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的美篇

秋意浓

<h3>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心得二</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感觉自己驾驭文本的能力有限,很难上出大气的课,那么原因可能就在于自身文化底蕴不够深,人生阅历不够丰富,眼界不够开阔。这两天名师们独特的教育理念和高远的教育理想以及他们的课堂魅力让我对此深有体会。他们的课让我脑洞大开,真感慨自己要是能早点听他们的课该多好啊。</h3><h3> 胡红梅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长衫、长发给人一种古典美,就连她的声音都是那么婉转动听,听她的课真享受。整本书阅读课是我第一次听这样的课,课堂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教学范本。我感觉不管是整本书还是一篇小说式的课文,都可以按照这样的脉络展开交流:1、故事梗概;2、以关键线索抓故事情节;3、分析人物形象;4、类比拓展学习。胡老师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和学生交流了人物的变化、促成变化的关键事件、你喜欢哪个人物、评价有争议的人物“奥兹”、总结“成长的秘密”、为人物设计个性签名这几个方面。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人物的多面性,也无形中发现了此类小说的写作特点,为以后读类似的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引领。在微型讲座中,胡老师将《绿野仙踪》和《西游记》进行比较阅读,发现了很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列举了不同年级整本书阅读的话题设计。听完了仍意犹未尽。我认为想要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这样的课时很有必要上的,一个学期最少要上一节,引领学生共同读一本书。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上这样的课,那么学生怎么可能不爱读书,怎么可能不会读书呢?</h3><h3> 高子阳老师执教的《读后感》,让我茅塞顿开,读后感原来可以这样写啊。我平时会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少学生不会写体会,我就纳闷了:读完一篇文章怎么可能啥感受都没有?现在我有点明白为什么学生不会写了,因为太宽泛,不知道从何写起。原来读后感可以写一句话、一首诗、一封信甚至一本书,如果给学生这样的要求,相信孩子们都能或多或少写出自己的感悟。高老师通过《金鱼日记》、《动物观察日记》、《泰格的丛林日记》、《捣蛋鬼日记》、《小屁孩日记》、《航海日记》等,教学生由易到难写日记,并用“百千万页日记写作工程”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回头我一定要查找高老师有关日记的详细课程,看看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合模仿哪本书写。</h3><h3> 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湘云醉卧》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书法美、朗诵美、课件美、配乐美、语言美、板书美、意境美。一堂课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这一段的文字,更多的向我们展示了这几个意象背后的中国文化,听完让人恍然大悟:曹雪芹为什么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湘云醉卧”图,难怪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由此一文便可知。一个文本我们老师理解是第一个层次,让学生理解是第二个层次,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是第三个层次。我很惭愧自己有时连第二个层次都没有完全达到。</h3><h3>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四季之美》、《山居秋暝》两节课,最重要的就是传递了向文本质疑的思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学中如果从来都没有质疑,那是没有思想的教学。课堂上他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到底哪句话更好,比较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书上也有错误,要批判性地读书。</h3><h3> 如果说我平时的习作教学是蒙着眼睛过河,那么吴勇老师执教的《我的“拿手好戏”》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给了学生石头。描写方法学生都懂,究竟怎么用。吴老师通过自己的下水文总结出,要从“自信话语”、“熟练动作”、“镇定心理”三个方面正面展示,还可以通过观众反应侧面烘托,这样的写作要求更加切实可行。写完之后,通过具体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让难以操作的作文评价变得有法可依。这样的课堂非常适合我们的一线教学,只要举一反三就能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吴老师的思想就是每次作文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训练点,对一册书甚至小学阶段的习作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每次要求都一样,结果哪一点都没有提高。</h3><h3> 大师们的课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触及到更宽广的语文天地,嗅到更有语文味的文化气息。如果想真正让自己成长,我想回去之后不看他们的书是不行的,不把好的理念运用在教学上那也等于是白学。当然,不能完全照搬,否则就是东施效颦,就像歌词里写的“画着你,画不出你的骨骼”。要辩证地看待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区别,结合学情和自身能力,有选择的借鉴学习。努力让自己成长成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老师。</h3><h3>&nbsp;</h3><h3>&nbsp;</h3>

学生

老师

日记

课堂

教学

整本书

读后感

执教

这样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