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世外桃源

<h3>  第十届核心能力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小学语文培训会于10月25日到10月27日如期而至。</h3> <h3>  管建刚老师执教的是部编五年级教材《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往往都会有中心句。管老师不管是让学生朗读,还是表演,他始终都会让学生明白本课的要点:写文章,不是随随便便写就行了,要围绕中心。他说学生读了很多课外书,为什么不会写作文?他强调了:“写什么”的阅读思维是先天的,“怎么写”的阅读思维是后天的。”可想而知,学生们读课外书时只关注故事情节,不关注写作方法,写作水平怎么会提高呢?</h3> <h3>  江和平老师这次的教学主题是对比阅读。通过《月光启蒙》和《走月亮》的学习,我知道了对比阅读其实是以某个文本材料为资源,运用比较的思想与方法进行阅读活动。对比阅读不仅仅包括对比他们的相同之处,还要对比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阅读中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可以抓住描写的事情,还可以抓住写作方法进行对比。可见对比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h3> <h3>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是二年级的部编教材。他整节课都以随文 字理识字这一教学理念贯穿全文。他说为了不破坏文章的连贯性 ,不能随文识字的要集中识字。他不仅让学生“通过字形,理解字义。通过字义,理解字形”,他还呼吁要让汉字启蒙教育更有文化。</h3> <h3>  什么是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人、读事、读万物等后,心中产生的感动、想法!写读后感就是读后把心中的感动、想法用文字写下来,写成文章、写成书。高子阳大师说读后感可以是创作的一句话、一首诗、一则寓言、一篇童话、一封信、一本厚厚的书,因为在他的眼里,一棵树远不只是一棵树!</h3> <h3>  胡玉梅大师的师生聊书会——《绿野仙踪》,十分地接地气。她首先让学生只读目录回顾故事,然后让学生找出故事的三次出发,再提出”四位主角是否有所改变?哪里看出她们改变了”等几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让学生给四位主角起个微信昵称并写个性签名。这样的教学设计实例为老师们打开一扇扇思维的大门; 为老师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h3> <h3>  《四季之美》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完美执教。孙校长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对比,就感受不到用词的准确。所以他敢带领学生批判课文中的“翩翩起舞”用词不当。纵观孙校长的整个课堂,不难看出,这样的批判性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减少基本阅读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h3> <h3>  《湘云醉卧》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它是《红楼梦》中“红楼十景”最美画面之一。肖绍国老师带领学生捕捉大画面中的小画面,如:青石凳、芍药花、扇子、蜂蝶,小画面叠加成大画面的行文写作技巧,感悟中国文化中醉的境界,(李白 王羲之 杨贵妃),感受“诗酒趁年华”的人生哲理。</h3> <h3>  雪野大诗人的一节课就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了“孩子是天生的诗人”。雪野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创造奇迹,有足够的智慧给孩子们推波助澜,创作诗歌。看,孩子们创作的诗歌就是奇迹的见证。</h3> <h3>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张之路的作品,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闫学老师说:“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张之路爷爷,我能帮你解答的就解答,不能帮你解答的就把话传给他。”这样巧妙的设计引发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难怪孩子们会各抒己见,滔滔不绝。</h3> <h3>  吴勇老师执教的是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他先和孩子们一起品读文中是如何写他挑西瓜的?作者抓住了动作、语言、心理这些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然后师生共同分享交流、评价学生的写作范文。最后吴老师告诉学生好文章必须有写作支架,何为支架,个人简单理解为写作大概思路。</h3> <h3>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今后我们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h3><h3><br></h3><h3><br></h3><h3>编辑:马艳艳 郭凤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