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乌桕树

王彦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这里是河南省的最南端,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大别山的北麓金刚台下。家乡盛产乌桕树,村民们称之为“木梓树”,把树上结出的果实乌桕籽叫“木梓”,把乌桕籽榨出的油叫“籽油”和“皮油”,商城县的方言,把“木(mù)”读作“mēng”或“měng”。</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下面是商城县在河南省的位置和规划中的交通。</p> <h3>  </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1><b><font color="#ed2308">  &nbsp;一、家乡乌桕满山川</font></b></h1><h3> &nbsp;</h3><h3> 乌桕(植物学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乌桕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红壤、黄壤、黄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类,从沙到粘不同质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均能生长,是抗盐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此外,乌桕对有毒气体氟化氢有较强的抵抗性。 乌桕具有经济和园艺价值,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种仁榨取的油称“梓油”、“桕油”或“青油”,假种皮为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经济价值极高。其木也是优良木材。乌桕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皮油:用途很广,是制造高级香皂、雪花膏、蜡纸、蜡烛、甘油、润滑油和棕榈酸的重要工业原料,又可以提取硬脂酸,还可以食用。 梓油:用途也很广,适用于调制油漆涂料,涂饰机器,制造油墨,中医熬制膏药,作生发油、擦亮金属、作机轮防锈剂,还可以用来照明。 乌桕叶子:含有单宁,可以做黑色染料。秋季,叶子就变得鲜红,非常美丽,因此,有的地方就把乌桕当作观赏树,栽培在房舍旁、村落边;有的作为行道树,栽在公路两旁或者公园里。 乌桕树干:材质坚韧,不翘不裂,可做车辆家具,或做雕刻原料。</h3><h3> 乌桕树根:可做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药物原料。<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p class="ql-block">  乌桕树不计较环境条件,顽强地生长于田间地头、水沟路旁、山间坡地,点缀在山乡田野的各个村落。乌桕树叶春天嫩绿、夏天深绿、初秋泛黄、深秋火红,冬季飘落,有时在同一棵树上,绿、黄、红三色混杂其间,绚丽斑斓。乌桕树干弯弯曲曲,歪歪扭扭,姿态各异,自下而上指向天空,形成一个庞大的树冠。它独领星辰日月,环顾四周群山,数里之外亦能遥望其影。主干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沟痕裂纹,从那一道道斑驳的皱纹里,人们能感受到生长的艰辛和沧桑。乌桕树根虬干曲,枝繁叶茂,尽显春夏之际的茂密翠绿,秋风拂过的红艳华美,即便是冬日雪花纷飞,朔风呼啸,严寒逼催的时候,依然是沐风浴雨,铮骨凌空,巍然屹立。</p> <h3>  <br></h3> <p class="ql-block">  &nbsp; 家乡的乌桕树数量众多,年代久远,树大根深,粗壮挺拔:有的需三人合围直冲云霄;有的年长月久树干已经中空仍枝繁叶茂;有的遭遇雷击劈为两半还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万绿丛中一乌桕,干曲中空枝丫虬。立根巉岩凌苍穹,阅尽人间三百秋。</p> <h3>  乌桕树每年四月份开花,花蕊如芝麻般大小,众多花蕊缀在一起呈条状,毛绒绒的,散发出阵阵幽香。</h3> <h3>  乌桕树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h3> <p>  盛夏季节的乌桕树,葱茏翠绿,浓荫匝地,树下凉风习习。</p> <h3>  尚未成熟的乌桕果</h3> <p>  到了深秋,果实成熟,外壳脱落,满树的乌桕籽便悄然立在枝头,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的乡村,平添了些许魅力。</p> <p class="ql-block">  雪白的珍珠似的乌桕籽,每三颗抱团而坐,宛若一束精巧素雅、洁白如玉的“梅花”,缀着在冉冉的枝条上端,十分耀眼。