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雁南飞(一)

赵旭东

<h3><br></h3><h3>序言</h3><h3><br></h3><h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br></h3><h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h3><h3> ——两汉.刘彻</h3><h3><br></h3><h3>汉武大帝这首雁南飞辞,意境悠美、尤思绕梁,真乃千古佳作!准确地代表、抒发了我几十年的思乡情。</h3><h3><br></h3><h3>2019年9月下旬某一天,我作了个大胆决定,国庆节后只身一人坐轮椅,乘飞机,去我的第二故乡湖北武汉、孝感旅游,看望久别半个世纪的老同学和老战友。<br></h3><h3><br></h3><h3>此消息一出,招来亲朋好友一致反对,认为就我这残疾身体,能在市内转转就不错了,远行太冒险!</h3><h3>然而,多年的思乡、怀念同学和战友情結日益强烈,挥之不去。不了夙愿,实难罢休!<br></h3><h3><br></h3><h3>1962年初,我随调防的父亲来到15军114医院,就读于孝感八一小学。1964年考取孝感县二中,在三年学习生活中,与六四五班的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经历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1968年与二中30多位同学参军入伍,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h3><h3><br></h3><h3>我1973年复员后,分配到云梦棉纺织厂当工人。1975年入华中工学院学习。1978年毕业分配到四川达州七机部062基地,从此离开孝感。</h3><h3>我在孝感学习工作了16年,对那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怀有深厚的感情。</h3><h3><br></h3><h3>1981年我调到重庆,1998年病退至今。三十八年了,我在重庆没有同学,没有战友。孤家寡人,形单影只。</h3><h3>我的战友、同学在武汉,在孝感。</h3><h3>我经常在想,当年毕业分配时本有机会留在湖北的,匆忙决定回四川是否太草率了?<br></h3><h3>如今战友、同学们都好吗,生活得怎么样?</h3><h3><br></h3><h3>远隔千山万水的战友、同学们,虽然常在微信QQ上聊天,但非常想近距离见面,和你们一起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走过的足迹,丰富多采甚至艰辛困苦的人生奋斗经历以及目前的晚年生活状况。<br></h3><h3>我一定要回去看看!有生之年不留遗憾。</h3><h3><br></h3><h3>几经犹豫、担心,在武汉战友胡新华、彭锦华、胥绪湘的支持鼓励下,我终于下定决心,网上预订了机票,于10月11日踏上了重游第二故乡、探望战友同学之路。</h3><h3>这一定是一次开心快乐之旅,幸福团聚之旅!</h3><h3>我信心满满、跃跃欲试。</h3> <h3>我的航班号是川航3U8219, 重庆9:05起飞,10:35到达武汉。</h3><h3><br></h3><h3>清晨7点钟我赶到机场,顺利办完手续后,兴致勃勃地在候机厅转悠。</h3><h3>时隔33年,我是第二次坐飞机。</h3><h3>上图是我在T2A航站楼大门口留影。</h3> <p>8:20 开始登机。</p><p>我带的轮椅和拉杆箱被托运。一位地勤美女用机场专用轮椅推着我,通过安检,登上升降机,上升到飞机舱门口,三个漂亮的空中小姐用一辆更小的轮椅把我接进机舱,安排在离公务员舱最近的旅客座位上,和蔼可亲地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登机就算完成了。</p><p>简单快捷、安全方便!</p><p>我先前悬着的心放下一半。</p><p><br></p><p>我用手机拍下了眼前正在工作的空姐,发给孝感同学郭贞芳。郭问我空姐是不是机器人?