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第十届核心能力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培训会心得体会

小数点

<h3>  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时令霜降,秋色渐浓,千里飞霜,万里飘叶,又是一年好时节。</h3> <h3> 2019年10月24日,我们来到郑州大学体育馆,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组委会举办的“第十届核心能力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系列二)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h3> <h3>  本期小学语文的活动主题是:文化引领精神 课程培育素质 阅读滋养灵魂。 </h3><h3> 短短几天,我们与十数位小语界的大咖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那深情的爱。此次的学习掀起了我的头脑风暴,它让我明白了课堂是如此有魅力的地方。<br></h3> <h3>  全国优秀教师,苏州教育名家,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授课中</h3><h3> 管老师所授《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紧紧围绕“围绕”这个重点,采用不同形式,运用不同方法让学生感知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围绕中心写一篇文章,带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用心而不着痕迹。从知识点的掌握到作文方法的点拨,起承转合,非常自然,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他随时关注学情,细致到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鼓励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我觉得管老师的课堂是艺术,令我仰望。</h3> <h3> 管建刚老师微报告的主题是《理想与现实》。</h3><h3> 关于阅读,管老师说在读书的同时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样读者和作者才会沟通互补。为什么有些孩子读了不少书却写不出好作文,管老师认为写作的辛苦远远超过阅读,怕辛苦,是写不好文章的。</h3> <h3> 江和平老师在一节课中呈现了《月光启蒙》《走月亮》两篇文章的教学。江老师的设计很巧妙:以文带文,比较阅读。这是两篇与月光、母爱相关的散文,她以表格的形式梳理课文,双管齐下,比较异同,条理很清晰。在拓展训练中让孩子们读了大量同一主题的文段,读出感情,并在此基础上练笔,做到了学以致用。</h3> <h3> 江和平老师微报告的主题是《有故事的课》。她从有故事的教材、有故事的课堂、有故事的聊天三个方面讲解了有故事的课的设计。江老师认为教师的第一专业是设计,不要把大话、套话引入课堂,不要束缚孩子的思想。</h3> <h3> 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教授授课中</h3><h3><br></h3> <h3>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小学二年级的课文,黄教授呈现的是识字教学。他把要求掌握的字分为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与我们平时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记字的方法不同,黄教授对汉字追本溯源,“通过字形,理解字义。通过字义,记住字形。”显示了教授在字音、字义研究方面雄厚的功底。</h3> <h3>  如果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你绝不会想到黄教授已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他的报告的主题是《让汉字启蒙教育更有文化》。面对社会上,甚至是一些专业书籍上对汉字使用的不严谨,老教授是痛心疾首,用一曲《把根留住》表达了对汉字的热爱,对语文教学的期望。</h3> <h3>  雪野老师是诗人,他以诗人的视角、方法、语言、思想,教学生聆听诗歌阅读,用目光抚摸文字,由引领学生读诗,到师生合作写诗,再到学生独立创作儿童诗,丝丝入扣,得心应手。</h3> <h3>  雪野老师的报告主题是《画里画外》。他以《童诗凤凰》这一本童诗集为例,告诉我们应如何写童诗,读童诗。他说,要把有感情地朗读变成有情感地朗读,这样才能读出味道。诗歌要求克制,克制产生力量。文字是安静的,朗读时要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h3> <h3> 高子阳老师上的是一堂写读后感的作文课,但一节课下来并没有让学生写一个字。