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名师之路”在我的心里一直是数学界的“奥斯卡”。24日下午看到李主任在数学群里发了一则培训通告。我一秒都没等待的举手报名了。把那天和家人见面的事,答应孩子那周一定和她们回家的事都忘记了。晚上我和同行的小伙伴一起赶高铁,女儿和家人送我们。宝宝很难过的流着眼泪说:<b><font color="#167efb">“妈妈,骗人”。</font></b>这是孩子们七岁以来我第一次没有履行承诺。</h3><h3></h3> <h3> 虽然带着那4个字的余音,踏上了学习之旅,但2天半的学习足以让我<font color="#b04fbb">启智明心</font>。</h3> <h3> 在数学的讲台上站立了15年,听完“徐特”、“张特”这些特级教师的课堂演绎后,实在感叹自己还没进入数学的大门,带给孩子们的数学课缺少数学的味道,缺失数学的样子。<font color="#ed2308">真正的数学课是他们课堂的样子。</font></h3> <h3> <font color="#39b54a"> 一直知道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什么样子?</font>张齐华老师《图形中的秘密》这节课让我心灵震动的看到了学生为主体是什么样子,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真实的蒙圈,出错,经历说服别人或者被别人说服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他一次次揭开课堂上“华丽丽的外衣”,让学习真正发生。</h3> <h3> <font color="#ff8a00">一直知道要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然而思维能力是个有点玄幻缥缈的词,具体长什么样子?</font>汤卫红老师《七巧板》这节课,让孩子们通过打电话告诉别人七巧板的样子,再到自己画七巧板,到用最少的步骤折,最后到巧换四色七巧板,孩子们的精神高度亢奋,一路烧脑,烧到最后脑洞大开,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h3> <h3> <font color="#39b54a">一直知道数学情境的重要性,然而数学情境能发挥怎样的作用?</font>周卫东老师《考的怎么样?》利用情境对话让我步步深入的看到了一个好的连贯的情境长什么样子?所有的问题都被周老师和张校长的对话牵引着,思考着,老师引领孩子润物无声的探究着,最后发现平均数的敏感性。在“艾蒙斯的最后一枪”这个练习中更是把情境的作用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12年3次奥运会艾蒙斯都因为10枪中最后一枪的失利与冠军擦肩而过,但他乐观的精神依然好珍贵。</h3> <h3> <font color="#167efb">一直知道数学要科学,要讲道理。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的认可你说的那些冠冕堂皇的数学道理呢?何</font>月丰老师的《数据的力量》真正让我看到了数学课上的道理如何讲,怎样才科学。开课时通过3幅图,自然的引出孩子们关于全球变暖的讨论,让孩子们在香港天文台18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以及中国社科院5亿年的气温变化统计图中去辩证分析,得到科学的结论。在东莞和杭州一个星期的空气质量折线统计图中让孩子们在辩证思维的过程中碰撞出科学而有道理的论据,心悦诚服的接受那些之前完全不可能弄的明白的论点。</h3> <h3> <font color="#b04fbb">一直说课堂要重视细节,怎样才算得上做好了细节呢?</font>徐斌老师上课前细致的告知孩子们铅笔,橡皮,练习本的摆放位置,话筒的传递和试音。开课时观察图形,在“超级变变变”的观察中,用了5次变化来呈现线段图的前世今生,建起了线段图的模型。主动用橡皮擦来区别《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不同变化情况。在一擦一改之间沟通了线段图之间的所有联系。就像徐斌老师无痕教育所追寻的那样“教育即生长,生长本无痕”,看似无痕的背后就是对无数个细节的打磨。</h3><h3> </h3> <h3> 最近我有些焦虑, <font color="#167efb">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焦虑,而焦虑的原因就是知道的太多,而做到的太少。</font>我的焦虑除和来了一个新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不够自信。还好,我知道解决焦虑的最好途径就是学习充电,还好,我一直走在学习成长的路上,虽然步幅缓慢。我相信焦虑的下一个阶段会是清晰,清晰的下一个阶段会是有自信的底气。</h3><h3> </h3> <h3> <font color="#ed2308">给自己向阳生长十年的期许,享受学习像呼吸一样美好的时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