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0月25日,“国培计划(2019)”衡山县初中数学乡村教师工作坊A456项目第二次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在衡山县实验中学开展。</h3> <h3> 下着小雨的天气阻止不了各位学员参加活动的热情,大家都积极到场签到。</h3> <p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第一项:班主任刘正刚主持开班仪式</h3><h3> 首先,实验中学副校长代表实验中学的全体师生向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其次,初中数学工作坊的坊主赵天燕老师向我们本次活动的具体流程;再次,衡山县教师进修学校黄晓琅教导主任强调活动的意义,并提出要“牢记初心和研修主题”,强调要围绕主题进行学习;最后,教育局师训股周凯明股长强调参加活动的重要性。</h3> <p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第二项:观摩课堂教学</h3><h3> 本次带来了两堂师范教学。第一堂是李伟林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第二堂是陈芳老师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h3> <h3> 李伟林老师用一种非常活泼生动又有趣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进入今天的课堂。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作为课堂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h3> <h3> 陈芳老师老师采用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入今天的课堂。枯燥无味的几何学知识在陈芳老师“象”“形”“意”外加肢体语言下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本课内容有了全新的教学思路。</h3> <h3> 学员们都在认真听课笔记并且适当交流。</h3> <h3>活动第三项:《研修一体,共同成长》的讲座</h3><h3> 本项活动由初中数学工作坊坊主赵天燕老师主持。</h3> <h3> 赵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7女3男分3饼问题。这是一个任何教师都能回答的简单问题,可是除了中国式模板思考方式,美国式思考竟给除了另外四种解题思路,答案并没有区别。</h3><h3><br></h3> <h3> 由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目前我们教学的现状:轻概念教学,重技巧训练。这样的现状让我们的学生在解题时思路单一,很多时候记忆代替了思维,遇到原创题型就解不出来。</h3> <h3> 李邦河院士的话更是强调了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h3> <h3> 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带来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重视概念教学。赵老师带来了七种方式来帮助我们解决“轻概念教学”这一问题。</h3> <h3> 第一种方式:问题情境。利用有目的、有意识的情境设问导入概念。比如讲解单项式的概念,从列代数式入手,问所列的几个代数式中有哪些运算?又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我们数学是一门求简的学科,所以我们给这类代数式命名——单项式。</h3> <h3> 第二种方式:生活情境。利用具体生活情景不仅能加深概念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抽象和建模能力。比如讲解旋转时,从生活中旋转的时针、晃荡的秋千、滚动的车轮等由点到线到面最后到形的旋转总结出这些运动的特征得出旋转的概念。</h3> <h3> 第三种方式:实验情境。运用直观又形象的实验来理解概念不仅动手而且动脑。比如讲解圆锥体的概念时,可以头戴圣诞帽进入教室,让学生利用他们手上上所拥有的三角形纸片、圆形纸片去尝试制作一个圣诞帽,当他们发现这些纸片都不能制作圆锥体时,再给他们发放圆锥体道具再去尝试。从中得到圆锥体的概念。</h3> <h3> 第四种方式:故事情境。充满趣味性和联想性的故事总是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比如讲解可能还是确定的问题等概念时,采用好面子国王用抽“生死签”方式杀大臣。但国王将“生死签”改成“死死签”。那么抽中“生”签的可能性?抽中“死”签可能性?大臣想活命改变这一现状采用吞掉抽到的签的方法,这种情况下抽中“生”签的可能性?抽中“死”签可能性?在这一来一往的提问中,可能与确定的概念已经能被学生深刻的体会了。</h3> <h3> 第五种方式:文化情境。数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与运算,它也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勾股定理的概念,它的形成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概括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文化情境、如赵爽弦图,来诠释勾股定理的概念。</h3> <h3> 第六种方式:游戏情境。营造欢乐、趣味性的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方式。比如讲解方差的概念时,可以选择两组身高差不同的男同学模仿偶像TFboy的形式上台唱歌,问同学们身高差小的一组形象好还是身高差大的一组形象好?从而引出方差的概念。</h3> <h3> 第七种方式:数学史情境。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有它自己发展的轨迹和历史的。当加法变得复杂时,乘法相应而生。当乘法没办法表示更复杂的存在时,乘方出来了。当数没办法全部用有理数来表示,并引起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时,无理数诞生了。这些鲜活的、真正的数学概念创造的过程会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可以很有趣。</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第四项:合影</h3><h3><br></h3> <h3>活动第五项:示范教师说课</h3><h3> 李伟林老师和陈芳老师讲述他们上课的思路与想法。</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第六项:小组研讨</h3><h3> 每个小组分组进行研讨并且发表本组的看法。</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后,<span style="text-align: left;">李伟林老师安排布置下阶段线上线下任务,班主任刘正刚老师公布上阶段的学情情况。</span></h3><h3><br></h3> <h3>编辑:陈莹艺</h3><h3>校对:范红波</h3><h3>审核:第二组全体组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