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志教育 照耀一生

xiangxiangbeibeima

<h3>  迎着凛冽的寒风,10月28日早晨,区教研室孙主任、常老师我们三人早早就来到了清华附小。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学习。走进清华附小的校门感受到的就是浓浓的孔子文化。</h3> <h3>  屋外寒风阵阵,屋内暖意洋洋。联盛馆精心布置学校文化、学生作品随处可见。</h3> <h3>  学生的舞台剧《孔子游春》开启了学习的篇章,孔子凝望泗水而思,发出“水为万物源,水为真君子”的感想。</h3> <h3>  主题课程教学指向的是立人的核心价值,指向的是核心价值塑造与素养的提升。最终还是要回到人本身,“儿童站立在学校中央”就是主题课程教学所追寻的“人”的本身。成志榜样的选择,一年一个现代榜样,一年一个古代榜样。聚焦成志榜样人物,以学段进行语文要素统整,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德智弥合,打通校内外、家庭、社区。实现系统育人。</h3> <h3>  主题统领,以任务为驱动,在赋予挑战性的,运用多学科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中,实现创生意义的学习。</h3> <h3>  第一节课是清华附小的高鸿鹄所执教的《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你生活中的好朋友是谁?你希望你的好朋友怎样对待你呢?”高老师以学生生活中跟同学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开始这节课。从而引出课题“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接着创设情景:今天来我校学习的老师看到我们学校孔子墙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不太清楚这句话,想请你给她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你会怎么说?出示共学单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你能作为导游来向老师介绍一下吗?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让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的实用性更显著。</h3> <h3>  再次创设情景:如果来的是外国老师你会怎样介绍?小组练习用英语介绍,老师出示这句话的两种不同的翻译。再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两种翻译你认为哪个更好?让学生明白现代文、古文、英文三者的不同,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达到了学而思,而不是记忆学。</h3> <h3>  第二节课是聂焱老师的美术课,美术课中融入《论语》 和孔子的元素更需要老师的巧妙构思。聂老师以“研究”一词引发学生的思考,说出对这个词的理解。接着引出善思之人——孔子,以:1.说说你对孔子的了解?2.今天我们上艺术课,我们该如何用艺术的方式研究《论语》?引入新课,可谓独具匠心。</h3> <h3>  如何为《论文》里的“君子”设计一款服饰?</h3><h3> 依据考古文献</h3><h3> 《论语》中的文字描写。</h3><h3> 出示资料《左转 哀公十五年》中对子路描写的最后一句,想象一下冠会是什么样的,试着画一下。</h3> <h3>  出示《诗经.齐风东风末明》中有关衣服的描写,试着画一下衣服。</h3> <h3> 出示《论语.隐义注》中关于屐的描写,引导试着画一下屐。</h3><h3><br></h3> <h3>  最后出示老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更多了解孔子时期君子的服饰,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工具制作古代“君子”的衣服,做好后贴在作业纸的后面。</h3> <h3>  第三节课《至圣先师——孔子》执教老师:李小娟</h3><h3>一、导入</h3><h3>师:我们清华附小的校训是什么?学生齐背。</h3><h3>师:看来我们学校是培养君子的地方。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h3><h3>出示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句子,学生齐读,</h3><h3>师:通过读你发现什么了?(君子和小人两种对比的人基本上同时出现)</h3><h3>师总结:对比的论语有助于理解和学习。</h3><h3>二、出示: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h3><h3>1.练习读。(“周”和“”停顿)</h3><h3>2.理解:“周”和“比”。图片、甲骨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先试着自己理解。</h3><h3>3.这句话用成语你会用哪个(团结一心、团结有爱)</h3><h3>4.在生活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h3><h3>5.出示祁黄羊的故事。</h3><h3>6.梳理学习方法:学习这句话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h3><h3><br></h3> <h3>  三节课结束后专家和听课老师进行评课、研课。专家认为聂焱老师的课以:如何用艺术的方式研究论语?这是开始的大问题,所以最后还要回到这个问题,但在设计环节中没有体现。来到了为论语中的君子设计者服饰。研究者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h3><h3> 高老师的课设计出示的目标是两个,但实际的操作目标有点儿多学到不是记住这句话,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躬身自问。发给学生的资料建议要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读一读。不必要用英语,可以选一些学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或看法。</h3> <h3>  下午的学习在学生的展示中开始。孩子们总结了自己一年来研究,发现许多同学都对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很感兴趣。所以又把目光缩小聚焦到孔子的周游列国之旅。通过以上照片可以看出学生们的研究过程,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之大,受益之匪浅。</h3> <h3>  第一节语文,《两小儿辩日》<br></h3><h3>1.出示辩论过程,师生练习朗读。同桌练习朗读。分男女分读。</h3><h3>2.两小二谁说的对?</h3><h3>师:我咨询过科学老师了,无论从理、从据两小儿都说的不对。那我们还有学的必要吗?(有)。为什么?</h3><h3>3.补充材料《列子.汤问》</h3><h3>读完之后思考:这是什么手术?(心脏手术)在那个时代这种做法可谓敢别人不敢想。</h3><h3>3.文中还有一个人孔子,他听到这两小二的辩论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出示下面的共学单)</h3> <h3>  接着六年级的老师课同学们以“多知是不是智的前提?”展示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会,在老师“润物无声”的引导下,学生明白辩论分正方和反方,怎样才能有理有据,有来有往,有攻有守。</h3> <h3>  将来我们的课堂要变成学生探究的过程。把师生之间沟通从问答变成交流探究。课堂是很重要,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我们老师要把课堂变成一个支点,让它翘起课外学习。</h3>

学生

老师

出示

孔子

学习

君子

论语

这句

附小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