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是我们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12日从北京到海南博鳌的行程路线。</p><p> 2019.10.28从北京出发,晚上住在榆次。</p> <p>这是榆次东阳镇的常家庄园,也叫常家大院。</p><p>明清时期常家靠经销茶叶而兴旺。</p> <p> 明朝末年,晋中商人常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p><p> 后来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约150年的不断修筑,常家庄园的规模达到了房间5000多间,园林七处。</p> <p> 这是常氏祠堂。</p><p> 常氏始祖曾经是个牧羊人,在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娶妻生子落户生根,最终成为一个大户人家。</p> <p> 富裕后的常氏家族重视教育,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常家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的豪放、质朴又有南方的素雅、灵秀的特点。</p> <p> 解放初期,常家大多数宅子分给了贫苦农民居住,后街东北面20多个院落归山西民政厅所有,那时被安排成残废军人疗养院,因此躲过文革的浩劫。</p><p> 文革中常家数以千计的影壁、木雕、石雕被砸毁。</p> <p> 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侥幸存留下来的北常部分宅院,大部分基本保持了原貌。</p><p> 这是祠堂正对的照壁。</p><p> 据说当年建造时规定瓦匠每天只准砌砖200块,模棱对缝,精工细作。</p> <p> 常家大院的主体是园林,占总面积的2/3,拥有一山,一阁,二轩,四园,六水,十三亭,二十五廊。</p><p>住宅占1/3,五个院子,二十七套住宅。</p> <p> 他们建造的不仅是住宅,更注重的是精神家园。</p> <p> 常家兴盛能长达二百多年,不可否认是依赖了渊源深厚的家族文化。</p><p> 常家却打破了一般人都认同的 “富不过三代”的说法。</p> <p> 兴家之本在于育人,过廊里都挂着治家做人的祖训。</p><p> “日行其德” 。</p> <p> 这个院落体现了儒家文化,即建筑严谨遵循纲常伦理的秩序,突出直线和对称。</p> <p> 一眼就能看出这跨院是复修的,缺乏沧桑的劲道。</p> <p> 进入杏园。</p> <p> 杏园里 ,长廊上都是书法名人的题词。</p> <p> 从这石塑可以看到常氏家族崇尚的是习儒,这样的熏陶使得家族研修学业的氛围浓厚。</p> <p> 进入静园的屏风墙,雕工精美绝伦。</p> <p> 细腻的砖雕藏着丰富美好的寓意。</p> <p> 听过蒋勋先生解析红楼梦的建筑风格,今天在静园看到了道家思想的体现。</p><p> 园林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境。</p> <p> 中国古典园林有含蓄的东方美学的魅力,讲究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等等。</p><p> 把景藏起来,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突然眼前一亮,又到了庭院深深。</p> <p> 各堂院的后边是静园,综跨庄园北面,占地120亩。</p><p> 静园的风格似南方园林,水塘、小溪、小桥,回廊、甬道、亭阁、园中园,一切是那么超然脱俗,清新精致,别有情趣。</p> <p> 躲进小窗成一景。</p> <p> 画栋雕梁小亭阁,</p><p> 诗词歌赋谁与和。</p><p> 落花流水随情去,</p><p> 是去或留难定夺</p> <p> 亭子一词的由来就是走到这里不能继续走了,只好停下来。</p> <p> 放怀自然,寄情山水。</p> <p> 雨打风蚀镂雕梁,</p><p> 也曾诗词伴月娘。</p><p> 学富五车疑无用,</p><p> 不悔今生误道行。</p> <p> 温婉的泉溪潭湖倒映出雄浑的楼台轩宇,一幅南派与北派交融成辉的画卷。</p> <p> 这座阁轩有一个具有江南韵味的名字:聽雨轩,这儿水低微澜。</p><p> 石栏下池中锦鲤摇头摆尾,觅食逐波。</p> <p> 聽雨轩,应该是建筑师和文学家通力合作的建筑,看名字就可想出意境来。</p> <p>在这里徜徉,思绪飞扬,假如我要有了钱,我要干什么?</p> <h3>下午来到赫赫有名的乔家大院,这牌楼都是现代附属品。</h3> <h3>不用赘述了,只看我们拍的照片吧,领略这处文化遗产。</h3> <p> 乔家大院的建筑突出了儒家文化的纲常伦理、父为子纲、等级关系分明,因此房屋布局很严格,以直线和对称为主。</p> <h3>我重点拍的是住宅对称的特点。</h3><h3>傍晚到了平遥古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