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邑心邑益助学基金》王渊走访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邑心邑益助学基金》公益组织,用爱照亮世界,助学圆梦,传递爱心。本基金会第二次调查活动于2019年10月25日下午启动,并顺利完成。参与本次活动的有马庆林、武勇、李海等三位基金会成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天下午,我们一行三人驱车来到王渊的家中,该生家处元兴农村,四邻全部搬迁,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向一座破败的房屋。还未走近,正遇一位劳作回家的大娘,一打听,此屋正是王渊的家。闲谈之中王渊家中情况也基本弄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娘介绍说:一家五口人,有一奶奶和叔叔,父母及一个年仅17的姐姐。王家十几年前从甘洛县搬迁至此,买屋置田,王渊父母虽无文化,却勤劳朴实,靠在周边打点小工,种秧点麦,勉强糊口度日。可父亲的弟弟却游手好闲,至今单身,不仅不能帮衬家中,反而时常需要兄长接济。不幸的是,家中的顶梁柱父亲十几年前患肺癌晚期,丧失劳动能力。因治疗花光家里所有积蓄,举债无数。先后到华西医院医治数次,华西医生已经宣判了死刑,后幸遇好心中医,长期资助其服药,苟延残喘至今。可他知道他怎能倒下,家中老母、一双女儿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所以病症稍有缓和,身体稍能承受,便常常出门捡拾垃圾,贴补家用。“破屋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更不幸的是,王渊母亲由于长期的节衣缩食,去年也查出肝癌,也需长期服药,家庭中唯一的劳动力也丧失了。此时的王家仅仅靠着政府的低保艰难度日。大娘聊到此处,忍不住感叹道:“可以说,他们是我们生产队最造孽的人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觉来到王渊家中,一声询问,一个中年男子应声从屋中走出,正是王渊父亲。个子不高,头戴一顶帽子,衣着朴素,满脸病容。在了解我们来意之后,便详细介绍了家中情况。与村前大娘口述一致,并无虚言。</font></h3> 交谈之际,举目四望,房屋确是残破,墙上的水泥已经剥落,屋顶盖的水泥瓦东缺西漏,不挡风雨,不时有雨水从瓦缝中滴落。家中无一件像样的家具,屋檐下,一张桌子,一个电饭煲便是厨房;房间里,几块短砖、几块门板,铺上棉被,便是床铺。<br> <h3><font color="#010101">墙头上十几张奖状映入眼帘,全是王渊这些年勤奋学习的见证。王渊父亲指着墙上的奖状说:“这是我的骄傲,我这辈子算是没什么奔头了,可娃娃还有很长的路走,我还要再撑几年,我要尽自己的全力,支持孩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穷志不穷,生活虽然艰苦,家庭虽然不幸,王父的坚强、爱女情深,王渊的懂事、上进,让我们一行既感动又佩服。</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