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0月26日,机缘巧合,有幸乘坐董启农先生的私家车,和三百多位厦门老三届知青一起去参加永定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启农兄驾驶黑色的美国别克轿车,宽敞的车厢里坐着我们一行四人,同行的有著名本土作家史言志先生夫妇、厦门达人林龙光先生以及本人。</h3><h3> 这次活动启农兄是主要赞助者和总负责人,一路上他边开车边和我们聊天,但是谈话经常被手机电话打断,三百多人的活动,事无巨细都要汇总到董兄这儿,够他忙碌操心的。</h3><h3> 有村民打电话来询问,天气阴沉,有可能下雨,晚上的露天宴会和联欢活动怎么办?启农兄马上回答说,我再出资两千元,赶快请师傅搭好凉棚以防万一。又有知青打电话来请示晚上的住宿安排问题,启农兄都耐心一一作了解答。</h3><h3> </h3> <h3> 中午时分,浩浩荡荡的车队驶入永定县境,先在仙师中学举办隆重纪念活动,启农兄两次上台即兴发言,再两次上台演奏葫芦丝,最后又指挥全场大合唱。下午五点半,歌舞表演结束。今天的重头戏是晚上和书岭村民的联欢活动。半个世纪来,启农兄等厦门插队知青和书岭村民结下深厚的友谊,五十年间无数次返回第二故乡,出资出力为村民排忧解难。特别是新世纪初帮助全村村民从深山沟里整体搬迁到现在的地址,让全体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书岭村民感激厦门知青的恩德,自发出资在村里建了知青亭,立了功德碑。</h3><h3> 今天晚上,董启农个人出资办了36桌酒席,宴请厦门知青和书岭村民。并邀请鼓浪屿的乐队和歌手来现场助兴。老三届知青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为防不测,还聘请两位鼓浪屿的医生同行,并带上全套急救设备。</h3> <h3> 晚宴开始后,启农兄更忙了,酒没顾上喝一口,菜没顾上夹一筷。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琐事。但见他语气平和,从容果断,有条不紊地处理一件又一件事务。酒桌上客家米酒醇香,客家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不亦乐乎。只是集美中学的五十多位老三届姗姗来迟,十人一桌的酒席,有些桌才入坐六、七人,美酒佳肴浪费不少。酒过半巡,五十多位集美老三届校友才匆匆赶到,怎么办?启农兄当机立断,立刻四处联系酒店,又大方解囊多办了五桌酒席宴请他们。晚宴的高潮时分鞭炮齐鸣,焰火腾空。鼓浪屿乐队的电吉他、萨克斯管、小提琴等乐器奏响老知青耳熟能详的《多瑙河之波》等名曲。动人心旌的乐声在青山碧水间缭绕,特别优美动听。林龙光先生顿首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史言志先生动情道:“如此良辰美景,人一辈子能遇到几回?”启农兄正好过来,慨然道:“人生能有几回搏?为了老三届下乡五十周年盛会,值得拼搏一回!”几位男女知青随着音乐跳起华尔兹、布鲁斯、伦巴等优美欢快的交谊舞,我也乘着酒兴下场和知青大姐舞了几段。月亮悄悄从云层中露出皎洁的玉容,注视着欢快的人群。我相信今天的胜景一定会让参与者铭记终生!</h3> <h3> 晚宴后,启农兄又马不停蹄地安排各位入住酒店,期间又有许多的电话,许多的询问和谈话。一直忙到十一点多我和启农兄才入住房间。我比启农兄小六岁,今天一路上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却早已是人困马乏、呵欠连连。可启农兄七十一岁的古稀高龄,连轴转忙了一整天,开车、发言、表演、指挥、统筹安排……一直忙到晚宴后才胡乱吃了几口菜,喝了一碗汤,却依然神采奕奕。回房间洗澡后又忙着写微信发微博,还接了两个电话。我不禁发自内心地惊叹他火热的情怀,旺盛的精力!</h3><h3> </h3> <h3> 一夜熟睡,第二天一早,敲门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永定民宿协会的范会长来拜访老董,邀请我们过去泡茶。早餐后,我们随着范会长,沿着绿草如茵的鹅卵石小道转过一座假山,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美仑美奂的桃花源景,想不到永定山区竟有此等人间仙境。我们流连忘返,人人啧啧称奇。</h3><h3> 身处这样的时空背景,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今年三月份、九月份、十月份,武平、上杭、永定分别举办了厦门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随着活动的隆重谢幕,厦门老三届这个特殊群体也将步入历史,因此,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盖棺论定的历史评价也必将陆续出现。作为老三届的一名成员,我想贡献自己一点看法: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三届在坎坷崎岖的人生路上磕磕绊绊地走过大半辈子,在我们中间,产生了一批国家栋梁、民族精英;涌现了许多社会贤达、基层骨干;出现了大批能工巧匠、行业模范。即使在极度困顿潦倒、愁肠百结的逆境中,绝大部分知青仍然关注广袤宇宙,追寻诗意人生,守卫精神家园。我们在不经意间践行了华夏士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士人风骨。老三届这代人的心灵必将成为历史博物馆中一枚不可复制的精神标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