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高中语文教学竞赛侧记

吉玉先生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至善 归真 审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双峰县高中语文教学竞赛活动侧记</div> 2019年10月23日至24日,双峰县高中语文教学竞赛活动在双峰一中举行,双峰一中李正源、三中肖爱阳、四中谢宇才、国藩学校陈娟、文正学校王伟君、二中贺超、五中王阳辉、七中罗丽花、八中朱细才等9位老师登场竞技。比赛精彩纷呈,体现了我县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水平。本人忝列评委,其实犹如学徒。我在他们的教学中,感受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的教学理念、火热的教育情怀。不揣浅陋,特撰兹文,以述一孔之见。 一、至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这里的至,不是“最”的意思,而是“达到”的意思,即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达到善的境地,也就是以文化人。比如朱细才老师上《荆轲刺秦王》一课,在鉴赏了课文的主要情节,即求取信物,易水诀别,廷刺秦王之后,在学生有心目中树立起了荆轲能言善辩、英勇无畏、忠义刚烈的英雄形象,再引导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件事。一般情况下,语文课上到这里,教学目标已经达成,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朱老师却还要引用习近平“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作为结语,本人以为,这简直道出了所有听课者的共同心声:我们缅怀英雄,就是要浓化心中的英雄情结,让中华大地英雄辈出。在此基础上,朱老师还要学生为荆轲写一篇颁奖词,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种价值引领,让荆轲这个千年已死之人,重新活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学会铁肩担道义,利国以生死。 其实,像肖爱阳老师在教授《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充分发掘“热心肠”三个字的内涵,像谢宇才老师在教授《别了,不列颠尼亚》时,适时展现1997香港回归盛况,无一不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希望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的主张也许正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吧。听完他们的课,我真想说:我们——拒绝“缺德”的语文课! 二、归真: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说得更简单点,就是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就语文学科而言,我想可以表述为语感,语料和语用。 为了培养语感,参赛老师都十分重视课文诵读,如陈娟老师教授《短歌行》,既有演员的表演诵读,又有老师的示范诵读,更有学生的自由诵读和集体朗读,达到了当场背诵的程度。贺超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直接进入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定意境。王伟君老师要学生进行的表演读,也较好地还原了梁任公先生既谦逊又自负的形象特点。书声琅琅是语文课的特色,所有参赛选手都精于此道。 为了积累语料,罗丽花老师让学生找出《氓》这首诗中对男子的不同的称呼,并探究其中蕴含的不同情感,以精细的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做“言为心声”。 朱细才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了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等大量名言警句。陈娟老师以“诗人如何写‘忧’”之典型问题,带动学生掌握了用典、引用、化用、借代、比兴、直抒胸臆等诸多手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学有所得,获得必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 为了练习语用,李正源老师大胆创新,以语言“陌生化”为手段,以生动例文引导学生掌握了主客倒置、巧用修辞、锤炼动词、借古鉴今等让语言出新出彩的方法,并当场运用,效果立现,诗化了文章的表达,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丰厚文章的意蕴,化腐朽为神奇,变习见为新异,使读者获得意想不到的美感体验。一堂课下来,有理论、有示范、有练习,关键能力——真实情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在是别开生面。敢上作文课,敢上创新的作文课,敢上创新而高效的作文课,让我不禁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之感叹。 三、审美;塑造青年学子美好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发现并理解了课文的美,几乎同时就会“至善”和“归真”。 王阳辉老师教授《涉江采芙蓉》一诗,把教学目标设置为:反复吟咏,感受诗歌韵律之美;鉴赏意象,感悟诗歌清幽高洁的意境之美;疏理品析,体味相思的凄艳之美。一言以蔽之,就是发现诗歌之美。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佳人之花的介绍,还是“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采清如水”的爱情之花的品析,抑或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比较阅读,无不展现了爱情之美好,如此美好的爱情却要“同心而离居”,自然就会“忧伤以终老”,钟嵘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之妙也只有如此教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吧。 以美促真,以美导善是语文教学最美的境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尽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感人,教学仪态丰采动人,教学方法引人入胜。并辅以声光电等多种手段,追求唯美状态,做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则“尽美矣,又尽善也”。所有参赛老师深谙此道,男老师无不风度翩翩,女老师无不楚楚动人,学生们无不神采奕奕,语文竞赛课真是养眼啊! 让我们怀揣着真、善、美上路,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境界,共同聆听花开的声音吧。<br></h3>

教学

老师

学生

语文

高中语文

荆轲

之美

语言

陈娟

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