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

玫瑰紫

<h1>2019年10月29日—31日一行10人来到杨得志、李立三革命先烈的故居,炎陵洣泉书院、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炎帝陵等地开启红色之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活动。</h1> <h1>不忘初心与梦同行——我们出发啦!</h1> <h1>杨得志将军故居位于株洲县南阳桥乡三旺冲村,已有百年历史,为株洲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1> <h1>杨得志(1911—1994),原名杨敬堂,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戎马一生,从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到l979年指挥自卫还击作战,亲历了我军几乎所有时期的战争,从士兵成长为总参谋长,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h1> <h1>进去参观前,我先整理好衣服,保持整洁的仪表仪容。</h1> <h1>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先后担任过19兵团司令兼陕西军区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h1> <h1>没有讲解员,书记在等着大家,亲自讲解</h1> <h1>从1980年2月至1987年11月,杨得志担任总参谋长近8年时间,是我军历史上到目前为止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总参谋长。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h1> <h1>赶紧在手机上记录一下,收集点素材,回来准备写一篇红色之旅的心得体会。</h1> <h1>参观完来个合影</h1> <h1>李立三故居坐落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渌江乡福建围村。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22平方米,坐东朝西,黄色围墙,八字柴门,门额题“芋园”,有房屋32间,为土木结构的单层庭院式民居。</h1> <h1>李立三(1899--196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h1> <h1>今天不对外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了。</h1> <h1>工作是能量的释放,学习是快乐的源泉,大家的心情也如花儿般绽放。</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立三(1899—1967)原名李隆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南昌起义等革命斗争。先后任上海市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工人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八一”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政治保卫处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span><br></h3> <h1>参观出来,先记录一下感受,回去还要给大家继续上课。</h1> <h1>在这个宁静也温暖的片刻,风儿轻轻,云儿朵朵,愿这样的美好时光能够驻足多陪伴我一下。</h1> <h1>有时候,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h1> <h1>温暖和煦的秋风吹拂在我的脸盘上,感觉舒服极了。</h1> <h1>工作上的搭档,任何时候配合一定也会很默契。</h1> <h1>  </h1><h1> 在洣水河上游的炎陵县城西北角,有一座建于宋代的古书院,因为它位于洣江边,故名洣泉书院。泉书院始建于宋代,原名烈山书院,清嘉庆2年(公元1797年)增修斋舍,因县境内有耕熟岭,山下出泉,清纯不染,涓涓不息,是为洣水之源,学者诚如泉水,则百川归海,无所不包,故改名为洣泉书院。</h1> <h1>登上15级石阶,便进入书院的院落,站在书院大门向内望去,建筑中轴设有大门、讲堂、大成殿三进,依次增高,寓意步步高升。</h1> <h1>洣泉书院为炎陵县培养出了不少人才。自宋至清,炎陵考取进士11人,举人43人,贡生374人,其中大部分人都在洣泉书院就读过。</h1> <h1>走入二进,便到了中厅。这里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即书院的讲堂所在,为历代老师授课的场所,门首高悬一块木匾“魁星点斗”,为道光年间翰林孔继勋在此讲学时所题。</h1> <h1>走进洣泉书院,那种古香古色和革命胜迹并存、书院文化和红色文化同时兼备的场景,让你流连忘返。</h1> <h1>洣泉书院最大的看点在于它与开国领袖毛泽东有过几次亲密接触,而且直接促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两位历史巨人毛泽东与朱德的“第一次握手”,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方向。</h1> <h1>红色之旅让我们胸朝彭拜,大家一起重温会议场景,希望让战争远去,让和平常在。</h1> <h1>我主动跟书记提出来负责洣泉书院的参观讲解,后面的人员没有及时跟上,我先在这里酝酿一下解说词,等等大家再正式开始。</h1> <h1>人到齐了,激情有了,讲解也滔滔不绝,大家也听得聚精会神,真不亚于专业解说员。</h1> <h1>书院中间为天井,花池是整个书院的后花园。在书院的东侧斋舍,共有号舍20间,每间约有5平米大,是名副其实的斗室。</h1> <h1>行走在洣泉书中,感受一下书院朴实典雅的建筑风格和人才辈出的历史渊源。</h1> <h1>感受洣泉书院的文化氛围。</h1> <h1>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是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并报中宣部备案的重点文化工程。</h1> <h1>所到之处书记都会签个到</h1> <h1>红军标语是井冈山根据地和湘赣根据地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h1> <h1>红军标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硝烟风雨,有的在书写后不久便被更换或覆盖,有的标语载体被剥蚀损毁或拆除,遗存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h1> <h1>儿时的梦想,现在只能隔着橱窗过过枪瘾。</h1> <h1>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h1> <h1>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h1> <h1>“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始于夏,官方祭祀源于周,帝王祭祀起于唐而兴于宋。官方祭祀活动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大典、告祭典礼。民间祭祀,俗称“朝天子坟”,老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常常举行形式多样的祭祀炎帝活动。</h1> <h1>炎帝陵祭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血缘聚合和血脉认同。</h1> <h1>我们参加了株洲市荷塘区第五中学初三年纪师生祭祀炎帝陵典礼。</h1> <h1>炎帝陵祭祀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崇拜和英雄敬仰。</h1> <h1>来到毛泽东主席亲手缔造的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参观学习。</h1> <h1>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被称为"共和国摇篮",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建设时间最早、实践最为成功的红色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并实践的工农兵代表会议性质的革命政权。</h1> <h3></h3><h1>茶陵古城墙是湖南省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墙。它融合了宋、明、清三个时代城墙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对研究古代建筑、水利、城防设施具有一定价值。2002年5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南宋古城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h1> <h1>茶陵铁犀又名南浦铁犀,茶陵铁牛,位于湖南省茶陵县城南古城墙外洣江岸边,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民间神物。铁犀卧高约1.5米,体长2.1米,宽0.8米,重约3.5吨,系用亚共晶白口生铁分三次浇铸而成,其状似牛,俗称“铁牛”,昂首而卧,逼视洣水,栩栩如生。</h1> <h1>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一个人,一个名族,一个政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通过这次红色之旅,</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使我们受到了教育,</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中国革命伟大进程有</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了真切的认识和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span></h1> <h1> 花 絮</h1><h3></h3> <h1>中途休息一下,活动一下身体,吃点东西补充能量。</h1> <h1>摄影编辑:玫瑰紫</h1><h3><br></h3><h1> </h1><h1> 谢谢观赏</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