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概况:</p><p> </p><p> 2019年10月有缘聚会於贵州,顺便寻游熟悉和名胜的景点,其中包括有“黔北明珠”誉名,桐梓小巧玲珑的“小西湖景区”。当年的自然、纯朴、静谧的小西湖、己成了贵州省A级名胜旅游景区,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游赏。尤其是外省的“侯鸟”老人们来此养老,过着原生态的自然氧吧生活。桐梓“小西湖”湖光山色风景的誉名在外,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避暑纳凉的好地方。</p><p> 小西湖是闻名遐迩,曾经关押过、震惊中外“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囚禁在此。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44年冬,张学良将军从贵州开阳县被转移到这里,张学良将军在被囚禁期间,在小石湖湖边漫步,在湖心岛垂钓;他在小西湖渡过了两年多的囚禁生活。他在这小西湖渡过的时光里,在小西湖“囚禁”处还存有张学良将军使用过的部分物品。</span></p><p> 桐梓小西湖不仅有民国名人风情故事,而且有我国较早的水电站,也就是贵州省第一座水电站,“天门河”水电站(略)。</p><p> 说到黔北明珠桐梓小西湖,就不得不提三线建设时期的水电八局,水电八局在桐梓一所技校。该技校校址离小西湖不远,隔一条和一座山坡;即然到了桐梓“小西湖”景区,八局原桐梓技校是必去地方。因为当年桐梓技校为八局工程前后方,培养、输送了许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曾有人开玩笑讲:此处是八局的“唐山炮校”。确实由此启程的莘莘学子、走向水利系统的建设“大舞台”,为国家水电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p> 从小西瑚、天门洞水库区到八局技校,可以徒步沿路翻山到原八局技校。顺着山路、凭着曾经的记忆,缓着步子游山赏景,朝着技校的方向迈进。库区周边青山绿水的环境,让人有穿越了时空感觉,又回到哪自然的纯朴的年代。行进中看见山野里农居房比以前还稀少,好奇心问了农人,据农人说为了青山农林管理,将散居在山坳里小农屋,搬迁到乡村所在地,集中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p><p> 沿路山峦风景不知不觉走了很长一段路,抬头远眺熟悉的青砖排房,此时精神和脚步都提起劲来了,加快步伐下坡转弯过山岗,顺着坡道过陈旧的木老屋,到了原技校,瞬间感到时光倒流30年。路边两侧山坡上的校舍、家属院仍然原样,山坡下校园操场上除了堆有木材,环境仍然是没有多变化。校舍和家属区几栋房子看得很清楚,只是青砖房比曾经的少了许多。家属院子旁己耸立一座火电发电厂,高大的圆塔邻靠在原技校家属院旁,显明是年代的时空景象,过去和现代建筑物的对照;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说明国家的建设进程速度提升,在偏远的山沟里都能体现。</p> <p>一、桐梓小西湖景区.</p> <p>▽图:桐梓县城高速公路牌楼.</p> <p>▽图:桐梓县至小西湖公共汽车.</p> <p>▽图:贵州.桐梓县.工农街.</p><p>:去小西湖景区必经工农街。</p> <p>▽图:去小西湖景区的街景.</p> <p>▽图:桐梓县小西湖景区.</p> <p>▽图:桐梓小西湖景区景貌.</p> <p>▽图:张学良塑像.</p> <p>▽图:張学良、赵四小姐在小西湖资料.</p> <p>▽图:小西湖“天门洞吊桥”.</p> <p>▽图:天门河上吊桥.</p> <p>▽图:小西湖天门洞景</p> <p>▽图:张学良囚禁在“天门洞”遗址.</p> <p>▽图:张学良在小西湖垂钓塑像.</p> <p>▽图:小西湖景点风光.</p> <p>▽图:小西湖景区景色.</p> <p>▽图:桐梓小西湖景貌.</p> <p>二、天门河水电站.</p> <p> 小西湖位于桐县楼山镇天门河,距桐梓县6华里。