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

lj520

<h3>  今天晚上小妮儿和韩正轩哥哥,毕熙阅姐姐、石琦佳姐姐,还有几个弟弟妹妹一起近距离地欣赏了目前国内知名琴童之一雷羽的现场演奏。两个小时的演出,这几个小孩儿聚精会神地倾听观看着。小韩同学还时不时地用笔在写些什么。就连我这钢琴门外汉也被雷羽那演奏时的激情投入所感染,支起耳朵睁大了双眼,进入了钢琴音乐的世界里。</h3><h3> 一晚上,肖邦、门德尔松、施特劳斯、巴赫、李斯特和舒伯特的名字不时地映入眼帘,在我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小妮儿和小韩虽然对这些名字不是很熟,但听了雷羽演奏出的这首首乐曲以后脸上的那种羡慕和痴迷的表情告诉我今晚没有白来。</h3><h3> 演出结束后,主持人宣布雷羽免费给大家签名留念。一听这个消息,几个孩子激动而又疯狂地跑到大厅去排队等候签名。由于都没有准备,只能让雷羽把名签到了入场券上。看着小妮儿顾不得去卫生间也要等签名的那个疯狂劲,我和她们的陈老师揶揄道“小王,你让雷羽把名签到你脸上吧。你可以一个月不用洗脸了。”</h3><h3> 几个孩子好不容易排队等到了签名,各个兴奋地又蹦又跳。尤其是小妮儿,兴奋的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直吆喝着要把签名裱起来放到钢琴上。借着这个机会,我把我发现的她和小韩弹琴时存在的问题指了出来。“咱们都被雷羽的演奏所吸引,为什么呀?”小韩先说道“因为好听,悦耳。”“确实是这样。但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雷羽是在用心用情去表现乐曲。你们平时弹得也很不错,尤其是小韩。但你们只是在按照老师教的内容弹奏,而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所以你们在弹得过程中总会让人感觉缺少感情,有些平淡。尤其是王艺媛,妈妈总感觉你弹琴的时候哪个地方不对,今天晚上看来应该就是你没有投入感情去弹奏,而只是机械的在敲琴键。如果你能动动脑子琢磨一下每首曲子,那在练琴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多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弹琴。这只是我的感觉。你们觉得呢?”小韩和小妮儿都认同的点点头。</h3><h3> 雷羽,一个14岁的男孩用钢琴征服了世界,成为了继郎朗之后第三个进入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少年顶级钢琴演奏者。其实今天晚上带给我震撼的不仅仅是14岁的孩子就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他的家庭教育更是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h3><h3> 雷爸爸在分享他们家的教育方式时说了这么一段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么才能调动孩子的兴趣?作为家长首先能做到的就是陪伴,抓住孩子的性格以及不同阶段孩子的特点,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枯燥,这需要家长富有极大的耐性。此外,优秀的孩子是夸奖鼓励出来的,但家长的夸奖和鼓励又必须是具体实际的,同时也是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和认可的,不能是宽泛的孩子很棒,你真了不起,你做的太好了。”</h3><h3> 雷爸爸还说到无论是校内学习还是校外的这种特长学习,都要给孩子建立一种自我意识: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能一取得点成绩就跟爸爸妈妈要奖励,因为学校和评委已经通过他们的方式奖励并认可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如果家长再予以物质奖励那便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印象:我做这些是为了爸爸妈妈。做好了他们高兴就会给我奖励,做不好他们就会生气惩罚我。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h3><h3> 雷爸爸的第三个分享我觉得也很有道理:家长和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教给他们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一种能够举一反三创新的能力。孩子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因为天生的一种惰性和畏难情绪,很容易就会退缩,躲到一个他们认为安全的角落。这时候家长能做到的就是通过陪伴鼓励,引导他们迎难而上,教会他们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撤退,一蹶不振。现在好多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物质条件,不让孩子吃苦受累就是爱孩子;或对孩子只提要求没有陪伴和具体实际的引导。孩子取得成绩,父母就高兴的奖励这奖励那,孩子一表现不好就冷眼相加或拳打脚踢,这只能是混乱了孩子的认知: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所以孩子失败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帮助和引导,而不是各种训斥。</h3><h3> 真的是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睿智、懂孩子、爱孩子、尊重孩子而又善于思考舍得陪伴的父母。家庭教育的优劣其实是在决定着孩子的高度。作为一个妈妈,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固步自封最终会阻碍了孩子和自己的长远发展。向优秀的家长学习为自己助力,也做一回“追星”族!</h3><h3><br></h3>