高老师从读、后、感这三个字的演变入手,让孩子明白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感”字从咸从心,要全心投入才为感。然后他出示一张结满果实的苹果树的照片,让学生去读这棵树。接着出示与图片相关的诗、童话,告诉孩子,这也是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万物的感想,可以是各种体裁。</h3> <h3>  高子阳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从习作训练真正走向儿童写作素养教学》。高老师在报告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从一句话日记到整篇日记的培养方法,他说写日记应该是培养写作素养,而不能仅仅作为一次习作来训练。</h3> <h3>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闫学老师在讲授中提出了一个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然后在生生互动中生成一个个小问题,再在师生互动,生动互动中解决问题,还课堂于学生。</h3> <h3>  《上一节高阶阅读课》是闫学老师的报告主题。她认为阅读犹如爬山,把绘本与小学语文教材重整,让学生多读书。关于好课,她说,一节好课,应该给孩子寻求知识的道路,并不是解决了课内的问题就结束了。</h3> <h3> 胡红梅老师开了一场聊书会,聊《绿野仙踪》,看似轻松地闲聊,实则环环相扣,在引领,在点拨,加之赞扬,加之肯定,使孩子们渐入佳境,妙语连珠,金句频现,教学效果彰显。</h3> <h3>  胡红梅老师微报告的主题是:《整本书阅读话题设计例谈》。胡老师以《举全村之力》这本书为例,通过在阅读中冥想人生、呵护处于困境中的童心、大自然是生命的勃发地三个板块详细地讲述了该设计什么问题引导阅读。</h3> <h3>  《湘云醉卧》选自《红楼梦》,肖绍国老师来自深圳。这碰撞,怎一个美字了得!画面美、文学美、音乐美、书法美、意境美通过精美的课件与教师美妙的引领,让听者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芬芳扑面而来,真是心醉梦美,美梦醉心。</h3> <h3>欣赏欣赏肖绍国老师的粉笔字吧</h3> <h3> 肖绍国老师的微报告主题是《诗画语文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报告分三个版块:一、选材——诗画的审美;二、细读——诗画的视域;三、框架——诗画的精致,向我们介绍了红楼启蒙课程的开发。</h3> <h3> 如果说肖绍国老师的课堂让我们领略到的是美之浓烈,那么孙双金老师的课堂则让我们沉醉于美之淡雅。《四季之美》《山居秋暝》这两篇文本均来自于1000多年前,均是经典之作。《四季之美》是孙老师用比较法,通过读来感受的;《山居秋瞑》则是让学生体悟诗中有画,感受这首诗的清雅、空灵。特别是最后《竹里馆》的吟唱,余音绕梁。</h3> <h3> 孙双金老师是小语界的大师,在他的课堂上,在与台下老师们的互动中,我都听到了他质疑的声音。他引导学生批叛性阅读,其实就是在传递一种理念:不要盲从权威,要有独立的思想。</h3> <h3>  吴勇老师讲的是一堂作文课《我的拿手好戏》。吴老师从解题开始,什么叫拿手好戏?为什么不叫拿手好活?怎样写好这个“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拿手本领,从小处着眼,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写出重点部分,很朴实,很实用。</h3> <h3> 吴老师报告的题目是《写作支架——打通儿童言语"阻梗"》。吴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教学要从结果教学法走向过程教学法,应该强化教师的支架设计意识。支架兼有知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特性,可成为教师摆脱写作知识困境和教学知识困境的一个突破口。</h3> <h3> 主持人朱震国老师与授课老师面对面,这是智慧的碰撞,这是机敏的交锋</h3> <h3> 主持人雪野老师与授课老师相距那么远,但并不影响沟通交流,绵里藏针</h3> <h3>周丹丹老师现场提问</h3> <h3>袁艳艳老师专注听讲</h3> <h3>那么多与我同行的老师们</h3> <h3> 我常常满腔热情地微笑,期望自己能如春风一般吹过所有孩子的心田,于是冰皮炸裂,万物复苏,从此鲜花和绿草充满校园,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做教师久了,难免觉得有点困惑,而此次学习时间虽短,却收获颇丰,从每一位老师身上我都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听到了写作时拔节的声音。带着期盼去,载着硕果归,不虚此行,不枉初衷。</h3><h3>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教育这片沃土上,面朝阳光,向下扎根,我们一起努力成长!</h3>

老师

课堂

学生

读后感

阅读

主题

教学

报告

肖绍国

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