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共和国七十华诞的喜庆氛围中,辽宁省博物馆“又见大唐”和“又见红山”两个专题特展相继揭幕接待参观者。2019年10月23日,我们沈阳师范学校中文十八班同学一行11人相约省博,寻古鉴今,收获多多,快乐多多!</h1> <h1> 同学们在省博门前拍照留念。</h1> <h1> 中华文明五千年,大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光耀古今。她承秦继汉,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影响世界,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社会和谐的大唐盛世,成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高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h1><h1> 《又见大唐》专题特展,由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和辽宁省博物馆承办,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旅顺博物馆以及朝阳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协办,办展规格之高,国宝级文物之多,声光电等现代化自助观展手段之先进,科学布展所传达出来文史知识信息量之大均创辽博专题特展之最。</h1> <h1> 回眸千年前的大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绘画名迹,组成了这缤纷多彩的盛世画卷,繁华如錦,映入眼帘,这便是世人对于那个四海升平、繁荣开放、辉煌盛世的向往。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怡人风景,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锦绣的山河成为国家的屏障,它为大唐带来了物阜民丰、国泰民安。随着这些展开的画卷,我们如梦般的走进大唐的社会生活,感受那时的富裕生活和兴盛国运。</h1> <h1> 大家很快被展览内容所吸引。</h1> <h1> 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唐韩干神骏图、唐韩滉五牛图等都在这里大放异彩。</h1> <h1>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一卷卷墨迹,作为承载文字的最佳媒介,用姿态万千的笔画,记录着国家兴盛、威德远播的全盛图景,山河壮丽、国泰民安的恢宏图景,字里行间反映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信仰。在当时兼容并蓄的社会中相互影响,和谐共存,共同铸就了唐人的精神家园,挥洒出不可胜数的盛世华章。</h1> <h1> 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卷、唐摹万岁通天帖卷、唐张旭古诗四帖卷、唐高闲千字文卷(局部)及唐颜真卿祭侄文稿(摩本)等辽博馆藏或借展书法真品也都这里悉数亮相,为书法爱好者及其他观众带来一份由书法巅峰之作构成的饕餮盛宴。</h1> <h1> 《又见红山》是辽博推出的另一个大型专题特展。红山文化是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考古学家对赤峰东郊的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考古学家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上世纪70年代国家考古队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内蒙古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大规模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红山文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h1> <h1>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及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20万平方公里,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主要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在已发掘的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玉雕器。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出土自赤峰的大型C型玉雕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雕作品的代表。</h1> <h1> 这些精美的陶器、玉雕器充分展示了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古代先民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h1> <h1> 两个专题特展参观结束后,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古老的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五千年,我们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骄傲。我们为伟大祖国而骄傲!大家长久的在展厅内驻足,流连忘返。</h1><h1> 难忘的辽博观展之旅!谢谢各位同学及朋友们分享我们的快乐!</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