我正要问答,空姐提示马上要起飞了,请大家把手机置换成飞行模式或关机,旅客们非常自觉地遵照执行。</p><p><br></p><p>9:05 飞机滑行2分钟后,随着一声巨大的震耳轰鸣,箭一般冲到朵朵白云之上,稳稳地翱翔在蓝天之中。</p><p><br></p><p>万米高空,窗外除了云彩,什么也看不见。</p><p><br></p><p>我一人占两座,无人聊天。随手翻看了一下布袋中过时的画报杂志,素然无味。隔了会儿,机架上的小电视打开了,尽是些风景广告画面,还不清晣。只好闭目养神,憧憬着见到战友同学时的欢乐场面……</p> <h3>10:30分,飞机提前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我最后一个被空姐推出机舱,交给一个高挑美丽的地勤小姐。她满面笑容,熟练地帮我取出行李箱,换上我的轮椅,推着朝出口走去。</h3><h3>天河机场候机大厅空间高大,白天也灯火通明,比重庆江北机场壮观气派。</h3><h3><br></h3><h3>还没到出口,我就看见了老战友胡新华、彭锦华和胥绪湘,还有中学同学,现居汉口的曾翠云。他们迎上前来,从地勤小姐手中接过轮椅,我就算安全到达目的地了。</h3><h3><br></h3><h3>分别46年的战友见面,自然是兴高采烈,热情似火。老胡略显消瘦,老彭身体矫健,脸上居然没有皱纹。两人戴顶白色网球帽,显得很精干。他俩地道的孝感话听着很亲切。高个老胥也瘦了,花白的大中分发型,一脸的微笑看上去好潇洒!</h3><h3>其实大家都老了。</h3><h3><br></h3><h3>老彭用手机给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后,便推着我朝停车位走去。</h3> <h3>左起:胥绪湘、胡新华、赵旭东</h3> <h3>曾翠云代表在汉的孝感六四五班同学前来接机</h3> <h3> 武汉天河机场</h3><h3><br></h3><h3>老胡把他座驾开过来,是辆自动档轻型宝马车,是远在美国夏威夷工作的女儿走时留给他的。老彭老胥好不容易把轮椅塞进后备箱,与我坐进后座。曾翠云怀抱拉杆箱坐在副驾驶座上,有点受憋。</h3><h3><br></h3><h3>大家坐稳后,老胡打开手机GPS卫星定位系统,把车开出航站楼,沿机场高速公路,朝市区疾驶而去。</h3><h3><br></h3><h3>胡新华在部队与我一个班,彼此很熟悉。我喜欢他为人正直热情,仗义诚恳,在中队很活跃,我跟他很谈得来。1970年东方红卫星任务中,“八小时准备”时,我与他配对电源值机,算是在同一战壕里战斗过的战友。</h3><h3><br></h3><h3>老胡1973年复员后被分配到粮食部安陆粮油机械厂任机修钳干,后干到高级技工退休。2013年我在网上找到了他,他帮我联系到了更多的战友。</h3><h3><br></h3><h3>“旭东,46年了吧,再来武汉有何感想?”胥绪湘点燃一支烟,用普通话问道。</h3><h3><br></h3><h3>“老胥,你就讲汉腔,听着亲切,我听得懂!”我自小随父亲部队医院调来调去,话讲杂了。当年湖北话也忘得差不多了,开口肯定难听,只好讲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却影响了别人。</h3><h3><br></h3><h3>我与胥绪湘最后一次见面是1974年6月。当时,我在武汉国棉六厂培训,他在海军701研究所工作。我曾去他所看过,工作环境优越,生活舒适,令人羡慕。</h3><h3><br></h3><h3>1975年10月,我被推荐到华中工学院上学,报到后去701所找胥绪湘,他9月就去上海交大计算机系上大学去了。从此再无联系。老胥毕业后一直在701所从事技术工作,干到高级工程师,2011年退休。</h3><h3><br></h3><h3>“感概万端!一下飞机我就觉得空气都清新了,处处一马平川,视野很开阔,在重庆看不出一百米。”我接上老胥的话。</h3><h3>我一直不适应重庆雾气蒙蒙,酷暑难耐的气候,爬坡上坎的道路交通和压迫逼人的高楼建筑,与武汉相比,反差太大了。</h3><h3>彭锦华道:“重庆是个山城,又是直辖市,现在建设得非常漂亮了!”</h3><h3><br></h3><h3>曾翠云静静地听着我们聊天。也许是与大家还不太熟,也许是不忍打断久别四十多年重逢战友们的激动心情和兴致。