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字行腔”的声乐知识中遨游

Lion(拉安)

今天聆听了全国知名的“以字行腔”传承人冯宝宏教授的一场生动的讲座。对于我这种没受过音乐知识正规教育的歌唱爱好者来说真是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幽默生动的语言把我带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知识领域,让我在这个新的天地里遨游了一番,今生之大幸啊! “以字行腔”的创始人是中国美声引入的第一人应尚能,他创作了一本“以字行腔”的书,但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拼音,而意大利语没有多少人懂,结果大师的心血也就尘封起来了。好在他的爱徒刘秀颙坚持不懈地努力传承,这个能改变中国美声唱法的创意才没有被埋没。在他年事渐高的时候,他的爱徒冯宝宏在他的期盼中接过接力棒,继续研究了十几年,使这块中国音乐的瑰宝得以在中国的大地上继续发光。 下面是“以字行腔”的简介:第一个问题是汉字发音的五个因素: 1、字腹:主要是元音:a、o、e、i、u、u.(上面有点的) 2、字头:主要是辅音:b、p、m、f、d、t、n、l……, 3、归韵:字腹后面的元音:i、o、u, 4、字尾:字腹后面的辅音:n、ng, 5、介母:字腹前面的元音:i、u、u(上面有点) 如:jiang j是字头,i是介母,a是字腹,ng是字尾。 又如:zai z是字头,a是字腹,i是归韵。 为了大家容易记住“腹头归尾介”这五个部分,冯老师用了一个很有趣的形象记忆法:“斧头归尾介”说成:这把斧头是归尾介的。 第二个问题是在唱每一个字时,上述几部分所占的比重。称四项基本原则: 1、字头轻巧着力 2、字腹延长饱满 3、介母不到半拍 4、归韵字尾迟短 第三个问题是有些韵母在特定的情况下要变一下,如图中的几个例子。 ian. he. mei. shen. 等 第四个问题是拼音拾遗补缺 1、ui. hui 唱时变为huei 2、iu. liu. 唱时变为liou 3、un. gun.唱时变为guon 有些字符打不出来,看图吧! 第五个问题是关于字正腔圆的问题。京剧的字是咬得很正的,唱时有两个方面和唱歌不一样: 1、介母的时值不同,唱歌是不超过半拍,但京剧可以拖很长。 2、归韵的字尾次数不同。唱歌是迟而短,而且只有一次。但京剧可以多次归韵。 第六个问题是关于十三辙。 1、四个半大辙:花、怀、遥、江洋、言(半)。以a母音为字腹口型容易发音,故易被人接受,深受作曲家欢迎。 2、小辙:姑苏。u母音为字腹的口型难发音,故难被接受。 讲完课后,冯教授邀请了几位歌唱家或声乐系学生上台演唱,当场指出发音的存在问题。大家也受益匪浅。冯教授的演讲结束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收获巨大,都为自己能有机会听冯教授讲课而深感自豪和荣幸。谢谢你,冯宝宏教授!

以字

行腔

归韵

介母

字头

冯宝宏

归尾介

唱时

发音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