、史志、经典三百卷,各种手工技艺籍册六十种,能治四百零四种病的药材,验方、针灸医术和炮制医药的方法等。</p><p>独特的藏传佛教,有人说是源于印度,有人说是唐朝流传过去的。其实,现在仔细地看看,藏传佛教有许多是藏族活佛将佛教改造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p><p>转山转水转佛塔,那不是轮回的外在形式吗?它最早是源于西藏本土的宗教——苯教。</p><p>一路长拜到拉萨,等身磕头,不拉一步。没有顽强的毅力和虔诚的信仰是做不到的。 </p><p>西藏的经卷恐怕是世界上保留最多最全的了,包括最原始的贝叶经,也许只有在西藏才可以找得到。</p> <p>《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p> <p>蓝天白云下的八廓街</p> <p>《煨桑炉》 </p><p>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是宗教场所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燃起桑烟有清香舒适之感。</p><p>在有着悠久历史的雪域高原,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藏民族和藏传佛教,燃桑之举是有其产生的思想基础、社会背景的,也伴随着美好的传说。</p><p>在藏区,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寺院,有寺院就燃桑烟。所以无论你走到寺院或百姓家,你都会发现煨桑炉,而不管桑炉设在院落中央、房顶还是墙上,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之处。煨桑时,先将柏树枝放置桑炉内点燃,然后再撒上些许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等,最后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挥洒三次。煨桑者口诵“六字真言”。 </p><p>佛经上说,神灵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只要闻到桑烟之香味便宛如赴宴,藏语称其为“智萨”(即食味)。所以僧俗民众总是到寺院、山顶煨桑祭神,给神灵以美味,给自己以精神解脱。</p> <p>暮色苍茫下的拉萨河</p> <p>《雍布拉康》 </p><p>山南是藏民族和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没有奇特的建筑,没有都市的繁华,但是这里有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第一位赞普,第一座三宝俱全的寺庙、第一部经书、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第一部藏戏,山南几乎囊括了西藏所有的“第一”。</p><p>雍布拉康位于山南乃东县东南约五公里、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的山头上。寺的规模很小,但耸峙山头,居高临下,十分壮观。雍布拉康传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它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p> <p>《罗布林卡东大门》 </p><p>罗布林卡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200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p><p>罗布林卡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七世达赖喇嘛的理政大殿。</p> <p>喜结连理的一对新人在罗布林卡的围墙边亲密合影,画面温暖且温馨。</p> <p>《松赞干布出生地》</p> <p>《巴松措*湖心岛》 </p><p>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 50 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著名神湖和圣地。因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p><p>在西藏,“湖”被称为“措”,“河”被称为“曲”。 海拔3700多米的巴松措又名错高湖,“措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是红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的神湖,据说每年藏历四月十五,当地的藏民都要到这里来转湖,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叫“扎西岛”,岛上有唐代的建筑“措宗工巴寺”。