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庐山,世界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名胜古迹遍布山脉。历史上,无数名人雅士登临揽胜,题记序怀咏赞,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到近代蒋介石、毛泽东等高级将领多次莅临庐山疗养、密谈、会议决策等之地,它既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天然灵山,又被称是一座政治山、会议山。</h1><h1>庐山,我是旧地重游。20年前,单位组织来庐山疗养过,由于当时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远不如现在成熟,团队游的身不由己,庐山给我的最深印象仅是凉爽、云雾和潮湿。这次趁中秋刚过国庆未到之际,错峰出游再登庐山,悠闲重赏美景。</h1><p><br></p> <h1>【美庐】,是庐山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一座掩隐在绿荫深处的英式别墅,曾是国民政府的夏都官邸。</h1> <h1>民国第一夫人的别墅生活,开放参观的陈列室、卧室、会议厅等保持了原貌,一楼留存着蒋宋夫妇当时的私人生活设施以及亲笔手书、画作等珍贵文物。二楼毛泽东住过的卧室也以当年原貌展示。</h1><h3></h3> <h1>唯一一栋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和两个第一家庭都入住过的地方。</h1><h1>从1926年12月至1948年8月,蒋介石十多次上庐山,期间除了处理军务、政务、要事等之余,还游览了庐山主要景区景点,对庐山的青山秀水、名胜古迹以及“清凉世界”舒适的气候赞不绝口,庐山的宁静幽美使他萌发了“异日退老林泉,此其地欤”的感慨。<br></h1><h1>1959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庐山踏进美庐别墅时,脱口而出一句:“委员长,久违了!”表现出对这幢别墅强烈的喜好之情和“胜者为王”的气势。</h1> <h1>蒋宋合作——宋美龄国画配蒋介石题字。</h1> <h1>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女性——宋氏三姐妹</h1> <h1>1948年8月,蒋介石最后一次上庐山,临别时在院内的一块巨石上题刻“美庐”二字。这是蒋介石对庐山的高度赞誉和眷恋不舍。</h1><h1>“美庐”之名也由此而来。</h1><h1>细看“美庐”二字有人工被凿的痕迹。据说,当年毛泽东在下榻“美庐”时,警卫见石刻落款有“中正”二字,怕毛泽东生厌,遂令石匠凿之。毛泽东闻知此事,当即制止说,“这是历史,蒋介石在这里住过,不能否定。”才使这一历史文物得以保存。</h1><h1>大浪淘沙,沧海沉浮。“美庐”,时代后人从中聆听到了历史长河的匆匆脚步。</h1> <h1>【如琴湖】建于1961年的人工湖,因湖面酷似一把媚人的小提琴而得名,湖岸曲桥连接,相映成趣,名字如诗,景色亦美。</h1> <h1>湛蓝天空下的如琴湖,湖面波光粼粼。</h1> <h1>【花径】庐山一处主要人文景观,在唐代,这里被誉为“匡庐第一境”。曾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h1><h1>“人间四月芳菲尽,</h1><h1>山寺桃花始盛开。</h1><h1>长恨春归无觅处,</h1><h1>不知转入此中来。”</h1><h1>一首诗成就一个景点,为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文化。</h1><h3></h3> <h1>白居易石像与草堂陈列室</h1> <h1>庐山【锦绣谷】</h1><h1>怪石嶙峋,形态各异,人们给这里的峰岩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它们优美的传说,引得人们无限的遐想。</h1><h1>秀美险峻的悬崖。</h1> <h1>庐山天桥是为朱元璋传说所得名的一处景观,两边崖壁横空相互对峙,很有意境,堪称庐山一奇。</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转个方向看哦。</span></p> <h1>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后朱元璋兵败被逼逃上庐山,带着所剩无几的残兵败将慌不择路逃到了悬崖边,下临深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这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朱率兵马刚刚过桥脱险,刹时晴天霹雳巨响,龙飞桥断,就此留下天桥奇观。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这一美好传说流传至今。