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 行则必至 一一城西中学"丝路之秋"语文名师大讲堂学习活动纪实

春暖花开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最美的季节,看城西中学老师最美的求学风景。10月26-27日,我校语文老师有幸参加了2019年“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著名教育专家与陕、甘、晋、豫、蒙名师聚焦学科教学变革教师培训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却是收获满满,受益匪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学习,开拓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分享,加深了理解,促进了成长。</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丁卫军教授讲课的内容是《抓住细节,写好人物》。这是一节生动的写作课。丁老师亲切自然,用师生问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安全的写作情境,以“初见小丁老师”为题进行写作。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作,不干扰、不打断,充分尊重学生。展示环节:大胆地鼓励学生,学生热情高涨,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好作品层出不穷。丁老师的语言始终是温润的平和的,让人心里感到很暖。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来体现人物精神。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刻画。写法上可以用以小见大、对比等。写作语言要真实、生动、干净、准确。丁老师强调,真实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图腾,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打动人。丁老师还强调,写作课上有三个关注:一关注写作学情;二关注写作情境;三关注写作资源。丁老师认为,作文课应该有过程、有提升、老师有作用。我们应该向丁老师学习,构建真实完整的过程性写作教学体系,让写作教学看得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肖培东老师的导课没有自我推荐,没有ppt,巧借现场情景,自然导入。课堂上,大师实用有效的学法指导及结合课文的幽默调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徜徉在文字的田园中。从旁批入手深入文本的赏析,带动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也触发了学生智慧与心灵的成长。肖老师在课堂上举重若轻驾轻就熟,收放自如,是他几十年孜孜不倦勤耕不辍,努力积淀的结果。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大师的思想高度和教育的格局。肖老师为时不长的微讲座给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端正地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声音。还要向语言的深处去漫游,做一根筷子,向语言的深处扎去,直到听出"吱"的一声。总之,要脑中有理念,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文本。用生命去备课,用生命去教课!</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黄厚江老师讲的是郑振铎的《猫》。首先,黄老师语言幽默风趣,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教授这一课时,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就是给三只猫起名字,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他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推敲,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本色。其次,《猫》是一篇小说。黄老师比较注重文体特点,依据文体特点教学。他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是说说三只猫的关系是什么?在师生对话当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告诉学生,读小说就要读故事,读小说就要读因果关系的情节。通过本文教学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所以,我们也力求自己的课堂做到“授之以渔”。最后的“假如你是其中一只猫,你向我的家人说说心里话”问题的设计,提升了本堂课的高度和深度,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黄老师的课告诉我们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不一样,要先考虑教材内容,其次考虑教学内容。语文课是引领学生体验生活的课。</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程翔老师的《关雎》最大的亮点就是主题挖得深,程老师把《诗经》放在文学史中去看待,谈到对诗经的注解,五四运动以后的解读,最后联系到儒家的“齐家”思想,把诗中君子、淑女的结合看作是婚姻的典范,家庭稳定,以致本固邦宁,如此说来,《关雎》确实不仅仅是爱情诗,更是儒家的体现。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要关注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 ,同时对教材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须知“尽信书不如无书”,不可把教参奉为神明。</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他课堂上第二个亮点是对学生爱情观的正确引导,不同于一般老师简单粗暴对待学生早恋的问题,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第三,是他课后作业设计之巧妙,用硬笔、软笔书写这首诗;听印尼留学生“经典咏流传”中唱的《关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赵谦翔老师讲授的内容是《看图作文,学会抒情》,整节课赵老师安排了五个环节:第一,出示抒情方式;第二,出示《风竹图》让学生当堂观察写作;第三,讲评学生习作;第四,展示教师“下水文”;第五,归纳总结。赵老师在作文讲解中,老师能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评论,可以把学生在写作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真实地反映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还有不足之处,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安高新一中的刘倩老师讲述的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秋天的怀念》。在这一课中,刘老师首先和学生深情朗读了课文,通过深情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章怀念的对象是已故的母亲。接着,刘老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好好儿活”,一起分析了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儿子怎么没有好好活?后来情绪是否有变化?是谁让他最终产生了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母亲形象,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认识到母亲谨慎、细心、深沉的爱,也认识到母亲的坚强隐忍。并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儿子的后悔自责。最后出示史铁生的成就,让我们看到史铁生记住了母亲的嘱托,不仅好好活,而且活出了自己人生的精彩。</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整节课中,刘老师入情入境地朗读贯穿文章的始终;同时深挖文本,品读母亲的形象;广泛搜集史铁生的资料,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结尾说道:人生不幸,去读史铁生吧!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引导,贯彻习主席所说的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课堂亮点很多,我们要学习的也很多……</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刘克智老师讲的《三峡》这一课,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古文讲读课。刘老师处理教材的时候,他首先用两个象形字"山、水"导入,这就渗透了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他又用一个"峡"字的结构引入《三峡》调动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在朗读指导方面,刘老师更是比较有特色,首先他自己是示范朗读,赋予文章本身以美感,同时给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另外,刘老师方法也是特别得到位,注意句子首字拖音,四字雅句的节拍,特殊句子的顿音等。在这点上,我们要向刘老师学习,给学生做好榜样,并给予学生切实可行的方法。</h3> <h3>评课、辩课、沙龙互动环节,和谐欢乐的气氛,睿智深刻的见解,风趣幽默的语言,新颖多样的评课方式⋯⋯无不彰显各位专家的教育智慧和个人魅力。</h3> <h3>老师们的学习笔记,满满的收获。</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百花争妍,共绘华章。从西安回来的第二天,在任校长的带领下,全体语文老师对"丝路之秋"学习收获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与分享。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活动为契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海量阅读,潜心研究文本,提升个人素养。任校长指出:我们要做学习型教师、思考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智慧型教师。</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次长安之行,语文老师近距离的观摩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风采,仿佛穿越了神奇的大门,看到了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语文世界。道阻且长,我们砥砺前行,行则必至。</h3>

学生

老师

写作

刘老师

朗读

教学

语文

课堂

教师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