</p><p>巴松措四周原始森林密布,与雪山和牧场相映成趣。“千回百转始初见,疑是仙境在人间”。午后的巴松措静悄悄的,阳光暖暖的,漫步在林中小道,有如置身世外桃源,在静谧的巴松措湖畔,寻找那天堂的入口。</p> <p>秋色正浓 风光如画。</p> <p>登上达切拉观景台,俯瞰整个湖心岛,它仿佛是一艘美丽的画舫,微风过处,巴松措像块绿色的毛玻璃,被巨大的手指不经意拭过,水中露出山崖和树木清澈的倒影,简直就是人间仙境。</p> <p>《佛掌沙丘》:</p><p>在雅鲁藏布江的北岸边有一天然形成的白色沙丘很是壮观,沙丘倚山面水,两头低,中间高、线条柔和,名曰:佛掌沙丘。</p> <p>《羊卓雍措》 </p><p>羊卓雍措:人们通常简称她为羊湖 。她古老、 神秘、纯洁、 纯净、千年如一,被 人们敬仰、 尊重、喜爱、供奉、顶礼膜拜。</p><p>在去往羊卓雍措的路上,我们乘坐汽车沿着高海拔的盘山公路一圈又一圈地爬行着,到 了5000多米的达冈巴拉山口,山风呼啸, 湛蓝的天 空上 ,白云朵朵。朝下向想往已久的羊湖望去,你会发现: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湖的全貌。但 是,那蓝宝石般的水面, 足以让每个与她相遇的人,都心动不已,魂牵梦绕 。</p><p>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自治区三大圣湖之一,她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她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67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441米。从拉萨到羊卓措需要翻越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从山口向下望去,其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镶嵌在山南高原上的一颗蓝宝石 。</p><p>这一次去羊卓雍措我才搞清楚:羊湖与羊卓雍措有区别,搜索羊湖就进入羊卓雍措。其实,羊湖在西藏地图上标明的只有阿里地区北部靠近新疆的羊湖,有羊湖盆地。有的人简称羊卓雍措为羊湖,这并非官方称呼,不能取代。</p> <p>《桑耶寺》 </p><p>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桑耶镇境内,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桑耶寺有 " 西藏第一座寺庙 " 美称,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清晨或傍晚时分,可登上桑耶寺旁的海布日神山山顶,俯瞰桑耶寺全景和雅鲁藏布江,那是一处绝佳的摄影场地。</p> <p>桑耶寺内香烟缭绕</p> <p>《虔诚的藏民》</p> <p>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p> <p>《一米阳光》</p> <p>《野岩羊》 </p><p>在海拔5100米处偶遇成群的野生岩羊,它们机警而灵动,宛如茫茫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p> <p>色季拉山口</p> <p>《拉姆拉措》 </p><p> “拉姆拉措”在藏语中意为“吉祥天姆湖”, 吉祥天姆是个肤色蓝青的凶神,因其主生死、瘟疫、善恶,有大吉祥,在藏民心中备受推崇。拉姆拉措湖面海拔5080米,虽是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湖,但在藏区却名声显赫。其实,在西藏众多的湖泊中,它无论从面积、海拔,美感等方面,都无法上榜。但就是这个位于海拔五千米以上的群峰之间、冰封期长达半年之久的高山淡水湖,却神圣到令每一世达赖、班禅和另一些高僧们都前往朝觐、膜拜,据说西藏历史上的达赖喇嘛、班禅等大活佛圆寂后,在寻找转世灵童之前,必须到此进行观湖,以求得最直接真实的景象,譬如灵童出生地的山川风貌、村落房屋、甚至灵童玩耍时的相貌动作。</p> <p>《鲁朗林海》 </p><p>“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是龙王爷居住的地方,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区内树满青山、河流纵横,有规模巨大、终年碧绿苍翠、林木葱茏的原始森林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p><p>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勾画了一幅恬静、 优美的“山居图”。</p><p>鲁朗林海云蒸霞蔚、大气磅礴、风光优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交相辉映。