</h3><h3><br></h3><h3>胥绪湘换了老胡驾车驾驶。他驾驶技术熟练,市内交通线熟悉,关掉了自动导航。老彭调侃老胡:“胥绪湘开车就是比你稳。你开车,车身老是甩来甩去,让人担心。”<br></h3><h3>新华道:“老胥是老司机,我才开一年,不能跟他比。”</h3><h3><br></h3><h3>大约行驶了50分钟左右,来到武昌首义路战友们为我预订的如家酒店。下车后,我坐上轮椅,彭锦华在后面推,老胡老胥前面抬,迈上两级台阶,才来到服务台。那一刻我就自责了,以后遇到台阶该多麻烦战友啊!</h3><h3><br></h3><h3>老胥拿了房卡,与两位战友推我乘电梯进了605号房。房间是个标间,设施齐备,整洁安静。老彭为了照顾我的生活起居,竟特地带了行李,陪我一同住店。面对战友们亲人般的精心接待安排,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h3><h3><br></h3><h3>刚坐下不久,已经在酒店等候多时的韩正铁嚷嚷着进屋,热情招呼我。正铁虽已谢顶,却笑脸常挂,十分乐观。他与胥绪湘1968年底从基地警卫团调来六中队,同在外线分队。1971年初,他复员分配到武汉市汽车发动机厂总装车间任调试工。</h3><h3><br></h3><h3>正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5月份我探亲时,他与二分队技师杨继申,骑着摩托车到武钢青山机械厂我家来看我,我爸爸做了一桌酒席招待他俩。对此,正铁也记忆犹新。</h3><h3><br></h3><h3>正铁后任工段长。武汉汽车行业调整时,调到武汉液压气动工业公司,任公司副经理,兼武汉液压油缸油站厂厂长。2010年正处级待遇退休。<br></h3><h3><br></h3><h3>大家很快帮我收拾停当,又聊了会儿天,便下楼找地方吃饭。现在的酒店一般只提供早餐,中晚餐自己解决。</h3> <h3>下榻地址:武昌首义路如家酒店(紫阳路分店)</h3> <h3> 首义路肥肥虾庄</h3><h3><br></h3><h3>首义路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而得名,改革开放后屡创佳绩,是中国的名星街道。宽敞整洁的街面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路两边高楼林立,井然有序。其中一幢是胥绪湘退休前的工作单位,中船701研究所褐色的科技大楼昂首耸立,特别醒目。新华笑道:“这是老胥的地盘,找他吃午饭!”</h3><h3><br></h3><h3>胥绪湘把我们带进预定的肥肥虾饭庄。老胡说了安排:“今天就是我们几个老战友先简单吃个便饭,明天中午再正式宴请旭东邀请的各位战友。”</h3><h3>正铁点完菜,老胥嫌饭馆的酒不好,回家拿酒去了。</h3><h3>忽然,我问曾翠云:“在汉的老同学谁离这儿最近? ”</h3><h3>“祁秀兰家住司门口,离这儿三四站路,我把她叫来?” 曾翠云拿出手机给祁秀兰打电话。</h3><h3><br></h3><h3>在等胥绪湘时,我们聊起了28号四站的往事。半个世纪前,茫茫戈壁滩艰苦岁月工作生活犹在昨日,历历在目。</h3><h3>可能受了战友们谈话的感染,曾翠云说起了她原来的爱人李永在28号当兵的情况,我和胡新华立即证实。李永是六中队外线分队的,69年下半年他所在的一个班成建制调到金塔县,并入基地通信团外线连,71年集体复员去了二机部404厂。韩正铁也是外线分队的,也熟悉李永,说他百米跑得飞快。</h3><h3>说起来,曾翠云还是我们的军嫂。</h3><h3><br></h3><h3>菜上齐后,胥绪湘拿了3小瓶“牛头山牌二锅头”酒回来,说是今年六月份,北京战友刘炬来汉时送的,他一直留着,这次正好拿出来招待我和老战友。我、老彭、正铁一人一瓶。老胡不饮酒,与曾翠云喝饮料。</h3><h3>我平时也不喝酒,第一次见老战友兴奋啊,不觉多喝了几口,后来说话舌头都捋不直了。</h3><h3>午餐快结束时,祁秀兰终于赶来了。她带来了上午赶制的横幅,准备13号在汉口老同学聚会用。分别一年了,祁秀兰还是那么热心集体事业,且穿着艳丽、尽显朝气。</h3> <h3>下午,我们六人去游览首义广场。</h3><h3>老彭坚持一人推轮椅,他说摸到点经验。