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小讲堂”第五期——《曾参教子》

航城学校家委会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0月27日下午2点,“古文小讲堂”第五期在航城青年之家如期举行。本期面向2-4年级学生,主讲人为刘琦老师。刘老师为大家挑选了《曾参教子》这篇文章,它熔故事性和哲理性于一体,文章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相信同学们都会喜欢的。</p> 故事的主人公曾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作者韩非子则是战国末期韩国人,两者生活的年代相差200多年。为了让大家了解故事背景,刘老师找来了一张战国地图,简要地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关系。 刘老师播放了一段介绍韩非子的视频,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 随后,刘老师又从韩非子的作品和身世两方面做了补充。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从儒家、道家、法家等多个流派吸取思想精华,提出一套以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主张治国以刑、赏为本。他的著作被编辑成《韩非子》一书,影响深远。我们熟知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都出自这本书。 韩非子去世后名垂史册,但活着的时候却命运悲惨,坎坷曲折。他是韩国贵族,学说却不受韩王待见;他的学说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他个人却没有受到秦王的善遇。相反,他遭到昔日同窗李斯的排挤和毁谤,被秦王投入大牢,最终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大概是历来圣人先哲的共同归宿。 接下来刘老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曾子。曾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比韩非子生活的年代早200多年。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圣人之一,不仅参与编写了《论语》,还撰写了《大学》等经典儒家著作。他的名句“吾日三省吾身”“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言也善”流传千古,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历代士大夫所宗。 为了引入正文,刘老师问了大家一个为题:英雄人物一般具备哪些品质?刘老师把话筒交给同学们,让他们每个人都说出一种品格。“勇敢”、“坚持不懈”、“勤奋”、“虚心”“诚实”......,大家非常踊跃,很快就点到了今天故事的主题“诚信”。“诚信”为什么是一种重要的品格呢,相信大家读完故事就不再有疑虑了。 <h3>《曾子教子》短小浅显,生字和难懂的字很少,却包含着许多古文典型的用法和习惯。刘老师给生子注了音,带领大家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大家热情高涨,声音响亮,断句整齐。看来大家理解文章不会有大问题了。</h3> <h3>小古文怎么教?重点字句的解释肯定少不了的。需要全文逐句的翻译吗?并不一定。刘老师说,古文单字成义,但字的意思多数时候是与现代的用法是相同、相近、相通的,小朋友使用“望文生义”、组近义词的方法,句子的基本大意都可以猜出来。这对刚刚接触古文的小学生们无疑是莫大的鼓舞。而那些古文特有的句式、用法、字义,则需要小朋友们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浸染。</h3> 在说出每一个重点字句的意思之前,刘老师总是先鼓励同学们大胆去猜想,提出自己的想法。事实证明,他们对古文的“破译”能力是不可低估的。而这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战胜古文的愿望和信心。 <h3>讲解完注释后,刘老师给同学们看了整体的白话文翻译。大家对照先前自己的理解,看看自己理解对了多少,又有哪些不足之处。</h3> 中国古代的书籍都是竖排的。竖排有什么好处呢?古人读竖排书籍,每读一列,从上到下,不停“作点头状”,正所谓“点头称是,不是也是”,俨然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而今人读横排书呢?每读一行,从左到右,作摇头状,摇头否定,是也不是,好像读不懂书无可奈何的样子。这当然只是个笑话,同学们乐得前仰后合,想必从此都记住了古代书籍是竖排的这个事实。 <h3>小朋友们挑战一下朗读竖排的课文如何?当然不在话下。就连没有标点符号的竖排课文,大家照样准确断句。看来,大家都有做大学问的潜质!</h3> 这篇课文虽小,包含的知识点可不少呢。不信你看,古文常用的“子”“之”在这里可以找到好多例句。大家一起来玩个“连连看”的游戏吧。 学完了课文,刘老师让大家休息五分钟。接下来的环节是我们的保留节目:古文小剧场。课文稍微增删,就是一个小剧本啦。旁白、曾子、曾子之妻、曾子之子,四个角色,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场。能够上台过一把演员的瘾,小朋友们欢呼雀跃,争着要扮演自己心仪的角色。 演完《曾子教子》的喜剧版,刘老师把结尾改成了“悲剧”,看看不守承诺又会带来怎样的警示? 同学们亲自演绎完课文故事,不仅故事情节了然于胸,连故事中的道理也不知不觉中铭刻在心了。接着,刘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说出几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和警句。同学们发言积极,佳句连连。 下课了,看着同学们面带笑容地离开课堂,刘老师也深感欣慰。打消小朋友学习古文时踌躇不前的疑虑,增加他们学习古文的信心和乐趣,这不正是“小讲堂“老师们的初衷吗? <h3>文/刘琦 图/余丽珊</h3>

刘老师

古文

曾子

同学

竖排

韩非子

大家

课文

小朋友

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