“小西湖”的天门河水电站,兴建于四十年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由于抗战需要,国民政府内迁时带随诸多兵工厂,其中有广州石林兵工厂、河南巩县兵工厂、江陵兵工厂、沈阳兵工厂迁至贵州桐梓,后合并为第41兵工厂。因战事紧迫,为加强兵工厂生产,解决生产中用电困难,国民政府定下建造水电站,由国民兵工41厂成立水电处。由清华大学教授陈祖东负责,邀请国内5个大学教授专家设计。为了保密和防日军轰炸,水电站设计在地下溶洞中,发电机两台重达100吨,其发电设备来自美国。在当时战争年代,发电机从美国漂洋过海到印度,较交著名的“驼峰航线”空运、飞越喜马拉雅山抵达昆明,再经滇黔公路翻越崇山峻岭运至贵州桐梓。历经70多年两台发电机组,除中途有过短暂的修整,仍然在正常运转,其机组发电高峰日达到1万千瓦时。</p> <p>▽图:天门洞水电站厂址.</p> <p>▽图:天门洞水电站图标.</p> <p>▽图:天门洞发电机.</p> <p>▽图:天门洞水电站场景.</p> <p>▽图:天门洞水电站.</p> <p>▽图:天门洞水库区坝址.</p> <p>▽图:小西湖•水库区</p> <p>▽图:小西湖•天门水库•坝址.</p> <p>▽图:天门水库大垻体墙.</p> <p>▽图:天门河上水坝景</p> <p>▽图:天门洞水库泄水水渠.</p> <p>▽图:天门门河水系坝.</p> <p>▽图:天门洞库区柿子红了.</p> <p>▽图:库区散居农户搬迁新房新址.</p> <p>▽图:沿着坡道山路步行.</p> <p>▽图:山坡道前方己见到电厂.也就是技校遗址.</p> <p> 三、水电八局桐梓技校. </p><p> 八局技校在桐梓县境内,离桐梓县城一段路。据悉原八局技校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五七四”基地,由于诸多原因“五七四”基地工程未上马,於1973年转入水电部,并入乌江渡水电八局。1974年将桐梓基地改为八局技校,技校园区分设校园区和家属区两块,共有房屋建筑16.7栋左右,均为青砖三层楼房,依山而上排建在山坡上。</p><p><br></p><p>▽图:桐梓八局技校地理环境(网络图)</p> <p> 八局技校当年分设桐梓和东江两地。桐梓技校是1974年至1988年间,自88年后桐梓技校搬迁湖南长沙南托。当年技校在桐梓时,每年招收学生200余人,技校当年开设学习的课目,是根据八局工程进展需要而设定。曾在80年代时技校为八局工程需要,开设过:驾驶、测量、木工、钢筋、修理等课目,学制为三年,学生是带薪学习,在校学习二年、岗位实习一年,毕业包分配,去向是央企八局。在印象里桐梓技校在校学生,最多人数曾达二千多人,为八局水电工程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八局在云贵川水利工程建设中作了积极工作。</p><p><br></p><p>▽图:八局技校的青砖楼.</p> <p>▽图:从校区原址眺望家属区.</p> <p>▽图:家属区房子是沿山坡而建.</p> <p>1. 水电八局桐梓技校.</p><p><br></p><p>▽图:原桐梓水电八局技校校园景(网络)</p> <p>▽图:原八局枝校家属区.</p> <p>▽图:图景中木材加工厂.</p><p> 图上原技校操场己成了木材加厂,这是八局技校搬离桐梓后,原技校遗址被一家木材加厂使用.当年的操场就成了上木料加工加工场。</p> <p>▽图:木材加工场内堆积木材.</p> <p> 木材加工场工人师傅,介绍原八局“技校”现在环境,和目前工作的环境和土地被电厂征用的状况。</p><p>▽图:“技校”木材加工场.工人师傅.</p> <p>▽图:原技校操场己面貌全非.</p> <p>▽图:校园坡道仍然保持原貌.</p> <p>▽图:原技校楼道景貌</p> <p>▽图:原技校楼舍景貌.</p> <p>▽图:原技校楼舍景貌.</p> <p>▽图:原八局技校校舍房屋.</p> <p>▽图:原八局技校校舍房屋全景.</p> <p>▽图:原技校校舍教务楼景貌.</p> <p>▽图:校园坡道留下仍然的印象.</p> <p>▽图:校园内坡道一点未改变.</p> <p>▽图:眺望技校对面山坡上家属区.