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记录生活 (2019-10)

樊红宇

<h3>七十华诞,街上处处张灯结彩,国旗高挂。</h3> <h3>巨幅国旗挂在凯迪克大楼,员工组成AVIC图形,表达航空人对祖国的热爱。</h3> <h3>十一早上,回到太仓,在病房陪着妈妈观看阅兵仪式。</h3> <h3>习主席向三旗致敬</h3> <h3>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h3> <h3>威武之师,文明之师。</h3> <h3>国庆前夕,妈妈收到二份厚礼,一份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离休干部颁发的国庆纪念章,另外一份是苏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纪念章。</h3> <h3>妈妈从老干部局领导手中接过纪念章激动得热泪盈眶</h3> <h3>制作精良的纪念章反面</h3> <h3>国庆之夜,观看盛大的联欢晚会。</h3> <h3>金水桥前烟火升空,美不胜收。</h3> <h3>礼花绽放,震撼人心,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h3> <h3>祖国日日新,快乐天天有。</h3> <h3>第六天早上整理好行李,将要小别爱丁堡几天,去爱丁堡周边游玩。</h3> <h3>到Hertz租了辆四驱汽车,开始自驾游。根据以往的经验,需要特别关注一下轮毂是否有擦伤痕迹,这样可以减少还车时的麻烦。</h3> <h3>驱车约一个半小时从爱丁堡机场来到最典型的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h3> <h3>富有维多利亚建筑风格的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h3> <h3>博物馆正门</h3> <h3>很喜欢英国建筑的色彩,英国建筑色彩有很自然的过度,显得高贵典雅。</h3> <h3>该博物馆建于1902年,具有教堂的建筑特色,中心大厅的一端由管风琴组成。</h3> <h3>博物馆展品丰富,收藏了大量苏格兰和欧洲的艺术品。</h3> <h3>长靠背椅,在英国皇室里常见。</h3> <h3>漂亮的玻璃器皿</h3> <h3>显示铸造工艺的瓷砖画</h3> <h3>制作精良的铜钟</h3> <h3>愤怒的表情</h3> <h3>探索世界的眼睛</h3> <h3>拉美风格的木雕</h3> <h3>介绍达尔文进化论</h3> <h3>维多利亚女王塑像</h3> <h3>现代美术画</h3> <h3>全部由金属零件组成的艺术品</h3> <h3>菊花</h3> <h3>上面这幅油画是法国画家1879年的作品,看画还要看作品简介,才更有味道。现在手机上有即时翻译软件,语言不是障碍,问题是若跟团游时间往往不够用。</h3> <h3>百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h3> <h3>婚前谈契约</h3> <h3>窥视</h3> <h3>脚踩两只船,最后嫁给谁?以前我比较认可“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但现在我一点一点相信“相由心生”了。</h3> <h3>上面是一幅1887年创作的油画,为了提高观众欣赏作品的趣味性,旁边放着一台电脑,可以查看选择不同男士最终的结局。</h3> <h3>世界名校--格拉斯哥大学</h3> <h3>从博物馆出来就能望见格拉斯哥大学的高高塔楼</h3> <h3>建于1451年的格大,想想也可怕,近六百年历史的大学,传承了多少代人啊!</h3><h3><br></h3><h3><br></h3> <h3>校园内古老的建筑</h3> <h3>内部过道</h3> <h3>简直像宫殿一样</h3> <h3>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也是《国富论》的作者。他十四岁就进入格大学习,毕业于牛津大学。被称为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h3> <h3>亚当·斯密商学院</h3> <h3>我有参观世界名校的嗜好,凡是经过著名大学都想进去看看,去年去了牛津,遗憾的是没去剑桥,以后弥补吧。</h3> <h3>近距离观看校园建筑</h3> <h3>我还没有搞明白,校园建筑立面的色彩是几百年后自然形成的,还是刻意制造出来的?</h3> <h3>几百年来学校出了大量名人,学校把这些校友的名字做在校门上,以示纪念,也彰显学校的成就。</h3> <h3>如今格大仍排名在世界100强大学之列</h3> <h3>家喻户晓的蒸汽机改良者瓦特也出自该校,我们参观学校之际,正在举行瓦特技术革命一百年展览,由于已过了参观时间,没能一饱眼福,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往后一百年不知还会有多少新技术产生,令人振奋。