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打开好久未曾打开的邮箱,两封新邮件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大的惊喜!<br>10月20日郑立平老师结束报告后,我在教师工作群里发了这样的“倡议”:“各位同伴,今天听了郑老师的报告,你有哪些感触和收获呢?希望你用心梳理一下,把真实的感悟写下来。下周五前,期待在邮箱中看到你的文字。”<br>之所以选择邮箱,而不是微信,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不知道老师们愿不愿意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有没有写感悟的习惯,如果老师们都不愿意写,周五的时候微信群里空空,岂不是很没面子?二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不知道老师们写了是否愿意分享,也许会把在微信群里分享当做是一种负担。<br>之所以是“倡议”,而不是硬性的任务布置,也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原本学习之后写感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如果心不甘情不愿,一边骂我一边东拼西凑,只为了完成任务,既没有一点意义,也浪费彼此(你写、我看)的时间,所以不布置也罢,这是其一;其二,写感悟的真正目的,是梳理所学、所获、所得、所悟,在梳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沉淀内化,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不想因为硬性命令抹煞了这份美好。<br>“人和人的差别其实不是在能力,而是在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同会导致人的行为方式不同,而行为方式不同就会导致人的人生方式不同,不同的人生方式就会塑造不同的生命和生活。”从郑老师的这段话中我重点读出了不同,不要期许所有人都想的一样。同样是参加培训,因为思维方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悟。有的老师会把培训当做一种负担,一种剥夺,因而抱怨、愤懑,气鼓鼓而一无所获。有的老师则把难得的培训“当作一把钥匙,一束光,打开自己”。任何事情都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思考,就看你选择哪一面。写感悟亦是如此,如果你把它看成是负担,那它就真的是负担;如果你把它看作一个契机,也许就会有新的改变。<br>2008年,当我们在“新教育”网站看到下面这则“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的时候,我选择了相信。<br><font color="#ed2308"> 本公司宗旨: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br>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因为教育的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br> 保期:十年。<br> 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br>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本公司只求客户成功,不以赢利为目的。所有利润将全部捐赠希望工程。欢迎投保,欢迎垂询!</font><br>2009年,在牟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乐陵实小老师们的“疯狂”行走,我们选择了追随。<br>我们在“新教育”网站建立博客,坚持写日志;我们开始读专业书籍,开始进行教学创新与实践。虽然走到今天也没有走出多大的名堂,但是,如果没有当时的相信,没有当时的选择,我们也许还是标榜自己“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怨妇。<br>两封邮件,一封是保林校长的,一封是刘萍老师的。惊喜之余,很认真地读他们的感悟,体悟他们的感悟。惊喜之所在,不在数量的多寡,而在自觉与自发;不在文字的长短,而在心动且有行动;不在文字的华丽与曼妙,而在蕴含其中的真情实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