元代诗人黄镇成曾写诗赞叹:“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把乌桕籽喻成早梅花,真乃点睛之笔,这是家乡深秋季节特有的春意诗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一书中描述乌桕果实:</span>“余冬月山行,见桕子离离,误认梅蕊;将欲赋诗,偶读江岷山太守诗云‘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说是他在冬日里,看见乌桕的果实挂在枝头,误认为成了梅花的花蕊,正想赋诗来描述此情此景时,偶然读到了江岷山太守的诗句,才发现原来早有人已经将这个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了。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中写道:“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籽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p> <h3>  落在地上的红叶和乌桕籽外壳</h3> <p>  采摘乌桕树籽需要一根细长结实的竹竿,竹竿绑上锋利的弯刀,刀刃向外,村民们把这种工具叫“木(mēng)刀”。采摘者爬上树,举起竹竿,向前方或上方用力,把结有乌桕籽的细枝削掉,这是高空作业,危险性很大。下面有人拾起落下来的细枝,然后捋掉乌桕籽。正常年份,乌桕籽是白色的,如果雨水过多就变成灰黑色。</p><p> 把结有乌桕籽的细枝削掉后,第二年就从细枝的断口处发芽分枝,又长出很多枝条,结出更多的乌桕籽。否则,遵循“顶端优势”的生物习性,枝条一直延伸不分枝,乌桕籽的产量就会减少。村民们不懂“顶端优势”,只知每年都要采摘,否则来年减产。</p> <h1><b><font color="#ed2308">  二、乌桕虽小解饥寒</font></b></h1><h3> &nbsp;</h3><h3> 我的祖先、爷爷的爷爷在上世纪初期以榨油为生,每年秋冬时节,收购乌桕籽,用沟碾把乌桕籽的表皮和果仁分开,用那古老的木制榨油机分别榨出梓油和皮油。梓油是暗黄色,液态状。皮油是乳白色,刚从榨油机里流出来时是液态,冷却后结晶。先人们就把结晶后的皮油切成边长大约为40公分的正方体,皮油密度大,方块切大了,人们挑不动。下一步就是卖油了,爷爷的爷爷带领家人或肩挑、或手提、或驴驮、或骡运,翻崇山,越峻岭,跨沟涧,涉深河,赴汉口,转南京,换钱粮,养家口,一路奔波,一路辛酸,寒暑易节,始一返焉。</h3> <h3>  木制榨油机</h3> <p>  用木制榨油机榨油</p> <p>  以前乡村里有很多“油坊”,也就是榨油的手工作坊。下面的小视频就是用液压榨油机从油菜籽中榨出菜油(食用油),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视频中是卧式的。用乌桕籽榨油比较麻烦,因为它可以榨出两种油,先把乌桕籽外面的白色腊质去掉榨出皮油,再把腊质里面的果仁粉碎,榨出梓油,其余的方法和流程和视频中的差不多。用稻草把榨油的原料(乌桕籽、油桐籽,花生、油茶、油菜、芝麻等,前两种是做化工油,后四种是做食用油)包好放在专用的钢圈里,然后摞起来,再用液压顶挤压,把油汁榨出来。这种榨油方法很古老,出油率低,不卫生,尤其是压榨食用油的时候,现在已被淘汰。我们生产队以前有一台立式液压榨油机,工作原理和这一样,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的设备了。</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立式液压榨油机</p> <h3></h3><h3></h3><h3>  下面就是梓油和皮油</h3><h3></h3><h3></h3> <p class="ql-block">  我家所在的地方有梁氏宗祠和祖坟,解放前,这片土地是梁氏族人专门提供给看管宗祠和祖坟的人耕种的,他们自种自收,农闲之余,祭扫梁氏宗祠和祖坟。解放后一切耕田、山地、林木归集体所有,这里漫山遍野的乌桕树也就归集体所有了。这些乌桕树是何时所种,何人所栽,已无从考证了。大办钢铁时期,砍伐一批,其后被完好的保存下来。每年秋冬季节,人们采下乌桕籽,榨出皮油和梓油,然后卖掉,补贴集体经济。</p> <p class="ql-block">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队里的乌桕树也分给农户了。当时的分配方案还是很公平的,把所有的乌桕树编上号码,召开社员会议根据多年的经验给每棵乌桕树评估产量,或三十斤,或五十斤,用总产量除以总人口数,就是人均应得的产量。然后就是抓阄并调剂,凑够每家应得的总产量,我家也分得了十棵乌桕树。</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家乡乌桕生产的“中兴”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每到秋冬农闲时期,就开始采摘乌桕籽,把结有乌桕籽的细枝削掉,收集后捆起来挑回家,做到颗粒归仓。下一步就是捋乌桕籽了,在那乌桕成熟的时节,在那乡村的夜晚,在那摇曳的灯光下,千家万户幸福而喜悦地加工着年尾的希望,无论老少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围着火堂,红色的火焰跳动着欢快的舞蹈,洁白如玉的乌桕籽从指间滑落进箩筐。这种劳动看似轻松,其实也很辛苦,纯粹用手一粒粒地扒拉下来,手指会被树枝磨起血泡,有时在细枝上泼点水,以方便捋掉。村民们有的出售乌桕籽补贴家用,有的收购乌桕籽榨油,然后卖油挣钱。我们生产队有一个油坊,附近几个村庄都来这里榨油,非常热闹。