我们穿过繁华的街道,漫步于树荫覆盖的静谧小道,从后门进入首义辛亥革命纪念广场。</h3><h3><br></h3><h3>位于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的首义广场上建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先生铜像、黄兴拜将台等辛亥革命纪念博物馆。面积巨大,视野开阔。</h3><h3><br></h3><h3>纪念馆外观是一座雕塑感、沧桑感很强的正三角形立体造型,远看像一面像征着胜利的“V”字旗帜,给人一种凌厉向上,冲破禁锢,打破藩篱的震撼之感,非常符合推翻封建思想,建立民主的首义精神。</h3><h3><br></h3><h3>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在几处景点留影纪念。</h3> <h3>左起:彭锦华、韩正铁、赵旭东、胥绪湘、胡新华</h3> <h3>左起:祁秀兰、赵旭东、曾翠云</h3> <h3> 红楼孙中山铜像</h3><h3><br></h3><h3>后排左起:彭锦华、胡新华、韩正铁、胥绪湘</h3> <h3>祁秀兰、赵旭东、曾翠云</h3> <h3>左起:韩正铁、胡新华、祁秀兰、赵旭东、曾翠云、胥绪湘、彭绵华</h3> <h3>这一回,我是真开心了!</h3> <h3>武汉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h3> <h3>晚餐</h3> <h3>几个战友中就韩正铁的酒量大点</h3> <h3>晚饭后,曾翠云、祁秀兰各自回家了。我们相约13号在汉口江滩与在汉老同学先搞个小型聚会,庆祝毕业51周年重相见。</h3><h3><br></h3><h3>老胡家住南湖,开车回去得四十分钟。为了我用车,以后要每天来回跑,我真过意不去。</h3><h3><br></h3><h3>回到酒店,我余兴未了,与老彭继续聊天。</h3><h3>彭锦华是孝感朋兴人,小我2岁,一表人材,特别聪明。他68年参军,任四站一中队单脉冲雷达1号操作手,部、站宣传队文艺骨干。我与他在站第四期宣传队相识。</h3><h3><br></h3><h3>复员后,他与胡新华一起被分配到粮食部安陆粮油机械厂当工人。老彭競競业业,工作出色,最后在副厂长位置上退休。</h3><h3><br></h3><h3>我与老彭是在2013年QQ上恢复联系的,那时他已在汉口定居。我俩常在网上聊天,无话不谈。</h3><h3>洗澡时,我遇到极大麻烦,全靠老彭帮忙。</h3><h3>我只能坐着洗澡。家里卫生间安有许多扶手,我不用任何人帮助就能轻松完成洗澡、洗衣等生活料理及家务劳动。</h3><h3><br></h3><h3>如家酒店卫生间无任何残疾人设施,洗澡间很小,地面磁砖非常滑。我战战競競扶着彭锦华从家里带来的塑料凳子,小心翼翼坐好,结果够不着淋浴笼头和洗浴液开关。老彭赶忙过来,取下淋浴篷头,举着给我洗,又帮找按出洗浴液。待我洗完澡,老彭全身都湿透了。<br></h3><h3><br></h3><h3>我既感激又自责,没料到自己住酒店这么困难,给战友带来这么大麻烦!希望天快降温,尽量少洗澡。</h3><h3><br></h3><h3>10月12日上午九点左右,原20基地一部四、二站在汉的老战友陆续来到酒店,第一拨战友聚会开始了。</h3><h3><br></h3><h3>张昌振与我和胡新华同为四站六中队电源班战友,参加了东方红卫星任务。复员后在武昌铁路局江岸水电段干本行直至退休。</h3><h3><br></h3><h3>涂洪山是我孝感二中邻班同学,男生宿舍室友。每逢寒暑假,我俩都同车回家,我回广水,他去花园。他当兵与彭锦华在四站1中队,后来去了东北28基地。复员后在武汉市传染病医院任保卫科长直至退休。</h3><h3><br></h3><h3>罗建国,68年孝感兵,四站广播员,站第四期宣传队长。70年下放到站生产地锻炼时,与我一个班,共事半年,友情深厚。71年复员到武昌铁路局机关工作,在武汉铁路勘探设计院工会主席任上退休。</h3><h3><br></h3><h3>李仁汉,68年孝感兵,四站三中队战友,72年调二站,与我同在11中队。73年复员到武汉锅炉厂工作直至退休。</h3><h3><br></h3><h3>我等九人均是154建站伊始的老战友,分别四十八年再相见会怎样的激动心情,何等动人的场面,笔墨难以形容!