</h1><h1>后人就势修筑一凌空巨石于深涧上游底部,游人或坐或立于巨石前端,以远处悬崖作背景,利用视差来摄得一张感觉惊险的“天桥留影”。<br></h1> <h1>好运石</h1> <h1>毛泽东诗词“无限风光在险峰”中的“险峰”就是出自此处。</h1> <h1>【御碑亭】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周颠在庐山白鹿升仙台上赐建的碑亭,距今已有600多年。亭中立汉白玉碑,刻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手书,记叙了与陈友谅争战鄱阳湖后夺取天下的记功表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h1> <h1>峭壁巨石凌空而卧,似剑直插锦绣谷,又宛如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石上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八个大字,石缝中一棵苍劲挺拔的松树,根须裸露,却针叶密层,生机盎然,迎风挺立,千百年不倒,这就是著名的庐山石松。又因毛泽东的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而提升了名气。</h1> <h1>仙人洞</h1> <h1>那年雾锁“仙人洞”。</h1> <h1>今与门洞再合影。</h1> <h1>【含鄱口】是含鄱岭与汉阳峰之间的巨大壑口。</h1><h3></h3> <h1>汉阳峰,为庐山最高峰。</h1> <h1>20年前含鄱口牌坊下留的影。</h1> <h1>登犁头尖。</h1> <h1>观五老峰</h1> <h1>在伟人停留过的地方歇息。</h1> <h1>著名的冰川角峰“犁头尖”。</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转向看。</span></p> <h1>含鄱口观景台</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转向看下全景图。</span></p> <h1>“五老排云待我回</h1><h1>似曾相识客重来”</h1><h1> ——康有为</h1><h1>二十年后重上犁头尖</h1><h1>遥指雄伟壮观的山峦叠嶂,</h1><h1>不免触景生怀……</h1><h1>连峰际天秀,吾已朱颜改。😂</h1><h3></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转向看山峦层叠。</span></p> <h1>含鄱亭和望鄱亭是含鄱岭最高点,神州九大观日出之一,俯瞰鄱阳湖尽收眼底。</h1> <h1>庐山【五老峰】,风景绝胜之地。山峰绝壁千仞,陡不可攀,奇峦秀色,驰誉天下。</h1><h1>当年李白游览五老峰时,被五老峰景色所折服,写下千古绝句《望庐山五老峰》:</h1><h1>“庐山东南五老峰,</h1><h1>青天削出金芙蓉。</h1><h1>九江秀色可揽结,</h1><h1>吾将此地巢云松。”</h1><h1>五老峰登峰门——</h1> <h1>进山门后沿石阶徒步登山,至一峰前爬升较大,连续登级费力不小,已不及当年之轻松了。</h1> <h1>一峰【待晴亭】又名【避雨亭】。这是民国时期爱国诗人林尔嘉为来往登临揽胜的游客避雨待晴、缓解登山之疲劳休憩而建筑此亭。</h1> <h1>极目远眺,山色幽翠,奇峰竞秀。</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转向看宽屏</span></p> <h1>巨石如卧地怪兽</h1> <h1>鹰嘴石</h1> <h1>紧临悬崖的石坡上,坐看云起。</h1> <h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哲理绝句充满智慧,意味深长,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警句。</h1><h3> </h3> <h1>二峰峭,临近登台没有台阶路,也没有平坦的观景处,全是陡峭石坡,风太大。站立山巅,宛若凌空,俯瞰江河,天地壮观!</h1><h1>虽然坚持一下还可以爬更高峰,但为保护来日方长还需走更多路的膝关节,我们选择了折回下山,毕竟年龄增长肌体衰弱是不可强撑的。</h1> <h1>“山登绝顶我为峰。”😝</h1> <h1>那年云雾缭绕中登五老峰。</h1> <h1>【乌龙谭】那年水流充沛。</h1> <h1>如今水源匮乏</h1> <h1>【黄龙潭】</h1> <h1>【龙首涯】一处奇特的山岩,此涯绝壁陡起,拔地千尺,下临深涧,涯顶至涯脚呈方柱形,顶部向外突出,劲松斜覆,涯壁横矗悬垒,宛如石龙昂首。</h1> <h1>龙首涯上的“龙冠松”。</h1> <h1>圆佛殿</h1> <h1>天池寺</h1> <h1>大天池</h1> <h1>芦林湖</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4年此地筑坝蓄水成湖,于是高峡出平湖,又建一座桥,青山绿水,山色倒影,桥坝一体,相映成趣,为庐山添了一处胜景。</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毛泽东生前上庐山曾多次在此畅游。