孩童时代的我们,放学后帮助家人捋乌桕籽,或者到田野里捡拾散落的乌桕籽,有时还到油坊看热闹。时光流逝,渐行渐远,这些活动都只是儿时的记忆了。</p> <p class="ql-block">  家乡现在使用电力照明,之前使用洋油(煤油)照明,再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就是使用梓油照明,尽管梓油灯光昏暗微弱,晃动摇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房间里充满了烟熏火燎味,</span>还时常结出灯花,降低亮度,在那物资贫乏、化工产业并不发达的年代,正是梓油照亮了乡村,丰富了夜间生活,传递了乡村文明。皮油可以食用,乌桕既能照明又能充饥,善莫大焉。榨尽油汁后的油饼粉碎后可以做肥料,可以说,为了人类,乌桕籽也是粉身碎骨,死而不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 &nbsp;三、留之无用惨遭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中兴”之后,乌桕树遭到了毁灭性的砍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原因有四:</p><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1.现代的化工产业有了新的替代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没有人收购皮油和梓油了。虽说皮油可以食用,但易于凝固,味道苦涩,食用皮油是物资极度匮乏时代人们万不得已、饥不择食的下下之策,正常年份人们不会食用的。家乡已通上电力,梓油也就失去了照明的价值,家庭手工作坊也搞不出什么现代的化工产业。&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2.解决温饱问题还是当务之急,乌桕树树冠庞大,遮住了阳光雨露,异常发达的根系和庄稼争夺养分。按家乡的方言,这种树“hù庄稼”,意思是妨碍庄稼正常生长(“hù”应该是哪个字,我真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保护”的“护”,也许这就是语言学上说的“有音无字”现象吧)。乌桕树笼罩下的庄稼颗粒不收,真是高山之巅无美木,大树之下无美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3.乌桕树生长缓慢,材质坚硬,纹理细密,是制作家具的上好原料,木材商大量收购,村民们又从这一角度发现了乌桕树的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 4.乌桕树上常常伴生一种毛毛虫,繁殖力强,抱团发展,啃食树叶,吮吸树汁。一旦这种虫子落到人身上,人们奇痒无比,所以人们采摘乌桕籽之前要先举着火把烧死毛毛虫后才敢上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斤乌桕籽远不如一斤大米有营养,为了饱腹,就需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就需要砍掉乌桕树。作为曾经的经济作物,在没有经济价值的情况下,对农民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砍伐,更何况它严重影响庄稼生长,于是树龄达百年甚至千年的乌桕树被砍掉了。只有那些远离庭院、不妨碍庄稼生长、树干不直、品相不好的才保留下来,正所谓“雁因不鸣,先付刀俎;木以不材,终其天年”,信乎!&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与此同时,家乡另一种经济林油桐树也被砍伐殆尽,原因和乌桕树一样。</p> <h3>  被砍倒的乌桕树</h3>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乌桕树也所剩无几了,有几棵长在邻居家的田地里,妨碍邻居家的庄稼生长,为了邻里和谐,砍掉了。有一棵长在路旁,因拓宽道路,被挖掘机连根拔起,千年古树败倒在现代钢铁利爪之下。硕果仅存的一棵长在山顶,树干弯曲,枝条欹斜,表皮龟裂,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俯瞰这片土地的变迁。</p> <p>  在物资贫乏的艰苦岁月里,乌桕树给人们提供帮助,虽然它的力量是那样的微薄。正如民谣戏谑:喜看树上满天星,采摘下来没几斤,衣服爬破却为何,出售木籽换补丁。现在,没有人收购皮油和梓油了,也没有人收购乌桕籽了,村民们也就不再采摘了,直到第二年春天,还能在幸存的乌桕树上见到白花花的乌桕籽挂满枝头,只能供鸟雀们食用,由它自生自灭。有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乌桕树的经济价值了,然而,在那个家家户户都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p> <p>  乌桕树曾经缀满了乡亲们绵绵不断的梦想,多彩了山村春夏秋冬的颜色,丰富了孩子们顽皮淘气的童心。有了它,山村显得平实、和谐、生机勃勃;有了它,乡亲们的生活也更加殷实、丰富多彩。然而,星移物换,岁月轮转,原来春夏一树绿荫、知了声声,秋冬满树红叶、果实吐白的美丽景象,不复存在。家乡的秋天因为少了一抹火红的色彩,变得空旷而寂寞,每当秋深露重的季节,我的心中自然地生出对乌桕树的念想来。