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下红岩魂

小文

<h3> 中学时代,一部记叙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人坚强精神和国民党罪行的小说《红岩》风靡全国。隨后,根据《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文艺作品也红遍大江南北,歌曲《红梅赞》、《绣紅旗》等一批耳熟能详的歌曲也传唱至今。</h3><h1> 《红岩》中所记叙的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白公馆、渣滓洞究竟是什么模样?一直是许多人想去的探访之地。几十年后,终于有机会到歌乐山去看了白公馆、渣滓洞,参观了红岩魂陈列舘,了解了一些过去未曾知道的故事。</h1><h3> </h3> <h1>山坡上的革命烈士雕塑群</h1> <h3>叶挺,北伐明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与国民党交涉时被扣押,入獄五年,后被移禁于重庆。他在獄中写有著名的《囚歌》:</h3><h3>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h3><h3>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h3><h3>一个声音高叫着:</h3><h3>爬出来吧,给你自由!</h3><h3>我渴望着自由,</h3><h3>但也深知道——</h3><h3>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h3><h3>我只能期待着,</h3><h3>那一天——</h3><h3>地下的烈火冲腾,</h3><h3>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h3><h1>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h1> <h3>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h3><h3>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h3><h3>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h3><h3>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h3> <h1>杨汉秀(1913—1949),女,四川广安人,中共党员,其伯父为国民党重庆市市长杨森。她背叛军阀家庭,毅然奔赴延安,入“抗大”、“鲁艺”学习,改名为吴铭。1946年受组织派遣与周恩来同机一起来重庆,从事统战工作。因参加武装斗争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后获保外就医。1949年国民党制造“九二”火灾惨案,杨汉秀目睹火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她痛斥杨森反动成性,杨森令特务将她再次逮捕,于同年11月27日秘密杀害于歌乐山金刚坡。</h1> <h1>张静芳,出生于渠县渠江镇,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她发动了200多名女师生及知识界妇女,组织了抗日救亡宣传队,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49年11月27日深夜,在渣滓洞监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h1> <h1>周从化,(1895—1949),字继金,周从化烈士,与杨杰、黎又霖等人同为民革川康地下组织发起人,是重庆解放前夕牺牲于白公馆的“川康五魂”之一。</h1> <h1>蔡梦慰(1924.9—1949.11.27)四川遂宁市人。新闻记者,诗人,革命烈士。1948年4月被捕,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蔡梦慰同志在狱中坚持写作,用竹签子笔蘸着棉花烧成灰烬调作的墨汁,写出血泪和仇恨的记录——《黑牢诗篇》。</h1> <h1>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是一处缅怀英烈的革命遗迹,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把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用重金将它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h1> <h1>白公馆四周的看守点</h1> <h1>刑讯室内的场景</h1> <h3>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h3><h1>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h1> <h1>渣滓洞内的牢房。</h1><h1> 实地看了渣滓洞,其大小远远在我意料之外。这个关押共产党人的重要场所,远离市区,非常隐蔽,有重兵把守,面积却很小。</h1> <h1>渣滓洞内的墙上标语(之一)</h1> <h1>渣滓洞内的墙上标语(之二)</h1> <h1>渣滓洞内的墙上标语(之三)</h1> <h1>渣滓洞内的墙上标语(之四)</h1> <h1>渣滓洞的刑讯室</h1> <h1>刑讯室的刑具</h1> <h3>1949年10月7日,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被悄悄传进渣滓洞监狱,大家兴奋地拥抱、激动得泪流满面。夜深了,大家还在议论着,毫无睡意。罗广斌提议做一面五星红旗,但他们只从报纸上得知,红旗上有五颗星,却不知它们怎么排列,就猜测应该是围成一圈。他用当时自己被捕时带进监狱的红色被面,再用黄草纸撕成五角星的样子,用米粒黏在被面上,凭借着想象将这面“五星红旗”制作出来。</h3><h1>解放后,在创作小说《红岩》的过程中,为了刻画江姐的英雄人物形象,罗广斌将自己制作五星红旗的情节嫁接到了江姐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h1> <h1>从山坡上眺望渣滓洞</h1><h3> 看了白公馆和渣滓洞后,又有了一个关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认识。“中美合作所”并不是一个反动的特务机构。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两个臭名昭著的魔窟也和“中美合作所”没有任何关系。</h3><h3>建国以来的种种文学作品和宣传中,总将“中美合作所”同军统特务,同渣滓洞、白公馆等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联系起来,让人感觉“中美合作所”就是一个为了美蒋联合反共而设立的特务机构,关门用来关押和屠杀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甚至于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一度的名字也是“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h3><h3>然而,事实是中美合作所早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1日就结束工作,美方人员全部撤离了。当时任中美合作所代表的 L·A·洛夫格利少校在给戴笠写的备忘录中明确提到:“既然杜鲁门总统决定于十月一日解散战略情报局,中美合作所协定不再有效,所以,人员应该撤走……”</h3><h3> 1943年4月15日中美双方共同拟定了一份名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的条约。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成立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批准,成立于1943年4月15日,结束于1946年1月。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直接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中国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下杨家山。</h3> <h1>红岩魂陈列馆中关于"中美合作所“的介绍</h1> <h1>红岩魂陈列馆中对“中美合作所"的评价。</h1><h3> 之所以中美合作所在建国后的宣传中始终被和军统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以及1949年11月的大屠杀联系起来,从客观上讲原因有二:</h3><h3>其一,当时军统的掌门人戴笠既是军统局的局长,在中美合作所期间也是中美合作所的中方主任,所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两个单位就自然而然的被联系在了一起;</h3><h3>其二,中美合作所的办公地点、以及中美合作所工作结束后所遗留的物资刚好全部被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所继承。从1937年起白公馆就一直是军统局下面的一个临时看守所。1943年中美合作所建立后,白公馆看守所奉命将犯人全部迁往渣滓洞,而将房屋全部腾出来作为中美合作所的办公住所。</h3><h3>而当中美合作所撤销,美方人员回国后,白公馆又成为了军统的一处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一些级别较高的“政治犯”,而当时中美合作所遗留下来的办公家具、桌椅板凳及特工使用的手铐、枪支等也全部被白公馆监狱所继承。这也是为什么重庆解放后,在渣滓洞、白公馆里烈士们睡过的床和桌子,以及戴的手铐、脚镣、特务屠杀革命烈士使用的枪支上都有中美合作所的字样和 USA 标志的原因。</h3> <h1>红岩魂陈列馆内的烈士雕像</h1> <h3> 看完以上展览后,深感新中国来之不易,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长期斗争换来的。</h3><h1> 珍惜今天!</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