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对感统的认识

熊猫老师

<h3>  学生睿睿的妈妈,写了一篇介绍感统的文章。认识深刻,写得真棒!转发原文如下:</h3><h3><br></h3><h3> </h3><h3> 《浅谈对感觉统合的认识》</h3><h3><br></h3><h3> 笔者在日常生活或服务过程中,会听到有家长提及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做事情不专心、爱发脾气或打人、胆小怕生等各种情况,无数家庭因孩子出现的这些情况而苦不堪言,有人说孩子的一些行为只是因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而已,等长大就好了。作为一名社工,当服务对象因孩子出现的现象来寻求帮助时,除了倾听,是否也以孩子年龄小不懂事,长大了就会改善来安慰服务对象呢?显然是不能的,可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br></h3><h3><br></h3><h3> 说到孩子出现的一些现象,不得不提近几年国内部分城市的早教机构、幼儿园、儿童教育机构都纷纷开设的感统训练课。笔者咨询了所在地感统培训机构的老师,他表示国内兴起感统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今城市化发展快速,居住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运动受到限制、感官体验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出现感统失调,孩子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为好动不安、胆小怕生、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能力差、交际能力弱等。</h3><h3><br></h3><h3> 感统是什么呢,听起来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呢!笔者谈谈自己对感统的认识,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感统。</h3><h3><br></h3><h3> 理论提出</h3><h3> 1970 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 1972 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 (J.Ayres) 根据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感觉统合术语广泛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示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h3><h3><br></h3><h3><br></h3><h3> 什么是感觉统合</h3><h3>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简单地理解就是人能正常使用自己感觉系统的能力。人有七大感觉系统,除人们熟知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大感觉系统外,还包括前庭觉和本体觉,这七大感觉系统各有其功能:通过视觉,人能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过听觉,人能分辨声音的大小、异同、远近等;嗅觉和味觉是人赖以更好体验幸福生活的感觉系统;触觉让人感知外界环境,感觉到痛痒等;前庭觉属于人的内部感觉,也称平衡觉,使人能感知自身的状态和重力感,其感受器是人体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凭着平衡觉,人就能分辨自身是坐着,站着还是运动状态中,除此以为前庭觉还负责接受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信息,为本体觉和触觉进行信息的整合过滤,因此完善前庭觉尤为重要;本体觉就是对身体的自我感觉及控制,身体协调性、肌耐力、运动力都与本体觉挂钩,因而本体觉又称为深感觉。在人类的遗传基因中,带有基本的感统能力,每个宝宝一生下来,就拥有此能力,但这种本能必须在后天为其提供条件和机会,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成熟。</h3><h3><br></h3><h3> 感统失调的表现</h3><h3> 人从胎儿期直到生命结束前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是在进行感觉统合的过程,如果大脑对身体输入的信息统合能力不足,身体感官与大脑协调不佳,便会出现感统失调现象。感统失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视觉系统失调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漏行、缺字、无法发现异同等;触觉系统失调的孩子,就像身上比别的孩子“多长了一层皮或少了一层皮”,因对外界感知不足,容易造成爱发脾气动手打人等情况,影响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前庭觉失调的孩子,除了平衡感会出现问题外,由于前庭觉接收不到来自视、听等感觉系统的信息,无法为本体觉进行信息的过滤,因而孩子往往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事情,造成专注力不足。本体觉失调的孩子,表现为缺乏自信,语言能力差等。</h3><h3><br></h3><h3><br></h3><h3> 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h3><h3> 生理原因(先天性)。如剖腹产的婴儿缺乏母体产道挤压导致压迫感不足,造成的触觉失调、孕妈妈怀孕期间胎位不正造成的平衡失调</h3><h3>环境和人为的原因(后天性)。</h3><h3>孩子缺少玩沙、玩泥土的机会,缺乏触觉刺激</h3><h3>居住环境的改变,孩子活动范围减少,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孩子接受的信息不全面</h3><h3>父母过于严厉,人为地造成孩子精神压力过大,孩子产生挫败感</h3><h3><br></h3><h3><br></h3><h3> 感统失调的误区</h3><h3> 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幼儿期认为孩子感统失调所表现出来的如好动、胆小、爱发脾气打人等情况只是因为孩子还太小了不懂事导致的,等孩子长大后懂事了就会好,殊不知进入小学后,孩子或因感统失调还将面临学习困难等情况。感统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后天给予机会和条件才能完善发展。感统失调并不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善,需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帮助孩子提高感统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孩子出现异常情况的成因包含许多因素,不能孩子出现了某些情况就归结为感统失调,感统失调应经过专业的测评来评定。</h3><h3><br></h3><h3><br></h3><h3> 感统训练</h3><h3> 感统失调的孩子最理想的情况是到专业的机构进行能力测评,由专业人员根据孩子的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进行科学训练,以提升感统能力。一个孩子能在平地拍球,却不一定能在平衡台上完成拍球动作,因在平衡台上拍球这一动作涉及到多个感觉系统的统合,感统能力不足的孩子难以完成。感统训练提供多种方式以提升孩子的感统能力,帮助孩子身体功能发展。家长也可在家为孩子进行简单的训练,如触觉敏感的孩子可配合感统刷进行抚触训练,帮助孩子改善情绪。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感统训练场,多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也有助于孩子感统能力的发展。</h3><h3><br></h3><h3><br></h3><h3> 感统训练的时效性</h3><h3> 0-3岁,是感统失调的预防期。如能在这个时期给予孩子一定的感统刺激,可预防日后出现感统失调。<br></h3><h3>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在这个时期,给予感统失调的孩子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定制式训练,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h3><h3> 6-12岁,是感统训练的弥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已形成一些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需要密度大、高强度的感统训练。</h3><h3> 12岁后,孩子的大脑发育已趋于成人,基本无法通过训练来实现感觉统合。</h3><h3><br></h3><h3><br></h3><h3> 一个在家长眼中看似简单的读写动作,却需要孩子动用视听能力、运用手部精细控制能力来握住笔,以及良好的肌耐力让自己保持坐姿,这都是感统能力的基本运用。如果家长说孩子学习不好,也许并不是孩子不想学,有可能是他\她的能力不足以让其完成学习这一项任务。促进孩子感统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希望有孩家庭都能重视孩子感统能力的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