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广外同学聚会之五)</p> <h3>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怀旧的季节。10月20日,原广东外语学院俄语班的老师和同学们携伴侣陆续从北京、广州、湖南、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来到临沂,相聚在沂蒙大地。</h3> <h3> 老师拿出了当年照片。青春时光是最骄傲的岁月,如今成为最珍贵的收藏。时光飞逝,43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h3> <h3> 红色象征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长长的围巾连接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深情厚谊。</h3> <h3> 举杯互敬,共叙友情。</h3> <h3> 班长有事要赶回聊城,大家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h3> <h3> 沂蒙山岱崮地貌与“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并列为五大造型地貌。</h3> <h3> 崮上草原四边是悬崖,地势险峻,仅一处能到达崮顶。崮顶面积100多亩,形成美丽的草原。</h3> <h3> 崮上风光</h3> <h3> 相依相靠</h3> <h3>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h3> <h3> 怎么看也看不够</h3> <h3> 神佛崮是自然形成的山体座佛,称为天降神佛。</h3> <h3> 岱崮地质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洞穴式地质体验博物馆。洞口不大,但是洞内宽敞大气,四季恒温,还设有实弹射击场。这里曾经是制造枪弹的“三线建设”重要军工基地。</h3> <h3> 在洞前合影</h3> <h3> 沂水地下大峡谷长6100米,已开发的有3100米,是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溶洞。走进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在灯光的照射下五颜六色,绚丽多姿,象走进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宫殿。</h3> <h3> 1000米曲折的地下暗河漂流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溶洞漂流,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h3> <h3> 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陈毅曾感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孟良崮战役就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取得了胜利,名垂青史。</h3> <h3> 老师和同学们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合影</h3> <h3> 集体照一张</h3> <h3> 崮顶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底座组成枪托,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h3><h3><br></h3> <h3> 张灵甫被击毙处</h3> <h3> “我们胜利了”的欢呼声响彻在孟良崮的上空</h3> <h3> 烟袋好用吗?</h3> <h3> 伉俪情深</h3> <h3> 天蒙景区</h3> <h3> 费县白石屋村是《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山小调》和《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还未进村就听到了民间歌手宋守莲在唱《沂蒙山小调》。宋守莲多次登上过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等舞台,是《沂蒙山小调》的传唱人。</h3> <h3> 合唱</h3> <h3> 二重唱</h3> <h3> 乘索道上山,先到望海楼。据说天气晴朗时在楼上能看到大海。</h3> <h3> 我与李白同醉</h3> <h3> 漫山红叶,层林尽染,沂蒙山上好风光。只是空气能见度有点低,不尽人意。</h3> <h3> 蒙山秋色</h3> <h3> 谁家的甜妹子?</h3> <h3> 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h3> <h3> 我来保护你</h3> <h3> 真的害怕?假装的!</h3> <p class="ql-block"> 115师司令部旧址是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所在地,曾为山东战工会、山东军区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办公场所。罗荣桓、黎玉等在此工作、生活过。山东省政府也是在此成立的。这里有“小延安”之称。</p> <h3> 坚强后盾</h3> <h3> 花丛美男</h3> <h3> 花海仙女</h3> <p class="ql-block"> 书圣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所作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p> <h3> 五洲湖在市行政中心正对过,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集景观、文化、休闲于一体,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七八月份是这里最美的时候。</h3> <h3> 小埠东橡胶坝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全长1135米。</h3> <h3> 雕塑园内有87组138件雕塑,都是世界知名雕塑复制品。</h3> <p class="ql-block"> 临沂古城素有龟驼凤凰城之说,是传说中凤凰聚集的地方。雕塑——丹凤啼翠高达16.6米。广场有喷泉,是全省十大文化广场之一。</p> <h3> 凤凰广场</h3> <h3> 跟着老师上山下乡</h3> <h3> 象模象样</h3> <h3> 相聚短暂,友谊永存。道一声珍重,说一声再见,祝大家幸福安康!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再到临沂来,期盼下一次再相聚。</h3> <h3> 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