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莲花台位于关山顶峰五台山之阳,距市区35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古称"龙首山",唐宪宗李纯改名"青龙山",民间称"莲花台",因山顶有一巨石形似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台高30米,有天然石塔一座, 左悬右垂,十分险峻。秦在此建"峙"以祭"天神",宋、元、明、清代,均在此建庙宇、寺院,台上原有古建筑200余间,唐曾敕封常住僧三千五百名。现存唐、明、清石碑20多座。山上奇峰怪石甚多,翠绿的松柏生长在高耸的石峰万仞石崖缝间,万丈悬崖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有北方名山之神奇,又有江南水乡之柔美,为陇原少有。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是华亭市待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h3> <h3> 深秋天更蓝,叶更红,水更清,莲花台的秋色更迷人,行走在秋意渐浓的关山之中,历史浮现在脑海,秦人已去,寻觅之人踏歌而来…</h3> <h3> 此处山峰突兀、层峦叠嶂、林壑优美,逢秋之季,层林尽染、风至蝶舞,望之蔚然而耸立者,莲花台也</h3> <h3> 泉水叮咚,汇聚溪流长长,落差形成大小不一瀑布,不变的是潺潺的流水,变的是残缺不全的路和桥,时间改变着莲花台的意境,改变不了,寻觅者…</h3> <h3> 韩老讲解长柄石苇的特性及生存习性</h3> <h3> 遗落的生活用品,记录着曾经的日子,人已去,物仍在,莲花台依然矗立在群山万壑之中…</h3> <h3> 谷志强的心意六合拳在莲花台武起,只见他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游云,疾若闪电,又稳健又潇洒。</h3> <h3> 看看这是…?可以认为,在莲花台人类的活动不是唯一的!</h3> <h3> 这里有一间茅草屋,谷志强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年夏季,由于关山天气多变,当时我和韩老上山,晴空万里,景色宜人,没想到下午天气突变,大雨磅礴,大雾弥漫,当时没有准备雨具和食品,更糟糕的是走错路,一直走到天黑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只能在关山宿营,没有吃的,只能饿着,没有雨具,只能躲到岩石下,没有水喝,渴了,就从山崖下到山沟里,只能喝苦涩雨后的溪水,衣服被淋湿,两个人背靠背相互取暖,漫漫长夜,在韩老的讲述中渡过,终于天亮,在寻路的时候,遇到一位猎人,得知我们的遭遇后,把我们带到那个茅草屋里:</h3><h3> 我们又饥又渴,猎人让我们先休息,他到茅屋后边去拿回一个袋子,打开袋子,是面粉,两三下把面和好,放到一边,拿起小黑锅放到三个石头上,把洋芋洗了洗,切成块,放的黑锅里,倒上水,点着火,煮起了,烟雾缭绕,柴火呛人,我们这时却感到家的味道,过了一会儿,猎人,把回好的面用手,纠成小面块下到黑锅里,面香味,掺杂着杂草烟味,充满茅屋,我们的味蕾分泌出有限的液体,他到外边拿回绿色的东西,用手掰成段,放到黑锅里,给我俩一人舀了一碗,我俩也不顾什么,只是低头吃了起来,这顿洋芋面:面香、洋芋沙沙滴,绿色的野韭菜、散发特殊的香味,这饭之香,我们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h3><h3> 之后我们每次来到这里,都要看看这个茅草屋,但是连续3、4年了,没有再见那个猎人,只有茅草屋还在那里!</h3><h3> 事后韩老作诗一首来记录惊心动魄的这一幕:</h3><h3> 夜黑风高困悬崖,饥饿饥渴脚下滑。</h3><h3> 贴背取暖等天亮,此夜犹比世纪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