</p> <p>▽图:从坡道下行时感不习惯了.</p> <p>▽图:感觉不到场地是原校园操场.</p> <p>▽图:原很熟的道变成陌生的路.</p> <p>2. 原八局技校.家属区.</p><p> 家属区楼栋被拆除许多,荒坡上留存原青砖房的地基,残墙断壁处都成了私人菜园子、饲养场,失去了原本地整洁、静谧、详和的环境。却成了农家大院子了。为了想知道现在情况,到住家处打听了解,是否还有八局人住在里面?!到楼前住家门,听见话音不是八局话,一打听才知是桐梓当地人,就便和她们聊起家常。听住户介绍:自水电八局技校搬迁,后遣留下家属房子,己被周边居民户(农民)买下,己成有产权证本的私人住房。现在桐梓己开发了,八局技校原址己成遵义发电厂范围;电厂规划扩建进展,受到居住房人的阻碍影响,暂缓拆除原技校家属房。如不是此房产纠纷的影响,其家属院内的青砖房就消失无存了。</p> <p>▽图:家属院内原先模样己变化为荒凉感.</p> <p>▽图:原先家属院内数十栋房只剩两栋.</p> <p>▽图:停车场地己成建设材材加工厂.</p> <p>▽图:是曾经的家属区模样.</p> <p>▽图:顺着山坡而建的家属房.</p> <p>▽图:原家属区楼栋己变成独家村.</p> <p>▽图:原楼栋里走廊长道.</p> <p>▽图:楼房基本保持原样.青砖三层楼.</p> <p>▽图:楼道里空空如也,住户多半不在家。</p> <p>▽图:住户人家均属散户,从事各种自由职业。</p> <p>▽图:现在住房楼道景象区别原八局技校。</p> <p>▽图:楼道内变化己脱离原在规格。</p> <p>▽图:楼房外墙青砖未动,内部己有变化。</p> <p>▽图:原来的技校家属院规格消失待尽。</p> <p>▽图:家属院内尽剩这么唯拆除的楼房。</p> <p>▽图:青砖楼房素面外墙是三线建设时的特征。</p> <p>▽图:三线建设时房屋建造技术质量。</p> <p>▽图:房屋建造是依据地形设计建造。</p> <p class="ql-block">▽图:当年建设三线时,要求不得占用农耕良田。</p> <p>▽图:房屋折除后留下地基墙根。</p> <p>▽图:撤掉房基己成了居住人鸡鸭禽养殖场.</p> <p>△图:私人搭建饲养猪棚。</p> <p>▽图:家属院区后山坡地.己成现居住人开垦的田地。</p> <p>▽图:曾经的房子己拆除,剩下的房子地基。</p> <p>▽图:曾经的技校遗址.己成新建设中规划地.</p> <p>▽图:学校食堂的烟塔仍然耸立,但己失曾经的烟火。</p> <p>▽图:这条路是三线建设时开挖的.</p> <p>▽图:路桥样况仍末变.还保持原貌.</p> <p>▽图:看见这河床山貌如同未曾离开过.</p> <p>▽图:路边河对岸八五分厂仍在.</p> <p>▽图:这条是既熟悉又陌生一条路.</p> <p>▽图:路口是小西湖至桐梓小公共汽车.</p> <p>四,黔北明珠城桐梓. </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桐梓县属贵州省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全县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8乡(其中1个民族乡)16镇,总人口67万人。</span></p> <p>▽图:游玩小西湖后经过桐梓公路牌楼.</p> <p>▽图:城市里道路宽而直.</p> <p>▽图:城市街道整齐清洁.</p> <p>▽图:桐梓县城名小吃羊肉粉.</p><p> 从远方来到桐梓县城,不吃县城里羊肉粉,有失来桐梓快乐的心情了。桐梓羊肉粉是属遵义羊肉粉系列,其风味特色不逊遵义。</p> <p>▽图:桐梓美化街道门店环境.</p> <p>▽图:城市新城一派新面貌.</p> <p>▽图:新城里高楼林立.</p> <p class="ql-block"> :水电八局桐梓技校,是贵州大三线建设时期产物。在大三线艰苦时期,建设时要求“先工作、后生活”。人们听从组织号召,服从组织安排,不讲究吃、住、行等生活方式,只图积极完成组织交办任务,在当时对个人和家庭来讲,是最大的安慰了。………,…………。 谢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