</h3> <h3>学校图书馆前的雕塑</h3> <h3>依依不舍离开学校,我们乘坐地铁回酒店。</h3> <h3>格拉斯哥的地铁像䄂珍的儿童地铁,不多见,挺好玩的。</h3> <h3>这是供五口之家旅行住宿的房间,面积虽不大,但有高度,被子干净,面料柔软,体感滑爽,舒适温馨。</h3> <h3>9月2日获悉我弟弟当爷爷了,喜添孙子,我们都升了一级,赶紧在礼品🎁店购买了小礼物。(按英国🇬🇧女王喜欢的宠物狗外形设计的长毛绒玩具)</h3> <h3>每年十月第三个星期六是市二同学返校的日子</h3> <h3>学校就像父母等子女回家一样,早早的摆好凳子,等待同学回到校园拍集体照。</h3> <h3>这里曾经是前大楼开校会的地方,返校日那天师生们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h3> <h3>后大楼的十三间教室承载着我们七五届同学在中一,中二年级好多难忘的经历。</h3> <h3>我们年级十八位同学返校日来到后大楼305教室,重温一下46年前的课堂学习经历。</h3> <h3>前大楼的教室还是那样窗明几净</h3> <h3>来到校史陈列室,据说调整了部分照片。</h3> <h3>左列五张照片全是我们七五届二班的</h3> <h3>校长图谱,我妈妈读中学时的校长是杨明辉,我读中学时的校长是庄中文。学校历史悠久,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h3> <h3>好不容易在陈列室电脑文件夹中找出一张我们班级的照片,其中有我们的刘老师、吕老师和工宣队郑师傅。摄于1975年9月1日。</h3> <h3>4月18日返校,我们班级来了三位同学。以后只要我在上海,走得动,我都会去参加返校日活动,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到校园,默默表达。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在中学四年中给我的教育熏陶使我终生受益。</h3> <h3>18日中午离开学校时见到了朱余庆老师,在我的脑海里,朱老师腰缠一串钥匙,腰竖不直,有一年暑假学军期间,他来查房,见我们应熄灯时不熄灯,还在大声喧哗,就狠狠批评了一顿。读中学时,我傻乎乎的认为朱余庆老师是住在余庆路的,现在才知道他就住在学校附近。</h3> <h3>10月26日参观了位于虹桥路上的人寿堂护理院。每个阳台上摆放着塑料花。</h3> <h3>号称是酒店式养老院</h3> <h3>硬件设施还真不错</h3> <h3>文化气息浓厚</h3> <h3>娱乐休闲设施上乘</h3> <h3>环境优美</h3> <h3>看着老人,人人一辆的轮椅,浮想联翩。人生开始阶段坐童车,人生老年阶段坐轮椅。中间阶段有人骑车,有人开车,有人一辈子以走路为主。不管是谁,壮年时人生多么波澜壮阔,但到后来大多数人都会用上轮椅。这是逃避不了的。只是希望在未来使用它,但现在有句流行语,未来已来,想想既振奋人心,又有点可怕。</h3> <h3>10月30日度过了很充实的一天,早上参观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h3> <h3>建筑有点像一大会址</h3> <h3>那个年代使用的这些物品我们这代人还用过,很有亲切感。</h3> <h3>上午去市工人文化宫参观上海工匠馆</h3> <h3>在我担任技校教师时去闵行重型机械厂参观过万吨水压机</h3> <h3>发明家,劳动模范蔡祖泉是我们少年时耳熟能详的几位英雄人物之一。之一</h3> <h3>知识型工人的楷模--李斌</h3> <h3>参观展览后才知道,为什么上海牌手表定价为120元。</h3> <h3>30日中午参观了位于虹口区的三少集团公司</h3> <h3>这是一家业务涉及餐饮、娱乐、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民营企业。</h3> <h3>公司有严格的管理,又有温馨的氛围,从公司内部张贴的海报上了解到,公司上下都在祝愿总经理夫人11月19日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个人演唱会取得成功。这在央企是不可能的。</h3> <h3>下午又一次来到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中的无人码头已投入使用。</h3> <h3>标箱堆放有序</h3> <h3>集卡鱼贯而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h3> <h3>本集完,谢谢阅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