鲁朗林海的树木以青冈为主,林中有大量鸟类栖息,色季拉山的杜鹊花海也为林芝著名景观。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这里是杜鹃花的季节,各色杜鹃尽情绽放,是一片鸟语花香、神仙居住的地方。</p><p>鲁朗林海上是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飘逸飞旋,时而像奔驰的骏马,时而又恰似雪域高原的牦牛;时而飘然而去,时而又闲庭驻足,有时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婀娜多姿,有时又像藏族小伙热情奔放。</p> <p>《南迦巴瓦峰》 </p><p>南迦巴瓦峰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p><p>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评选的“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南迦巴瓦峰获得中国最美十大山峰第一名。</p><p>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原因,南迦巴瓦峰除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外,多被云雾遮挡,很少有“露脸”的时候,故人们演绎出充满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人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传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崇拜和敬畏。</p><p>南迦巴瓦的最佳拍摄点为索松村,村子建在江边的悬崖上,直面南迦巴瓦峰。</p><p> 附: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p><p> 1.南迦巴瓦:云中的天堂;</p><p> 2.贡嘎山:风停止了脚步;</p><p> 3.珠穆朗玛:心灵的守望;</p><p> 4.梅里雪山:山神的仪仗队;</p><p> 5.黄山:上帝的盆景;</p><p> 6.稻城三神山:香格里拉的地标;</p><p> 7.乔戈里峰(K2):遥远的秘境;</p><p> 8.冈仁波齐:众神的居所;</p><p> 9.泰山:华夏的图腾;</p><p> 10.峨嵋山:从盆地升向天庭。</p> <p>《雅鲁藏布大峡谷》 </p><p>大峡谷全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本篇所反映的绚丽秋色,仅仅是大峡谷在林芝米林县境内这百十公里段的秋景,其余近400公里的大峡谷在墨脱县境内延伸,我们未能欣赏拍摄,但可以肯定,那400公里的大峡谷定会有更多更丰富更精彩的秋景!正是由于大峡谷的奇特壮丽无与伦比,2005年,雅鲁藏布大峡谷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首位。</p> <p>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交汇处。</p><p>尼洋河从高山冰泉中走来,在绿意葱葱中汨汨流淌,从层层叠叠的草滩中,穿梭、汇流、闭合、五彩缤纷,纵横交错,星星点点,勾勒出了中华河流最初的模样。在岁月的流风中走过日月星辰,流水淙淙,走过浮光掠影,穿过人潮汹涌、灯火阑珊,邂逅一处梦境……。</p> <p>《日照金山》</p> <p>哲蚌寺山门居高临下,庄严肃穆,雄伟大气。</p> <p>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16华里,根培乌孜山南坳。因群寺白墙如雪、鳞次栉比、巍峨矗立,如山拥白玉般之大米,故名曰:哲蚌寺(“哲蚌”是藏语,直译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简译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哲蚌寺为格鲁派藏教拉萨三大佛院之首寺。传为宗喀巴弟子、显宗佛僧、哲蚌寺首任法台-降央曲吉.扎西班丹,1614年启动修建。该寺僧众曾超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藏传佛教格鲁派中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当属此院。</p><p>哲蚌寺是二、三、四世达赖喇嘛的坐床之地,被称为历世达赖喇嘛的母寺。措钦大殿,为哲蚌寺主殿。</p><p>措钦大殿经堂内有183根立柱。经堂中部凸起天窗采光,比较幽暗。天窗周围挂满彩色唐卡、帷幡,气氛神秘、庄严。大殿背后有绛央却杰当年修行的净室。措钦大殿的配殿供有二、三、四世达赖喇嘛骨灰的灵塔,灵塔用白银制造。</p><p>大殿内,众多僧人在诵读经书,四壁皆是唐卡经书,正中供奉着大文殊像、白伞盖像,法相庄严、一派肃穆。