</p>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1><font color="#ed2308"><b> 四、全域旅游促发展</b></font></h1><h3> 近年来,家乡的旅游业逐渐壮大,红色游、绿色游、地质游、农家游、研学游风生水起。我们村庄是县城通往大别山金刚台西河景区的必经之路,公路修通了,公交运行了,路灯点亮了,游客们纷至沓来,昔日寂静的村庄热闹了。</h3><h3><br></h3><h3> 商城县主要旅游景点</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p class="ql-block">  我家对面的金刚台,海拔1584米,豫南第一峰,也是大别山在河南境内的最高峰。这里是一座集地质地貌、亚热带风光、生物宝库、红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国家地质公园。走进这里,既可以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瑰丽美景,游览生态茶园,又能瞻仰红色革命遗址。商城县是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军地,是红25军长征出发地,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立足地,商城革命完整地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发生过成立党团组织(1925年)、商城起义(1929年)、成立红四军(1931年)、金刚台游击战(1934--1937年)、峡口阻击战(1938年武汉会战外围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等重大革命事件,30多万人口的商城县有8万多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碧血书丹青,英灵铸丰碑,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商城革命史充分诠释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金刚台红旗不倒”的英雄业绩获得了崇高赞誉,革命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遍全国。</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革命传统教育——金刚台妇女排</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1934年6月,中共皖西道委、中共商(城)南县委领导妇女排和游击队,转移到大别山金刚台的朝阳洞等山洞,红军家属和当地进步妇女组成“金刚台妇女排”,坚持武装斗争,保卫红色根据地。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商城县金刚台成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钢铁堡垒。在敌人千百次搜山、封山,在没有粮食、没有食盐、没有衣服、没有药品的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金刚台妇女排”的战士们,住山洞、吃树皮、嚼草根,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冲杀,以惊人的毅力与无情的大自然和疾病进行顽强斗争。在血与火、刀与剑的生死搏斗中奉献着青春、热血和血肉之躯,打退了敌人数百次的“围剿”和搜山,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金刚台游击战争,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赢得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英雄赞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妇女排的故事已被拍成电影《杜鹃花飞》,讲述1934至1937年红军主力北上后,留守商城县金刚台的红军妇女冒死救治伤员的感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  “金刚台红军洞群”是中国三十条红色旅行精品线之一,也是河南省四条红色旅游行线路之一,还是河南省首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之一。</p>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大别胜景金刚台,有诗为证:</h3><h3> &nbsp; 淮南江北梵净天天聚瑞祥 楚尾吴头锦绣地地凝紫气 &nbsp; 大别吐皓月清辉映楠竹惊起秋蝉子夜鸣 金刚腾赤日霞彩映劲松引来丹鹤当空舞<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金刚台奇观——猫儿石,海拔1351米,山顶有一座巨石,酷似狸猫,数十里之外清晰可见,惟妙惟肖、气势雄伟。