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font color="#b04fbb"> “你拍的图片总是花的近距特写,虽然五彩缤纷,却是重复单一,缺乏新意”“你写的诗句虽然平仄押韵,却显得刻意雕琢,缺乏通俗易懂”。这两段话是一经常浏览我微信朋友圈的朋友近期对我提出的意见,也许,这也是众多友人心中所想。</font></h1><h3></h3></h1> <h1><font color="#b04fbb"> 前几年曾写过一篇名为《花与诗》的文字,里边曾写道:“我不懂花,更不懂得花的含蓄,却偏爱以花为景,拍几幅娇艳的图片,因为鲜花美轮美奂的模样,代表着绽放的生命,释放出鲜活的清香,于是,我喜欢行于山野溪涧,随心而拍,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不懂诗,更不懂得诗的韵律,却喜好以花为媒,编几首稚嫩的闲诗,因为诗词精炼浓缩的文字,代表着内心的召唤,释放出生活的热爱。因此,我喜欢游弋字里行间,随心而飞,畅想诗歌的世界…….”。</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我不懂花”“我不懂诗”,这并不是矫揉造作的谦逊之言,古往今来,如东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唐代浪漫主义诗仙李白、近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等等,他们才算得上“懂”。毕竟,在行内,他们的“懂得”之术,均得以悠远流传、旷世传承。相比之下,我对于花与诗的小兴趣与爱好仅为自娱自乐,犹如一盆端不上桌面的狗肉,无法登上雅堂。</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因为工作原因,与文字打了多年交道,但大多都是通讯稿、八股文一类的东西,枯燥闲暇,渐渐学会偶尔码几行简单文字来自娱自乐,或者释放一些心情。因为是自娱自乐,文字的稚嫩与粗劣则是自然而然。后来,感觉图配文也许能更加体现直接,毕竟图文并茂的东西,更能通俗易懂,由此渐渐生出了拍摄图片的兴趣。于是,不同季节的周末闲暇,也会背着相机,没入乡土,隐于山野,拍几朵粉嫩如童的蓓蕾,娇艳素雅的花枝,或是形态各异的碧叶。呼吸着清纯的空气,拍几幅静雅的图片,然后用文字抒发一下心情。虽谈不上闲情逸致,但也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我们都会看见枝头的蓓蕾出芽、尽情绽放、瓣落花谢、回归尘土。在缤纷五彩花的世界,樱花高歌“幸福、热烈、纯洁”;梅花弘扬“坚强、高雅、忠贞”;菊花细述“清净、高洁、真情”;郁金香传颂“博爱、体贴、聪颖”,这是她们的花语,更是我喜欢倾听的“花开的声音”。话云:花有几样红,各有各不同,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外表,不同的花语,令人收获不同的心境。齐白石一生画《墨虾》,画出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徐悲鸿一生绘《奔马》,尽显“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当然,知名大家的殿堂高不可攀,但如果能将“重复单一,缺乏新意”的花拍得生动、拍出意境,那也是需要学习与坚持的。</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偶尔与圈内友人酒桌相交,谈到少时所学古诗之下必有注释,其中作者作诗时的时代背景、个人心境一览无余。其实,诗歌散文均是作者借物借事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平仄韵律是旧体诗的基本格式,雕琢文字是一种浓缩精炼的手法,如果不去刻意,那就成了一段白话文,平淡如水。当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类的佳句的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但那是一种高度与深度,对于自娱自乐的我辈而言,差距也是自然而然的。</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花与诗的邂逅”是一种生活态度,兴趣与爱好只是自娱自乐。学无止境,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