哲蚌寺内的法宝:</p><p>1、措钦大殿一层中间供奉着大文殊像、白伞盖像。</p><p>2、措钦大殿挂有四幅一组以文房四宝为内容的唐卡,清雅丰富,其中有一套经拆装、推封册页的朱印“大藏经”,共108幅,装在54个特制木箱中,印刷颇工,装帧富丽,夹板精致,至为珍贵。</p><p>3、文殊铜境:通高1.29米,两面錾刻文殊坐像,像极优美生动;镜有华丽檀木圆雕镜座,雕刻精细,造型精美,传为第五世达赖时清顺治皇帝所赐之物。</p><p>4、二层为藏经室,珍藏着佛教经典《甘珠尔》、佛经注疏《丹珠尔》各一百多部,还有宗喀巴三师徒等所着的几百部佛教经典的手写本,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p><p>5、位于措钦大殿三楼西北侧“强巴通真”(弥勒见得解脱)殿,主供弥勒八岁等身像而著称。殿门上还悬挂着一块汉文横匾,上写:“穆隆元善”,匾上刻有椭圆形篆字图章一枚,文为“大清道光丙午年孟秋印”;后有图章两枚,一枚刻着“铁穆氏”三个字,另一枚刻着“琦善之印”四字。殿内还供有该寺的镇寺之宝—宗喀巴赠给绎央却杰的右旋白色法螺。6, 在其它经堂大殿内,供奉有宗喀巴三师徒、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持佛、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度母菩萨、绛央却杰等等塑像。</p> <p>《冲康庄园》 </p><p>冲康庄园:位于朗县朗镇冲康村,是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的出生地,同时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p><p>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生都颇具传奇色彩。他生活在一个世情激荡、波谲云诡的时代,经历了两次中央政府的朝代更替,两次逃离西藏又重返故土,还有当时西方列强在藏地的激烈博弈。如果他也像他的前辈五世达赖那样热衷于撰写历史,叙述他从藏南雅鲁藏布江岸边一个小山村的幼童,如何步上藏地全力之巅,踏进风云际会的时代舞台,那将是一部极为精彩的史诗级的历史故事和一位重要当事人的心路历程。</p><p>当时土登嘉措出生的那座房子,成为“冲康”,意为“出生的房子”。再之后,房屋名变成了村名,也就是现位于朗县境内去往山南方向306省道路边的朗镇冲康村。</p> <p>我想:有一天,能在雪域高原上看一场电影,曾是我这个电影迷的一个梦想。今天,我和老伴在拉萨星美影商城(拉萨神力店)看了一场李安导演的电影《双子杀手》,让我梦想成真,如愿以偿,幸福无比。李安不愧为国际大导演,拍摄的《双子杀手》扣人心弦,惊险刺激。影片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刚毅中不乏温情,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影片故事令人回味无穷。</p> <p>拉萨街头~~维稳压倒一切。</p> <p>《藏香》 </p><p>藏香是藏族人从古至今一直传承的文化载体,在藏族的文化历史记载中,有很多文献都记录了藏香,在《维摩经》中也有对藏香的记载。在西藏,无论寺院殿堂或家庭佛堂,人们新的一天都始于点燃一根藏香。藏香在藏族人的生活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们了解藏族的一把钥匙。</p><p>在西藏,“密宗行者以香供养三宝、本尊护法福田物,使诸佛菩萨、本尊护法心生欢喜而时时护临,不来障碍行者,令行者生起戒、定慧学。”文成公主去西藏和亲已有一千多年,据调查,藏香的历史也不少于这个时间。藏香还是古代雪域对宫廷朝贡的主要物品之一。其中的不少成分是在吸收、改造印汉两地原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藏香文化与汉文化之间似乎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在藏香的制作过程中,大多数的藏香传承人还是流传着古人留下来的制作方法,在他们看来,制作藏香的过程不是产生经济的过程,而是对文化的传承,对一个民族的承诺,对藏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p><p>藏香之所以特别,除了手工制作的原因,主要在于藏香里用的是天然的原料,采用了藏红花、雪莲花、麝香、檀香木等珍贵的原料,通过一定的制作方法加工制作而得。如今,西藏尼木藏香制作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藏香的颜色有黑、黄两种。藏香除了可以礼佛外,还能预防疾病、提供很好的办公氛围和缓解人的压力。被列为“藏域三宝”之一的藏香是藏族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深受西藏人喜爱,因为它含有多种天然香料和藏药成分,具有清心健脾、杀菌消毒的功效,也受到了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p><p>藏香的制作历史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这也就意味着藏族特有的文化也传承了上千年。