</h3> <h3>  峡谷漂流</h3> <h3>  亲水栈道</h3> 玻璃吊桥<h3><br></h3> <h3>  飞瀑流泉</h3> <h3>  篝火晚会</h3> <h3>  农家餐馆</h3> <h3>  公交车从我家门前经过</h3> <h3>  外地游客前来观光</h3> <h3>  夜晚的小山村也亮起了路灯</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五、劫后余生换新颜</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加之我们村庄特殊的区位优势,从这儿路过、停留、观光的人越来越多。那劫后幸存、高大挺拔、苍老遒劲的乌桕树自然引起了游人的注意。秋季,乌桕树叶由绿转黄变红变紫,把田野点缀得绚丽多彩,火红的乌桕叶点燃了这片土地,晶莹的乌桕籽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乌桕已丹菊又开,剪得秋光入卷来,游人或驻足、或围观、或留影,或拾起红叶准备做成书签,欣赏不透,把玩不够。慕名而来、充满期待的游客,你可曾知道这里以前漫山遍野的乌桕树?</p> <p class="ql-block">  乌桕树下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乌桕叶和乌桕籽也是我们儿时的玩具。秋天,小伙伴们拾起落在地上的红叶,编成长辫,用竹竿举着,摇旗呐喊,在田野里奔跑、嬉戏。我们用皮筋、木棍或铁丝制作弓弹枪,用乌桕籽做“子弹”驱赶偷食的麻雀,可惜命中率很低。</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上学住校,学校还没有用电,同学们都是用墨水瓶自制煤油灯照明,有的自带蜡烛,有的同学把乌桕籽放在燃烧的蜡烛的灯芯边,说是给蜡烛加油,延长燃烧时间,其实时间并没有延长,倒是给顽皮的孩子寻找了玩耍的理由。</p> <p>  村民们生于斯、长于斯、劳于斯、葬于斯,一代接一代,周而又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血汗换来口中餐。传统印象中,乌桕花粉可以酿蜜,乌桕树籽可以榨油,乌桕树干可以做家具,乌桕树枝可以生火做饭,除此之外,就是严重影响庄稼生长,哪里还有什么审美价值?到底什么是美?能解决温饱的就是最美的!实用先于审美,功利高于艺术,多么朴素的辩证法啊!</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秋意浓,家乡乌桕满树红。到了深秋时节,家乡幸存的乌桕树就像是喝了醇厚的美酒,忽地变成了金黄、浅红、大红、紫红,一派寒霜尽染的壮美。有的黄闪闪如碎金落满枝头;有的红彤彤如红霞血染山谷;有的雾蒙蒙如炊烟缭绕群山。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深秋的家乡俨然是一幅如火如荼、红叶似血的山村秋景图!这生命的颜色,一滴滴渗入叶脉,浸润出明亮的色彩,给这个逐渐萧条的季节平添了诸多风姿。气温骤降,白露为霜,风雪来袭,草木凋零,美丽的红叶化为一只只红蝶,潇洒自如地随风飞起,在蓝天与大地的舞台尽显生命最后的风流,最后栖息于大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p> <p>  温饱问题解决了,村民生活富裕了,环保意识增强了,旅游经济壮大了,没有必要再去砍伐乌桕树了,甚至是卫星定位,挂牌保护了。当年幸存的乌桕树由经济林变成了景观林,喜逢盛世吐新蕊,迎来生命又一春,它们吸天地之精华,收日月之灵气,萌生幼芽,长出新枝;开出鲜花,酿成香蜜;结出硕果,引来游客,春吐香蕊蜂蝶舞,夏育浓荫解酷暑,秋露红叶尽鲜妍,冬展虬枝斗风寒。乌桕树适应能力强,落籽成林,一棵又一棵乌桕树茁壮地成长起来了,幸哉!</p> <h3>  枯木逢春</h3> <h3>  拦腰截断的乌桕树又吐出新绿</h3> <h3>  茁壮成长的幼苗</h3> <h3>  <br></h3> <h1><font color="#ed2308"><b>  附:家乡三大经济林</b></font></h1><h3>&nbsp;</h3><h3> 家乡有三种主要的化工类经济林木:乌桕树、油桐树、漆树。</h3> <h3>  乌桕树和油桐树对比鲜明,甚至互补,造化真是神奇啊!</h3> <h3>  梓油、皮油和桐油都是化工原料,以前需求量很大,现在没有人收购了,乌桕树和油桐树也就失去了经济价值,还妨碍农作物生长,于是遭到了毁灭性的砍伐。幸存的现在成了风景,家乡有一个山谷,里面全是油桐树,美其名曰“桐花谷”。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这两种树由经济林变成了景观林,春赏桐花之鲜艳,秋赏乌桕之火红。</h3> <h3>  下面是油桐花和油桐籽</h3>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漆树的汁液是制作油漆的上好原料,熬炼的漆叫“山漆”,亮度高,光泽好,耐火烤,不褪色,不脱落,不溶水,过去使用山漆也是豪门的象征,现在好像也没有人收购了。漆树的汁液有刺激性,有的人会产生皮肤过敏反应,俗话叫“长漆疮”,皮肤溃烂,痒得锥心蚀骨,所以这种树一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人们轻易也不敢去砍伐,现在也是自生自灭了。下面就是漆树,树上的疤痕是人们割漆时留下的印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