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0月30日,我们学带人到四川师范大学研训已进入第三天!今天,阳光可爱,气温宜人。陈大伟和周雄俊两位教授走进我们心里,分别做了《怎样有效观课议课》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讲座。</h3> <h3> 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曾经担任中学政教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主要研究和实践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出版有《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等十多本个人专著。<br></h3><h3> <br></h3> <h3> "观课议课"是陈大伟教授10年来提出并践行的一种文化。从单一引入多元,从单向变为互动,吸引了众多学校和教师师主动参与"观课议课"活动,改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没有对理想教学课堂的向往和追求,一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活动不仅有可能变成过眼云烟,更有可能被教师视为麻烦和累赘,从而出现被动、消极、不合作、或明或暗的抵触等行为。因此,陈大伟教授提出观课议课要激发教师追求理想课堂、实现幸福生活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实现课堂质量的提高!<br></h3> <h3> 讲座中,陈教授妙语连珠,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思想精辟,深入浅出,让人思考:</h3><h3> 其实课文并不仅仅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它也是用来教育自己。<br></h3><h3> 很多公开课上的"积极",只是在配合老师演戏。</h3><h3> 教育研究就是用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生活变得舒服。</h3><h3> 只有当我们坐在学生身边以后,我们才发现学生的学习到底是怎么回事。</h3><h3> 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利益是最需要得到尊重的。</h3><h3> 知识只是某一个知识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对某个问题相互妥协而达成的共识而已。</h3><h3> 我们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问题的勇气,但同时要培养他先对自己的问题思考一番的责任</h3><h3> 议课和磨课有什么区别?磨课是多种求一,议课是一中求多,奠定教学创造的基础。</h3><h3> 我们做几年"观课议课",改变的不是课堂,而是教师人生。</h3><h3> </h3> <h3></h3><h3> 从教学改进到生活改善,引导教师建设理想课堂,追求幸福生活,正是陈大伟教授讲座的立意所在和价值追求。</h3><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陈大伟教授提供的所有新理念和新方法,都很值得我借鉴,更需要我在实践中去运用,去细化,让它臻于完美。</h3> <h3> 周雄俊,四川师大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教育部考试中心特聘专家,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h3> <h3> 这堂课从周老师幽默地调侃自己开始。看老师这么幽默,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大神其实很亲民。 </h3><h3> 技术不行,谁来背锅?
<br></h3> <h3> 周老师认为:教学信息化要从工具、资源、思维三个方面入手。而思维是基础,是关键!教师不爱使用信息化教学,是因为工具不好使用。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余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所以,周老师向我们一一展示他的法宝——</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