藏香,是药更是香,当袅袅香烟升起,这便是西藏的味道。</p> <p>《苍茫大地》</p> <p>《高原之树》</p> <p>《雄鹰翱翔》</p> <p>似水流年,相濡以沫,感谢生活。</p> <p>光阴似箭,相互依存,感恩岁月。</p> <p>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p><p>信仰是一种奇妙的精神现象,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认知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正确和认同;从情感角度看,信仰表现为敬畏和尊重;从意志角度看,信仰表现为坚守和追求。人的信仰具有多样性,如宗教信仰、哲学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科学信仰等,这种多样性是由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等因素所决定的。</p><p>千百年的信仰,已经融合进这些朴实藏民的生命里,他们是用这一生来践行,不管外面的世界带来怎样的冲击,都不可能在根本上动摇分毫他们的信仰。我们不要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评价这是落后还是迷信,人类在自然面前都是渺小的,什么样的所谓伟大成就都不过是这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贴近了自然的,才会是真正的永恒。有着一份坚定的信仰,能真正将生死、财富、名利统统放下,这份殉教式的牺牲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敬仰吗?!</p> <p>我曾看过两部关于西藏题材的电影《冈仁波齐》和《七十七天》,两种不同题材同一画面的电影,一个为了信仰一个为了灵魂,故事都发生在世界屋脊上那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晶莹的冰川、碧绿的湖水、圣洁的雪山、明净的村落、幽静的密林、多姿的桃花、纯净的星空、虔诚的信仰。</p> <p>为了那飘扬的五彩经幡,感受风马簌簌,凛冽如空的洒脱;为了领悟藏传佛教的神秘与神圣,踏入大昭寺或会醍醐灌顶;为了去给纳木错的玛尼堆添一块小小的灵石,用我虔诚的心灵为亲人朋友祈福,我会再次来到西藏。</p> <p>一个带着神话的故事,让西藏披上了迷人的色彩:在很早很早以前,一个地方住着一些佛教信徒,他们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信奉,为了给自己囤积福田,选了一个高坡地,在山坡上建造一座佛塔,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为佛塔驮运石块的就是这头可怜的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佛塔竣工时,这头牛已耗尽体力,背上鞍疮溃烂,已经奄奄一息。而建造佛塔的人们,正在为佛塔开光喜庆,都认为自己为佛做了莫大的好事,所积的福泽无比之大。没有人注意到栓在墙角的这头老牛。</p><p>俗话说:万物都有灵性。此时,这头将近死亡的老牛心中忿愤不平,在断气之前立了一个毒誓:“我今生为牛,被佛教徒如此折磨,下世我若能转世成为一个掌握有生杀权力的大人物,我一定要把他们信奉的佛教毁灭”。</p><p>我们知道:时间可以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事情,不知又经过了多少年,这位老牛终于转世成为了藏王赞普,他向佛教信徒报前生之仇的机会来了。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朗达玛灭佛。</p><p>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藏王赞普朗达玛继位,随即宣布禁佛。在那次大规模的禁佛运动中,僧侣们得知情况后,提前将大量的经典和圣物埋藏了起来,随后将其转运至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之为“帕巴拉神庙”。随着岁月流逝,时光如梭,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此后,世界各地有多少探险家、摄影家都带着好奇来到西藏,他们期望从中破解西藏的谜语。</p><p>传说帕巴拉神庙的所在地就是西藏戈巴族人世代守护的、拥有紫麒麟的地方,此地神秘而且从未有人探寻到过的地方。英国探险家福马就死在了寻找帕巴拉的路上。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其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到西藏。