</span><br></h3> <h1>那年芦林湖畔</h1> <h1>芦林湖畔芦林一号毛泽东原居住地,80年代改为庐山博物馆。</h1> <h1>1937年竣工的庐山大礼堂,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建,蒋介石曾多次在这里向国民党军官们训话,是培养和训练骨干的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中共中央曾三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h1><h1>专题资料记录片《历史的回眸》将三次庐山会议剪辑汇编后在一楼大厅里循环放映,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值得深刻总结和铭记。</h1> <h1>到庐山看老别墅,是庐山之行一个重要行程。</h1> <h1>【庐山老别墅】主要集中在东谷,在郁郁葱葱的绿荫掩隐下,一栋栋风格迥异的西洋别墅,错落有致、安静地依偎在各个角落。一幢别墅一个故事,名人、事件与别墅相连,建筑、历史与文化相映,别墅群不仅于外在的奇秀风光,更多的是年代感和厚重感!</h1> <h1>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海拔1164米,方圆46公里。三面环山,一面峡谷,商店鳞次栉比,被称为世界上最繁华的云中山城。</h1><h3></h3> <h1>20世纪20年代初牯岭街。</h1><h1>岁月虽已流逝,历史却在黑白瞬间定格……</h1><h3></h3> <h1>现在牯岭街</h1> <h1>站在街心公园远眺,峰峦葱茏远山含黛,风格各异的别墅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白墙红瓦点缀在万绿丛中。</h1> <h1>街心公园,雅致宜人。</h1><h3></h3> <h1>庐山往事:</h1><h1>推动庐山历史进程的四个人:慧远、李德立、蒋介石、毛泽东;</h1><h1>一、东晋慧远大师(402年),在庐山创立了净土宗,确立了庐山在中国佛学史上的位置。</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1886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首次登临庐山,便看中这块风景绝佳避暑宝地,通过乡绅中介骗租到手4500亩地,成为牯岭租地开发创始人。1895~1935年,修路建店娱乐设施,出售土地兴建西式别墅800多幢,庐山别墅群由此而产生,奠定了今日庐山的雏形,使得庐山成为国际化避暑胜地。</span><br></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蒋介石,修建三大建筑(1933年庐山大礼堂、1935年庐山图书馆、1936年传习学舍后改为庐山大剧院),培训军官党政人员,把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川,凭添起层层政治风云,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使庐山成为了一座“政治名山”。</span><br></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毛泽东,从1959年至1970年间,先后三次上庐山,在庐山召开过重大影响的三次“庐山会议”。历史的轨迹和风云变幻使得庐山成为一座“会议名山”。</span><br></h3><h3></h3> <h1>念岁月之悠悠,悟人生之短暂,</h1><h1>乘大好之时光,享山水之清幽。</h1><h1>“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朱元璋”。</h1><h1>都说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所以趁身体力行,余生不断用脚步去丈量未知的山川,饱览景色美丽的河山,能触及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此生最简单的快乐和满足。</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友情提示附行程攻略:</span></p><h1>行: 上海火车到九江站→九江汽车站→庐山牯岭街(流水班车16.5/人)</h1><h1>65周岁老人凭有效证件免门票,景区观光车票70/张,七天内可无限次乘坐东西线各景点,调度和服务都很好。</h1><h1>住: 庐山牯岭街沿街附近有许多酒店宾馆民宿,可选择观光车站附近方便出行,经济型客房淡季平时价格在100元左右,暑期和节假日可跳价到数百元不等(庐山旅游管理局允许浮动)。</h1><h1>吃: 庐山牯岭街各大小饭馆丰俭由人,庐山特色除三石(石鸡、石鱼、石耳)有点小贵,其他消费价格经济实惠大众化。</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