</h3><h3><br></h3><h3>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尤其是张昌振,精神抖擞,嗓门又大,别人都插不上话。</h3><h3><br></h3><h3>最后,东道主胥绪湘提议我们再去首义广场留影记念。</h3><h3>我心里明白,老胥三人这样的安排都是顾及到我的行动不便。</h3> <h3>  分别46年的154老战友首义广场留影</h3><h3><br></h3><h3>左起:涂洪山、罗建国、李仁汉、胥绪湘、赵旭东、张昌震、胡新华、韩正铁、彭锦华。</h3> <h3>张昌震还是那么仪表堂堂!</h3> <h3>李仁汉与赵旭东</h3> <h3>涂洪山越活越年轻!</h3> <h3>罗建国时过半个世纪,竟不显老!这与他与生俱来的好心态密切相关。</h3> <h3>中午,胥绪湘在如家酒店附近的武汉市知名餐饮业连锁店“艳阳天”订餐,庆贺四站老战友重逢。</h3><h3><br></h3><h3>“艳阳天”饭馆规模不小,四十余间餐厅内灯火通明,顾客盈门。餐桌餐具雅致高档,书法壁画装饰精美,文化氛围浓厚。</h3><h3><br></h3><h3>战友们落座后,兴致勃勃继续聊天,回忆当年戈壁滩军营工作生活。</h3><h3><br></h3><h3>应老胡要求,当年中队的美男子張昌震,讲述了他探亲时在火车上搞对象的趣事,引起大家阵阵欢笑,我和胡新华也清楚此事,中队笔杆子胡焕清替昌振写情书,分队长牛木章也为昌振加油打气,一时在六中队传为佳话。</h3><h3><br></h3><h3>当一道道诱人菜肴上齐后,付同成由他的侄儿侄媳开车护送,终于从黄石赶来了。付同成2016年曾来重庆看过我,武汉重见,尤为亲热。</h3><h3><br></h3><h3>宴会上,战友们为当年共同奉献戈壁报效祖国结下的深厚友情,为今天奔走四方不忘家国情怀的责任与使命感而频频举杯,祝酒喝彩!并互相祝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尽量走出家门,常来常往,增进战友情谊,愉快度过晚年生活。</h3><h3>聚会在阵阵欢笑,互道珍重声中结束。</h3> <h3>战友们互相敬酒祝福</h3><h3>左起:胡新华、张昌震、赵旭东、涂洪山</h3> <h3>左起:罗建国、付同成、胥绪湘、韩正铁</h3> <h3>罗建国致词</h3> <h3>下午,战友们各自散去后,彭锦华推着我去体验武汉的地铁。</h3><h3>想想好笑,重庆地铁已建成15条专线了,我一次也没乘过,竟跑到武汉来坐地铁!</h3><h3>武汉老战友安排得多周到啊!</h3><h3><br></h3><h3>武汉是我国中西部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大城市,地铁已建成13条专线,涵盖武汉三镇,城市交通非常先进发达。</h3><h3>老彭带我从首义路进站,乘4号线到岳家嘴转8号线到达梨园站。</h3><h3><br></h3><h3>出站后,天空已乌云密布,不过雨却始终没下,大概上天眷顾我这个重庆来的残疾人吧。</h3><h3>只是辛苦老彭了,一个人推着我走了很长一段懒汉坡。</h3> <h3>梨园留影</h3> <h3>湖光序曲小区的东湖绿道</h3> <h3>时值第七届世界军运会,火炬传递紧张准备中,工作人员见我坐轮椅来汉旅游,又经老彭求情,便网开一面,准许我们进入火炬传递点内搭台参观照相。武汉人真是热心人!</h3> <h3>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传递起点</h3> <h3> 东湖牡丹园大门</h3><h3><br></h3><h3>老彭去过牡丹园。</h3><h3>他说牡丹园占地100多亩,是武汉市最大的牡丹种植园。主要种植牡丹200余种,3万多株,号称“江南牡丹第一园”。园内景点众多,非常美,每年4月份游客最多。</h3> <h3> 美丽的东湖畔</h3><h3><br></h3><h3>亲爱的老战友,热情好客的武汉人!</h3><h3>感谢你们的欢迎!</h3><h3>感谢你们的帮助!</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