新中国成立之初,斯大林也派苏联专家团到过西藏,五次深入该地考察,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是来探寻帕巴拉珍宝?还是来欣赏西藏迷人的风光。</p><p>西藏的冷寂,让她变得如此美丽。寂静无边的荒原,苍茫赤裸的群山,千年永恒地主宰着这片土地。但它并不使人感到悲凉,蓝天白云、皑皑雪山带来高远和豪迈,纯净的湖水,葱笼的绿洲滋生着灵动和生气。如果说雄奇峻美的雪山,是西藏神灵的化身,那么纯净圣洁的湖水,则是雪山转世的灵魂。他们相濡以沫,相依相恋厮守亿万年而从不张扬、从不动摇的情感,震惊和感动着多少来访者的心灵。相对于城市的浮躁和人人急于兑现的心情,世世代代的西藏人千百年如一日的跪拜朝圣和他们简单淳朴的心境,自然而然令无数来访者心生悲悯,怀揣敬畏,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感动……。</p><p>西藏的路就像一首诗,充满了豪迈之气。行驶在艰难崎岖的道路上,那些维系了世世代代雪域高原人性命的道路,勾勒出藏民族文化的形成和消磨、歇息和伸展,以及文化交往中的希冀与破灭、失败与成功。行驶在路上,会时不时地看见磕着长头的藏民信徒,从车窗外一闪而过,倒退着往后缩成一群小小的黑点,很快,就连小黑点都没有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人们有限的视线里隐去了。那些藏民始终在苍穹之下、天地之间三步一叩固执地移动、停下、匍匐、立起。在这浩瀚无垠的雪域高原上那一个个最孤单、最执着的缓慢爬行的生命,距离他们心中的圣地或遥远或接近,但是,他们却丝毫也不焦躁,始终保持着那谦卑的前行速度。几天,几月,几年,即便是在某一个匍匐中停止了心跳,他们坚定的信念也不会被纷繁嘈杂的世间轻易的改变。</p><p>西藏对人的吸引始终是强烈的。无论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峰,赭黄的山体,皆以极纯的色彩冲击着人的视觉。而当金灿灿的阳光在群山、江河、荒原、沟壑、废墟上印烙下纵横交错、粗犷黝黑的形成阴影时,主动性就在此处勃发。对于向往者,西藏是最神秘的天堂;对于过往者,西藏是最永恒的记忆;对于寻梦者,西藏是最久远的梦境;对于朝圣者,西藏是世界上最圣洁的净土。</p><p>帕巴拉神庙也许只是个传说,但它留给世世代代的神秘却成了永远也解不开的密码。神秘,造就了西藏无与伦比的美妙与美丽,让数不清来到这里的人们去想往、向往,不停的去追寻。</p><p>西藏之行,我和老伴用心去品味藏文化的独特魅力,用心去感知藏传佛教的博大与神秘,用心去丈量信仰的力量和光芒,一次次都心潮起伏、感动不已。我知道:西藏的美和旅行的的魅力,远不只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风景,一次次出发在路上,都注定会给我们留下或深或浅但都是最美好的回忆。每天在路上的风景,还有人和事,欢笑和泪水,艰辛和喜悦,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渐渐远去,这些回忆会变得模糊、残缺,但是,我们的人生却逐渐变的清晰和完整。</p><p>查理芒格有句话: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那个东西。</p><p>朱熹曾言: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心有所畏,行有所止。</p><p>敬畏,是对外界更广阔的挑战,对生活真正的热爱,也是对自己更智慧的负责。</p><p>其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让自己变得虚心和悲悯,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有限和渺小,懂得感恩和敬畏,用心体谅和爱护众生。在天地自然面前,一切狂妄自大、唯我独尊、沾沾自喜的优越感,无啻于肤浅和苍白。 </p><p>一路走来,我切身体会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自己相伴到老!有的人,让我成长;有的人,让我变强;有的人,启迪心灵;有的人,过目不忘;有的人,烟消云散,有的人,终身难忘;有的人,人走茶凉,有的人,怀念悠长。感谢老伴:陪我走过的每一天……生命是一场懂得,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让心在繁华过尽依然温润如初,带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p><p>人的一生,总会路过许多风景,有铭记,也会有淡忘。但我深深的知道,总有一处为我停留,即使遥远,也一定心灵相依、彼此贴近。</p><p>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令人寻味和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